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 >第143章 智謀先於蠻力(5K)
    不過,他並不害怕。在來淮南之初,他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使命,今天就算是死在這裏,也不能畏懼。若是他被袁術殺死,他的家人會得到妥善的安排,他的兒子會繼承他的爵位,甚至還會有一筆豐厚的安家費。於是他硬着頭皮,繼續將詔書後頭的內容也大聲的宣讀了出來。

    “卿祖上四世三公皆爲漢室忠良,國家肱骨,卿兄弟二人亦爲佳人,累受皇恩,身居高位,今何故就反耶?”

    果然,天子詔書還沒讀完,袁術就再也按耐不住了,他勐地跳起來,一把從馬日磾手裏搶過詔書,憤怒的說:“翁叔公何出此言?”

    “我爲天子安守州郡,何曾有過謀反之意?今天子東遷,不褒獎於我倒也罷了,反倒污衊我欲造反?豈有此理?!”

    馬日磾昂頭挺胸,寸步不讓回頂道:“先見天使而不禮,現又奪詔,這難道不是謀反?”

    “彼其娘兮!”

    袁術將手裏的詔書刺啦一撕,直接丟在了地上,又狠狠踩了幾腳。

    “來人!將這廝給我拖下去,關起來!

    ”

    兩個衛兵聞聲上前,拖着馬日磾就往外走。

    “反國逆賊!逆賊!

    ”

    馬日磾破口大罵,聲音逐漸遠去。

    袁術狠狠捶了一記手掌,看向左手邊的幕僚們,沉聲問道:“陛下疑我,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呢?”

    幕僚們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袁術轉而看向右手邊的將領們,“今我坐擁淮南,控豫、淮,揚兩州半,皆爲天下富裕之地,擁兵三十萬,更有孫伯符此等絕世勐將。而陛下威信盡喪,迴轉東都洛陽一年餘,竟無一諸侯前去覲見,今方遷許昌,就對本將軍橫加指責誣陷,你們說我該怎麼辦?”

    “反了!”

    “主公,咱不受這委屈!”

    “打進許昌,活捉曹操,迫天子禪位!

    ”

    看到主公受屈,將領們大聲叫着,個個義憤填涌,恨不得立即起兵打進許昌,生烹曹操,活捉劉協,取而代之。

    他們都是袁氏家臣,自來便受袁家供養和恩惠,心裏只有主家袁氏,對漢室幾乎沒什麼印象,這也是士家豪族之所以在縱橫這個時代的原因之一。

    袁術也有些激動的說:“劉協本非天子,當初,若不是董卓擅自廢立,他豈能當上天子?還有那曹阿瞞,本是我袁氏隨從,如今他坐上了大將軍,就要來圖謀於我!此人着實可恨!”

    袁術這個人雖然出身於世家,性格卻類似遊俠,優點是爲人仗義,待自己人甚厚,至於缺點…就是受不了委屈,特別要強,最見不得昔日混得不好的小夥伴,現在日子過得比自己好。

    當初他在大漢第一人口大郡南陽待得好好的,聽聞袁紹佔據了冀州,北連劉備,南爭天下,於是就放棄了發展空間有限額南陽,率衆來到淮南,劍指豫、荊、揚、徐四洲,打算坐斷南國天下,和袁紹兩來個平分秋色。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按照他的設想穩步前進。如今,他已經坐擁豫、揚二州,戰將如雲,兵馬三十萬,府庫殷實,有了睥睨天下的底氣。

    再加上袁紹目前混的不如意,蝸居於河內,兵不滿十萬,將不過數十,前些日子剛派來使者,重申了他袁術是袁家嫡子的地位,以及想要投靠淮南的意思。

    這讓袁術很是膨脹。

    現在,看到昔日那個給袁家提鞋的曹阿瞞在迎奉天子後,忽然變得頤指氣使起來,袁術如何能忍?!

    袁術心裏想的是,曹操之所以忽然敢起高腔,是因爲有天子在手,可他袁公路手裏也有傳國玉璽啊!大不了自己也稱帝。這樣曹操就休想用皇帝的名頭來壓他了!

    不過,在稱帝之前,應該先彰顯一下武力,好叫曹阿瞞知道,在中原五州,誰纔是老大!

    想到這裏,袁術暗暗打定主意。

    “既然曹阿瞞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義!諸位,速速召集士卒,準備糧草輜重!興兵二十萬,隨我進軍許昌,踏平兗州!

    ”

    將領們轟然應諾,立即行動起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稱帝於壽春,建號仲氏國,以九江太守爲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昭告天下。但隨即遭到羣起而攻之。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到建安四年,袁術在汝南郡坐喫山空,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所阻攔。不得已撤回壽春,途中口渴,袁術找人要蜂蜜,無所得,遂大叫“袁公路何至於此?”,吐血而亡。

    袁術之所以萌發出取漢而代之的想法,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已經流傳兩漢數百年的“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這句話因爲光武帝劉秀寫給公孫述的信中“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一句話,得到漢朝皇帝的親筆承認,而極大刺激了所有想取代東漢的野心家的內心。而袁術字公路,勉強與途高扯上關係。

    二是袁家四世三公,海內人望。

    三就是實力強大,自信心膨脹了,放眼黃河以南,除了他袁術,還有誰坐擁兩州之地,有兵馬三十多萬?

    沒有人!

    於是袁術腦子一熱,就稱帝了。

    這就是爲什麼荀或提議曹操派人去質問袁術的原因了,袁術這樣的人,你要是不理他,他可能就真的就安安穩穩待在繁華的壽春,沉迷在奢華生活裏無法自拔,或許要過很久,纔會有不臣的舉動。可一旦派人去質問,去刺激他,他就一定會給出強有力的迴應。

    要麼提兵來攻兗州,要麼乾脆就稱帝了。

    如果是前者,那正好省了曹軍勞師遠征的麻煩,安安穩穩坐在家門口笑納一場大勝;

    如果是後者,那就更好了,袁術瞬間就會被羣雄羣起而攻之。

    ......

    卻說公孫瓚在徐州,聞皇帝劉協駕幸許都,正欲上表慶賀。忽報天子使臣來。遂出郭迎接使者入府,拜受恩命過後,設宴管待來使。

    使者道:“昔日兩家相攻,皆因大將軍向陶謙報父仇之故,與將軍無關。今將軍得此恩命,實乃大將軍於帝前美言保薦之力。”

    公孫瓚拱手稱謝。使者這才取出私書遞給他。

    看罷詔書,公孫瓚沉吟道:“使者請回,此事尚容我從長計議。”

    席散,安排來使於館驛安歇。連夜與衆人商議此事。

    次日,公孫瓚送使者出城,只拜表謝恩,並回書與曹操,只言容緩圖之。

    使者回見曹操,具言公孫瓚不殺呂布之事。曹操環顧郭嘉荀或,問後者道:“此計不成,奈何?“

    荀或道:“又有一計,名曰驅虎吞狼之計。“

    曹操明知故問道:“其計如何?”

    荀或道:“今聞袁術起精兵三十萬來攻兗州,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風報信,報說公孫瓚上密表,要趁機略壽春。術聞之必轉而怒而攻徐州。明公再明詔公孫瓚討袁術,兩者必然相併。兩者相併,則呂布必生異心;此驅虎吞狼之計也。“

    郭嘉在一旁搖着頭道:“非也,非也,文若此計乃是上兵伐謀,又名二桃殺三士之計,豫徐二州有三雄,不得共存爾。”

    曹操大喜,先派人往袁術處告密,次假天子詔,差人送往徐州,令公孫瓚攻袁術。

    公孫瓚接到詔書,卻是要起兵討袁術,頓時一陣躊躇。

    部將田疇道:“此定又是曹操之計。”

    公孫瓚嘆道:“雖知是計,卻不得不戰,一來王命難違;二來斥候來報,袁術興兵二十萬來攻下邳,比舉欺我太甚,我豈能容他!

    ”

    “衆將聽令,隨我殺敵!”

    “是!”

    這邊,公孫瓚點齊軍馬,剋日起程,前往迎戰袁術。

    ………

    另一邊。

    遼東,沓氏城,半山別院。

    李風望着許久不見的紅衣女子,不由得咧開嘴笑了笑,心裏一瞬間很是晴朗。

    是曹歆。

    “不想當日一別,轉眼已經過了三年,真是歲不我與,曹歆,你還好嗎?”

    “好~!”

    曹歆不自覺抿起了嘴角。

    雖然二人各爲其主,這份友情卻並沒有因爲時間和距離而變澹。

    這就很不錯。

    “還是單身一個人?”李風默默說道。

    曹歆英眉一挑,嗔道:“會不會說話啊,一見面就損我?”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