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中祖 >第一百四十二章 獻策(中秋快樂!)
    天子很年輕,今年才三十來歲,精神也很不錯,絲毫看不出還有一年壽命的狀態。

    在羣臣陸續涌入間,天子目光則從眼前身影,漸漸移開,轉向窗外,不知道在想什麼。

    “國家,光祿大夫,蔡議郎等人,皆到齊了!”

    中官聲音響起,天子緩緩轉頭看來:“哦,都來了?

    汝南等地的黃巾賊叛亂,以州郡送來之消息,遲遲未有平定,反倒影響到了其他郡縣所在。

    尚書檯給予朕之建議,當選一能將,出征葛陂、汝南等地,已平之!

    諸位可有人選推薦?”

    天子的聲音帶着幾分懶散,問詢中,視線好奇地看了看後方幾道新面孔。

    “陛下,臣蔡邕請諫,以天下動亂,原因衆多,想要平黃巾,於此當先肅清地方吏治。

    否則黃巾以平,會再起也!

    尤以陛下,賣官之事,當熄也,若以此再行,地方觀之,下做行效,此爲天下大不利也!

    天下已亂,唯願陛下能以國事爲重!”

    蔡邕聲音高昂,因之年長有名望,遂在入內時,自有桉幾賜座,就連劉祈這個新進議郎,同樣於末尾有個小桉。至於其他郎中之屬,爲天子召對,也只有站着的份。

    而以距離天子之近,蔡邕因憤怒,口水毫無疑問地噴到了天子臉上。

    自登基以來,天子沒少經歷這等場面,甚至有人在大朝會時,當着他的面,大罵之爲“昏君”。

    聽得多了,也就沒有多少感受,反而長時間沒有聽到這等聲音,會有些不習慣。

    等到蔡邕說累了,天子直接略過了崔均。

    原因很簡單,崔均比蔡邕性格還要耿直。若不是看在崔均能力不錯,又忠心耿耿,天子早就罷免其人。

    其之敏銳目光,很快定在了趙融臉上。

    實際上,相比於蔡邕和崔均,趙融很尊敬他這個天子。

    近一段時間內,天子也有意無意向旁人透露,趙融於光祿大夫任上,有些屈才,誠該以重用。

    除了趙融,還有袁紹、曹操之屬,於天子眼中,實也爲朝中忠心侍事,可用之人。

    注視到天子目光,趙融主動起身道:“汝南等地,黃巾之亂,如陛下所言,實以嚴重,若不迅速平之,當會成爲大禍。

    此中情形,以鄙臣所見,當迅速派一朝中能人往之。

    臣不才,請推舉盧尚書!”

    這些年來,以地方叛亂,盧植每去一地,皆能安穩,就如同及時雨一般。

    趙融對盧植也是非常敬重,對盧植之品德作爲,更是敬佩不已。

    在天子相召重臣、議郎,郎中而來議事期間,趙融內心已經想到了平叛之人選安排。

    於盧植這個人選,天子劉宏還是很滿意的,盧植處事,從未有讓他失望。但念及盧植的年紀,還有身體,劉宏也有些猶豫。

    正在此間,劉宏發現下方那個新面孔,也在認真沉思。

    突然,他想了起來,兩月之前,於他所言下,朝中以召壽光令劉祈爲議郎。

    這青年,相貌俊朗,體格高大,以至於讓他想到了盧植,莫非正是那新到任的議郎劉祈?

    劉祈于徐州、青州作爲,天下人有目共睹,劉宏也是感嘆不已。

    就是曹操,袁紹,在他面前,也多對壽光令劉祈有所推崇。

    劉祈並沒有注意到,天子劉宏已將視線駐足在他身上,另做打量。

    他還在思考朝中局面,以平地方之可能,但在時局之下,即心有感慨,以今日之混亂,只怕盧植去了,也是顧頭不顧尾。

    所以,在看到將領平叛,成果不佳後,於今歲,太常劉焉上書,改刺史爲州牧,纔會那般順理成章?

    但正因如此,大漢才走向了更爲明顯的分裂與割據,大漢中央之集權,更爲艱難,是以地方自成王國。

    同樣地,處在當前情況下,似乎沒有比使人協助朝廷,以治地方,作爲更妥當的辦法。

    “你就是劉祈?”

    不知何時,天子已經站在了他面前。

    劉祈忽然發現自己有些考慮出神,竟也放鬆了警惕,心中警覺間,已經迅速起身,一拜道:“正是下官!”

    天子點點頭,揹着手,問詢道:“以汝南等地之叛亂,光祿大夫已舉盧尚書爲將,而做平定安穩。

    我觀你沉默不語,可是有何異議?”

    劉祈一驚,盧植乃當世大儒,文武雙全,單論平叛一事,他會有什麼異議。

    但觀想今日之大漢天下,千瘡百孔,實難修復,這纔多了些感想。

    劉祈忙回道:“盧公德高望重,才華橫溢,于軍事政務,知之衆多。

    以盧公爲將,必能平定匪寇,以顯陛下之威嚴。

    然則,盧公年長,以汝南等地路途遙遠,微臣憂心盧公途中安危。

    此外,汝南、葛陂等地黃巾賊敗,可以徐、荊,另有益州之亂,亦需遣將平之,這於朝中而言,皆屬需考慮之範疇。

    基於此,微臣所念,正是陛下何不遣朝中青年將領,於之機會,而行磨礪,以定地方?

    這般也可爲國朝積累人才……”

    “嗯?”劉宏目光一動。

    他側身,直直盯着劉祈側臉,道:“我大漢人才確也輩出,你以爲有哪些人,可擔當其中大任?”

    “陛下既然問起,鄙臣以爲,袁紹、袁術、曹操……此皆爲國朝之肱骨,於陛下手中,當爲治世之能成。

    陛下大可用之,以之穩定地方!”

    劉祈不知道他這番建言,會給大漢天下,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但以此言,他是發自內心。

    亦是在見過太多民間疾苦,而產生傾心所言。

    這一世,即懷匡扶天下之心,便行能用之策,便是他死後,哪裏去管他洪水滔天。

    正如他同天子所言,以曹操、袁紹等人,皆屬未來一方霸主,才華能力自有,趁着天子尚在,漢室尚存,何不借機將之召出,以安天下。

    這裏面,最重要的,還是天子自身之想法,能否轉變過來。

    舊的時代正在過去,唯有大膽啓用人才,或能給大漢帶來另一番景象。

    不僅是劉宏,大殿內的其他人,也被劉祈之獻言,給驚到了。

    心中默不感慨:這新到的議郎,好生膽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