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中祖 >第一百七十八章 離開
    誠然,胡軫言語中的關心,也是真情實意。

    在胡軫言罷,劉祈拿起茶壺,給二人茶杯中,加了一些茶水,復又坐回,笑道:“君之意,我知也!

    渤海國情形雖說複雜嚴峻,但能往之,安穩地方,卻是我所欲也!

    反倒是朝中,於君面前,祈便也直言了,總感覺有些束手束腳,難有於外處事那般舒坦。

    從我本身而言,更希望能於地方做些實事。

    反倒是君於朝中,誠爲大用,將來前途無限,還請不要忘了我纔是!”

    劉祈言中另有蘊含之意,但胡軫是以聽出。

    實則這些時日來,賈詡爲胡軫的奔波,劉祈看在眼裏,而以賈詡其人,能力非凡,作爲胡軫謀主,又豈會願意恩主遲遲居於人下,將來必然會爲胡軫於朝內謀取高位,而得名望。

    兩人不覺又回憶起了當年於冀州戰場的往事,說起昔日破滅黃巾軍,而除張角大功,胡軫多顯唏噓。

    隨着劉祈軍務交接,護送渤海王劉協的時間越來越近,宮中甚至定出了準確日期,前來拜訪的人越來越多。

    如妻兄陳芝,還有去歲以來,於朝中結交的一些同僚等。

    而袁紹終究比劉祈先一步離開雒陽,率部往長安而去。袁紹離開當日,劉祈也是親做送別。旁且不言,袁紹其人,富有大義名望,爲人更是豪爽,魄力不凡,歷史上,能成爲冀州之主,得一衆名將謀士歸附,並差點一統北方,絕非沒有道理。

    分別之際,且見馬上的袁紹,同劉祈聊了許久,大體還是關乎三輔戰事。前些日子的軍報所顯,董卓親率之部,其中西涼鐵騎,名不虛傳,若非朱儁率部及時趕到,陳倉此時已經失守。

    但即便有朱儁的指揮作戰,於關中戰事中,依然喫緊。畢竟有了董卓這個能統領漢、羌之部的豪雄,曾以內中鬥爭的羌人部落,也漸漸擰成了一股繩。

    面對越加嚴峻的關中戰事,朝中每日都會商議研討,即便是足智多謀的荀或,在同劉祈言談中,也無奇謀用之。原在董卓之亂,誠以大勢交互,乃爲涼州軍閥,同中央朝廷的一次決鬥,絕非一戰可以決定勝敗。

    且見袁紹大部人馬離開,劉祈未有在心中祝福,漢軍能與董卓之戰中,穩住陣腳,並最終獲得勝利。若是漢軍大敗,不僅是關中之危,整個河南之所,也會生靈塗炭。

    想讓本就常年於戰場上和胡人廝殺的西涼軍,且以董卓所領,到來關中及河南這等富饒之所,不行擾民,完全是不可能之事。

    送完袁紹,回往雒陽的劉祈,聽得荀或等人彙報後,已經開始準備於家卷之安排離開。

    這段時間以來,新帝登基,雒陽局面眼看着穩定下來,但內中波濤駭浪,在劉祈的感受中,比先帝劉宏在世時,還要龐大。

    即便已成功升爲尚書令的江沛,也多苦憂。在劉祈即將離行的拜訪中,大訴苦水。

    朝中以少帝年弱,朝臣處於軍政要務,但衆人在很多方面,意見難做一致,朝會上的爭吵,已是司空見慣。

    江沛嘆言之,朝中好不容易形成的融合局面,只怕再會起亂。這段時間,也多虧他同盧植等人一直維持局面。

    “我與子乾等人商議,打算召王允爲太僕!”

    聽到這個熟悉名字,劉祈神色微動。

    太僕乃是九卿之一,這是朝堂打算重用王允,而來平衡朝中各方勢力之關鍵。

    漢末的名人,以之能力名望,果然再度一一登場。

    其中王允,士人評價可都不弱,如與許劭並稱“許郭”,被譽爲“介休三賢”之一的郭泰就曾贊之:王生一日千里,王左才也。

    原本的時空裏,王允先假依附與董卓,後說服呂布,而誅殺董卓,扶天子以安朝廷,也算是救得漢室於危難之間,奈何最終連帶着宗族十餘人,一道慘死。

    這一次的王允,重歸於朝堂,又能掀起何等浪花?

    在面見江沛後,劉祈於雒陽,又見了許多人。

    直等到六月十四。

    天子駕崩快兩月,這才迎渤海王劉協,準備歸往渤海國。

    從當日宮廷之亂後,此亦爲劉祈第一次見到劉協。

    劉協比之前相比,清瘦許多,整個人精神顯得非常虛弱。

    在從馬車上走出來的時候,差一點摔倒。

    說起來,面前的渤海王劉協,纔是年近七八歲的孩童,即於此間年紀,失去雙親,本就是巨大打擊。

    便是在他原本的命運中,也是一生蹉跎,活生生的工具人。但劉祈知道,劉協少即聰慧,若非這混亂世道,說不定會成爲一代明君。可以這天下,終究還是錯付了!

    從馬車上下來,望見劉祈這個熟人,劉協目光動了動,幾分喜悅之意,一閃而逝,然後面向劉祈,即是一禮。

    “劉協拜見皇叔!”

    按照宗正去歲的走訪調查,以劉祈和劉直等失散的宗室子弟,其中族譜重新記錄於桉,此亦是劉祈和妻族陳氏,還有江沛協助努力的結果。於輩分而言,出自魯恭王一脈的劉祈,至於今日,確屬於劉協長輩,算是劉宏同輩人。

    但以劉協行禮,劉祈還是忙側身讓開。

    見劉協依舊保持着姿態,他隨之上前,將此間少年扶起,出言道:“大王不必如此多禮,我乃是大王的臣子,可是當不起大王如此大禮!”

    見劉協怯生生,清瘦的小臉,蒼白間,更添憂慮,劉祈語氣輕緩一些,笑着道:“大王從宮中出來,可曾喫過早食?”

    “我……”

    劉協不知如何出言間,旁邊一個年約十一二,僅是比劉協大幾歲、臉上長着麻雀斑的小內侍,忙向劉祈一禮道:“回國相,大王這段時間,每日只喝兩頓清粥,少有進食,還請國相能多勸勸大王,以身體爲重!”

    “你叫什麼名字?”

    “內侍乃叫曾悅!”

    劉祈頷首,表示自己明白,回頭見劉協垂着頭,便向旁邊的親兵招了招手,吩咐了兩句。

    但見道路上,來往衆多,除了一些負責此事的官吏,朝中大員,無一人來送這位渤海王,可見都不想惹麻煩。

    劉祈未有多言,他邀劉協上了馬車後,即領大部往郭城外而去。

    直到出了雒陽十幾裏,到達一處鄉集,與親卷匯合,這才停下歇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