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初第一豪強 >49.第49章 強弩對射
    漢代以來的弩是隻能依靠望山加強一百步內的射擊精度,並沒有能力在最大拋射距離有效瞄準。!不過張小磊當然是懂得思考的人。用弩進行簡單的試射,然而後在試射的最大射程、三分之二射程站一個等身材較類似敵軍前排戰兵高度的人,在依據瞄準的時候那個人的身影在準星佔據的高度不可以確定最大射程的大概位置嗎?二百步射程當然也是以此類推,很簡單的可以搞出可以在最大射程乃至從一里左右最大射程到百步左右距離的八個刻度。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實戰要確保以最大角度把弓箭射出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是日本人的擲彈筒或者古羅馬弩箭採用的方法也往往是固定一個最大角度發射,通過調節發射威力來調節射程。關於這方面張小磊也只能利用一個笨辦法了,利用槓桿開弩器配專門的線錘、在用薄木板裁剪成很簡單的角度裝置。這種重力量角裝置顯然不太方便配給每一個單兵。但是在多人一組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個人能夠利用這種重力尺進行瞄準,那麼其他的弩只要利用參照這個“基準弩”的瞄準角度進行發射可以。

    雖然說起來很簡單,實際做了起來當然不容易。可是這並非是非要臥倒作戰的二戰戰場而是古代戰場,用做爲開弩器的撬棍連桿做爲弩發射方向的平行線參照物卻完全不是問題。這些方法當然也是在張小磊等人打掃戰場的時候繳獲到這些弩進行槓桿開弩器改造的時候想到了。

    有人指揮,並且在射弩的時候才用四分之三的人開弩、四分之一的人發射、周彩霞還有張忠等人親自監督的方式還是在這戰場逐步克服了兵源水準不太好帶來的問題,有效的調動了這百人的最大潛力向目標展開了射擊。射出的強弩在三十度左右的角度並非最大射程的距離把箭精確的拋射到了一里左右的距離、誤差不超過距離十分之一的範圍之內、平均幾乎每六七箭有一支命遠處逼近過來的敵軍。算在敵各個步兵營以不過七八列左右的淡薄隊形逼近過來的時候往往也是如此。

    這種在百步以外的距離有效射擊,並且不論是盾牌還是鎧甲,看起來都有效防護無效的威脅還是給遠處逼近過來的敵軍以極大的威脅。特別是那些負責指揮的敵將發現、只要逼近到一里半左右的距離,遠處的弩箭開始射到自己親兵附近的時候更是如此。短短不過三分鐘的時間內,張忠和周彩霞分別負責的各五個發射組以七八百支箭殺傷六十多人、其至少七八名旗手。

    四五百焦耳初動能威力的強弩在遠距離也顯現出了巨大的威力,往往能把一個披甲或持盾的士兵從前到後的徹底打穿、絕大多數不是死亡是重傷,遠非一般的箭傷可以相提並論。

    還沒有接戰在遠距離接連不斷的有百人、逼近半成兵力傷亡的情況下。這些從各個方向逼近過來的大軍雖然沒有像烏合之衆或大周地方治安力量一樣遭到少數殺傷會輕易潰敗,可也不再敢輕易衝鋒前進,而是維持在百步以外的距離對峙。企圖憑藉兵力的絕對優勢在消耗掉對手的箭支之後,再發起決定性的攻擊。

    曾經跟隨在張世功身邊不少日子的張忠雖然沒有親自過戰場,可是也聽說過軍的不少段子,尤其是以投射應敵爲主的大周軍隊,也感覺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雖然張小磊對箭筒也有一定改良、通過有隔層分區的箭筒。每個人可以很輕易的攜帶六十支接近三兩左右重量的強弩弩箭,整個隊伍攜帶的弩箭超過六千支。可是如果在這個距離交戰?僅僅靠投射殺傷對手幾百人,根本不足以解決自己身的威脅,更別說是查探對手大營的大致分佈情況了。

    想到這裏,掌義無反顧的下令道:“全軍暫停射擊、對手逼近到百步左右的距離再放箭、不要在這個距離浪費箭支,全軍前進!繼續向敵軍大營的方向走。在強敵面前任何退縮之意都是自尋死路!”

    周彩霞對於張忠臨時做出的決策也沒有太大的異議,她也看到了如果以這麼點兒兵力同數以千計的敵兵進行對持交戰很可能是在自尋死路,因爲雙方的近戰能力很顯然差距太過懸殊了,必須要節約使用箭支纔行。

    遠處的敵軍在沒有了強弩的威懾之後很快逼近到了百步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如果是尋常的鄉勇民兵,並無在這個距離構成什麼真正威脅的能力。可是天武軍派出的這些人馬載百步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卻是可以用強弩帶來明顯的威脅。雖然天武軍的訓練水平大多也只同南宋時代的尋常主力戰兵類似,所用的弩不過是二石二三鬥下的神臂弩,面對遠距離的披甲目標算僥倖射穿對手的鎧甲,往往也只能造成一些輕傷,可那聲勢還是讓很多懦弱一些的張家莊丁們感覺到了巨大的恐懼,似乎用槓桿開弩器弦都不那麼輕鬆了。

    在這個距離,擁有更精準的望山、身高準星的四五石力強弩發揮出了更好的效率。在弩集在少數人手裏並由周彩霞張忠等人指揮的時候,雖然因爲最爲勇敢的人在這個距離的射弩命率也在靶場射二五尺單人靶還差,但仍然是幾乎每四箭能射倒一名對手。不能以盾甲防護帶來的威懾,大概在幾分鐘對持再次打倒了二三百名敵兵之後,把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的敵軍打退到一百二十步的距離之。

    當然,在這個距離,儘管張忠周彩霞等人率領的百人隊隊形更稀疏、也可以用更低的姿態迎戰、身還有對手射出的大部分箭也威脅不了的鎧甲,仍然四面八方之敵射來的近千支箭形成的箭雨之下又有五人在戰鬥負傷,不得不靠其他的人擡行。這也是張小磊在仔細思考之後的一個原則: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只要死傷人數在一成以內,有必要儘可能的攜帶傷員。雖然這會增加一點兒負擔,尤其是在衆人身披重甲還拉着裝有弩箭的人力車,負擔本不輕的情況下,可是如果輕易的拋棄傷員給士兵們帶來的壓力無疑將更爲巨大。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