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中祖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入主
    雒陽。

    入冬以來,朝堂爲董卓之亂,依舊憂心不已。

    連連從河內等地,再遣兵員以援。

    十一月中,皇甫嵩在隴縣之戰中,不幸身中流失,身受重傷,讓漢軍士氣大降。

    董卓趁勢再度回戰,以袁紹援助及時,堪堪抵擋,但隨之因補給被截,不得不往後退去。

    朝中行做商議,最終選擇以袁紹主前方軍事,並使議郎荀攸領部,再度前往支援。

    十二月初,在荀攸軍略下,袁紹、丁原等配合下,董卓與隴關下大敗,由此一掃之前的頹廢勢態,以此戰,呂布之名大起。

    除過西涼戰場,從冬十月以來,尤其到了十二月,其他各地則先後送來捷報。如以荊州之地,荊州牧劉表以將領劉備,先後定荊州數千叛軍,收歸之後,更定了武陵郡所在的蠻夷之亂。

    與司隸校尉屬,相鄰不遠的兗州,東郡太守曹操連番戰獲大勝,後同南下而來的渤海國相劉祈,斬得盧縣大勝,於此一掃兗州近一年來的黃巾之亂陰霾。後其人兵入任城國,再度大破叛軍。州府,朝中,皆是以書令大加讚賞。

    此外,九江太守袁術,平地方夷人之亂,亦定得壽春一帶安寧。益州牧劉焉則聯合益州大族,將益州境內的黃巾叛亂之衆大破之,甚至以南中的夷人,亦多歸附……

    地方之戰情,得入京師,朝臣自是歡喜。

    但真正讓人感慨的,卻是青州之地的平亂。

    短短數月間,渤海國相劉祈,不僅是安定了渤海國,後見臨近郡縣危急,領部而下,以做救援。

    十月之後,其部衆以一往無前之勢,使叛軍潰退。等到盧縣之戰,渤海國相劉祈親臨之,指揮大戰,再破叛軍。

    後大部人馬,北上東平陵,解臨淄之危……直到昨日,北海國二十萬黃巾軍歸附投降消息傳來,從朝堂到雒陽城內,得聞消息的所有人,莫不震驚。

    在隔日的朝議中,尚書令江沛等人,大議此事,並展示了青州州府,含青州別駕劉諳在內的百名州府要員,另有萬衆地方官吏與百姓所按指印之書——以請渤海國相,而入主青州州府。

    在此事上,江沛自是全力支持。於昨夜間,他甚至與一應朝中要員聚會,暗自透漏了今日之朝議。

    而在看到長長的卷書,另有州府衆員上書後,盧植等人皆是安靜下來。大漢立國,數百年來,以州望所歸,少有此中人,能得此民意。

    考慮到青州地方實情,朝廷經過三日的辯論,最終肯定了青州所呈之事,委任劉祈爲青州牧,併兼顧渤海國相。

    消息傳出,朝野皆有譁然。

    劉祈以青年之姿,不足而立,當是大漢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府主官!

    天子詔書,向青州而去時,劉祈以妻兄陳登,大將夏侯蘭,繼續留守營陵。臧霸、許桉之部,則順勢退回琅琊國,其本人則返回到了壽光。

    在壽光停留僅僅兩日,劉祈便再度回到了益國城,與荀攸得以會面。

    青州的兩處大叛軍得定,而挑選收歸的青州軍,合計將近四萬,也成了劉祈帳下之主力人馬。

    但他沒有忘記同曹操前番諾言,以解老家泰山郡的危急,遂在安青州之事後,結合曹操從兗州來信,下一個戰事,便要放在泰山郡。

    於此,劉祈的想法,即是分兩路行進,一路爲本部人馬所往,另一路,則爲臧霸所領的徐州軍而行,進而同曹操一道平之,避免泰山郡的叛軍,再度襲擾而上。爲了防止相鄰的東海郡爲叛軍南下來犯,許桉等部,當歸往徐州,協助好今正戍守與東海郡的方真人馬,以做衛之……

    每行戰事,可謂之牽一髮而動全身。

    於營陵時,劉祈同妻兄陳登,即有過大體打探,這次歸來,則是同荀攸行更詳細的佈置。

    荀攸對軍事,有非常高的敏感,益國城的當夜軍議中,他以劉祈所言爲大方向,指出了一些問題,後做調整,另有幕僚的補充完善,面向泰山郡,而南下的戰事安排,即有了雛形。

    整體戰略上,誠也需要同曹操之部打好配合。是故在曹操來信道言,以祝賀劉祈得平北海國,安定青州之時,其中書信,也一道送往曹營之內。

    待隨後收到曹操的回信,並行協同進軍之間,雒陽的詔書,終是送到了劉祈手中。

    時正好是劉祈帶着魏真等人馬,北下廣縣的路上。

    于軍中得接過詔書,於部將們喜悅的眼神中,劉祈再度閱覽了一遍。

    青州州府所請,百姓所願,今再有朝中所任命,又有上次劉諳來信時的婉拒,今次再度推辭的話,便是三次!

    常言事不過三,劉祈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在收到詔令後,他雙目閃着淚光,手持詔書,面向雒陽方向,遙遙一拜,嘆道:“全賴天子信任,即於朝中所任,爲安青州百姓,以其中職責,我劉祈,何以能再度退卻之?我必不負天子朝中信任,不負青州官吏信任,更將不負百姓信任,以身作則,於任上,必將竭力施爲……”

    道完這句話後,同行之部將兵士們,全都歡呼起來,而以送來詔令的官吏,亦多感嘆。

    正式接受朝廷任命後,以青州政務和軍務諸事繁多,更以地區大局,劉祈自不可能再親往泰山作戰,他全權任命魏真領部負責,解鄉地之危,同爲妻兄陳登,大將臧霸,另有返回徐州的許桉等人去信言明。

    同時,召尚留於益國料理軍事的荀攸,另在北海國的荀或、田豐等人,而來州府處事,至於太史慈等人,則繼續留守渤海國,以處北方諸事。

    在途中安排完這些事後,劉祈領親軍人馬,歸往西北方向州治臨淄。

    臨淄城內的州府要員,實以雒陽詔令時,即知此事,得曉劉祈歸來後,以劉諳爲首,百餘名府員,另有地方大族代表、名士之屬,合計千衆,出五十里而迎之。

    齊國地方百姓,於郡縣宣傳下,每於劉祈所過之處,亦是自發地夾道歡迎之!

    兩日後,劉祈攜衆,再度歸來臨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