筆趣閣 > 漢中祖 >第一百一十五章 生死
    “縣君,以王君之報,黃巾軍首要衝擊之所,大概爲我等壽光!”

    堂舍內,出言的正是富項。

    富項留着長鬚,只是這段時間少於打理,忙於公務,有些雜亂,他摸着鬍鬚,一臉憂慮。

    壽光城還真是處於多事之時,方於糧食有了緩解,黃巾軍又捲土重來。

    桉首下,孫觀則無大憂慮。

    在一個時辰前,劉祈將事情告知後,他已經讓巨澱湖留守之部,全數歸來。

    近些時日之訓練下,一千六百之部,已能阻敵,不復初時之混亂。

    講起來,其中訓練之法,也多虧李展等人,於昌慮時一道總結,方得應用。

    餘者衆人,業壽、劉直等,皆以沉默。

    已爲劉祈任做縣功曹掾的王楷,則是出聲道:“縣丞不必憂也!

    縣君時已召集大部歸來,不算城內民衆,我等守城之部,將近兩千人。

    即便黃巾軍萬人又如何?

    何況現今有千石糧食,百姓俱安定,遠比二十多日前之情況,好上不少!

    此外,黃巾軍大部人馬,只有進犯壽光之跡象,並未入境,而今縣內要做的是,民衆疏離,及鄉邑通報。

    此中事項,縣君已讓人處之耳!”

    在得曉黃巾軍轉移方向後,如王楷所言,劉祈一是讓大部人馬回城,二是爲各鄉地去信,以之躲避。但有要入城避難的本地百姓,也大開方便之門。

    過去半旬,爲了防止地方叛亂,百姓涌入生息之事,城內爲劉祈所令下,於業壽親自主持下,於縣城多地屋舍,含城中荒廢之地,已完成改造。

    整座壽光城內,將所有地方騰出,統一管理,暫時性地安頓五萬人,都不成問題。

    這般作爲,也是劉祈想要將大部分鄉民留下,防止百姓逃難,並有吸引其他地方百姓,於壽光安定之念頭。

    七日前,見無叛民來襲,以思家之心,可是有不少人,即便餓着肚子,也回鄉地一看。

    王楷這般解釋下,富項臉色果然緩和了一些。

    不僅僅是富項,近段時間來,於縣衙的高強度處事中,一應縣吏,都有杯弓蛇影之態。一聽黃巾軍來襲,莫不大驚失色。

    等着下方官吏討論完了,傾聽中的劉祈,這才道:“城內雖有佈置,這段時間縣衙所爲,也是爲了防備此事。

    然,事到臨頭,斷不能掉以輕心。

    富君,城內百姓安穩,關係重大,還需富君協助多也!

    至於城外鄉民避難之事,胡君,還有仲臺,你二人當聯合處置,但以勸諫,有願意離開者,絕不拋棄一人。

    ……”

    劉祈每唸到一個人,如縣丞富項等,莫不頷首應之。

    一共說出了二十三條,他思襯之防備要點,這才停罷。

    各吏員領命離開後,劉祈又將業壽單獨留下,行以作對。

    在軍政諸事處置中,自昌慮以來,業壽便擅於查漏補缺,於劉祈輔左衆多,即接替方真,今於壽光,不僅爲之任做縣中主簿,也是絕對的幕僚核心。

    這邊剛商議完,業壽離開處事,天色已暗,整個城內多顯喧鬧。

    劉祈準備打開地圖,研究下黃巾軍到來之可能進攻。

    叩門聲忽響,待來者入內,原是領命而去的王楷,再度歸來。

    “子正請坐,可是有要事?”

    劉祈擡首看去。

    王楷一禮罷,坐於下桉,嘆道:“回縣君,乃是我家舅翁來信,其見黃巾軍來勢洶洶,憂及家人,打算將大部族人送來城內。

    爲此,方纔還單獨使我那翁家兄長,專門來城內告之。

    翁家塢堡雖挺立,然若是萬衆黃巾軍,取城不成,轉而攻之,未嘗不會破也!

    只是我家舅翁,又是捨不得,這才如此!”

    劉祈還當是何事,原來是這件事情。

    他即道:“翁氏雖非壽光翁氏,但也是樂安郡翁氏,且前次於我壽光縣幫助多也!

    其能來城內,我自允也!

    只是同大多數避難百姓一般,我不能特別照拂!”

    王楷忙道:“縣君秉公處事,能爲翁氏尋得安全之地足也!我且代我家舅翁謝之。”

    劉祈忽然想到王楷還有族人於臨縣,補充道:“子正若有親族,也可召來,此外,但於益國等臨近縣地,願於縣城避難者,於此兩日間,皆不用阻也!”

    王楷起身深深一禮:“縣君不負仁義之名,此事,下官且代鄉人謝過縣君!”

    離開官舍,往城外輔助百姓入城路上,望着來回火把,王楷再度爲劉祈人品折服。

    縣令劉祈,或不能救天下,但不放棄百姓,以城池接納萬衆,又能同百姓共苦。

    試問當今之世道,有幾位地方長吏,能做到如此?

    只要此次黃巾動亂,能夠平息,以其中所爲,必傳遍州郡!

    “劉君有大志,爲匡扶天下之大志也!

    將來必能入主州郡府寺,我爲之從事,並不辱沒才華。”

    王楷心道。

    見到表兄翁振後,王楷且是將劉祈所言,一字不差,悉數告知。

    只是花費不到半日功夫,益國縣北部,靠近壽光之絕大部分鄉地,都知道劉祈所言。

    得曉黃巾軍來襲,許多人開始拖家帶口,往壽光城奔來。

    翁氏等前來避難之豪族,也非空手到來,在同劉祈溝通,帶着大量錢糧資助。

    一時間,壽光令劉祈所駐之壽光城,成了樂安郡百姓的避風港。

    ……

    《左傳.襄公四年》:“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鄩氏。”

    灌亭,其處於壽光縣內,於縣東南,乃爲原斟灌國所在。

    於灌亭南三十里,有一山。

    名爲荊山,山不算高,叢林彌補。

    只是去歲至今歲大旱下,荊山已顯枯萎之態。

    史舟站在營地處,視線從滿天繁星,轉移到遠方的山巒處,心思不覺想起二十多日前,於壽光城下之遭遇。

    那場遭遇,而今於北海國太平道內部,已成爲笑話。

    是於事後,他才得知,州郡並無援兵,所爲千衆人馬來援,不過是壽光縣令,爲解壽光城危急,虛張聲勢。

    偏偏地,他史舟帶着信衆組織之數千流民,給嚇得落荒而逃。

    屈辱、憤恨……

    一直充斥與史舟內心。

    在回到北海國,正是將召集之流民,轉化爲黃巾軍,同大部人馬匯合,以奪朱虛、安丘等多縣地中,史舟以手中之刀刃,斬殺無數縣吏,還有不服之民衆,以發泄心中憤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