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初第一豪強 >202.第202章 遺產遺囑定
    “剛纔有人問我,以後朝廷會有什麼要求。!如果能夠透露一二諸位也好有個準備?那這裏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不知你們願意聽那一個。”宴會,李曉天鄭重的說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言談,衆人也瞭解了這些新朝的年輕大員們直來直去的脾氣秉性。

    “這。。。先說好消息吧。。。”

    “呵呵,是啊。在下擔心在下這身子骨聽到那壞消息的時候可能會被嚇倒。”

    衆人紛紛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我直說了。“李曉天也沒有什麼彎彎繞:“這些日子,我常聽到一些人推脫的言辭是:你們做不了主,有些大事要全族商議?今天在座的諸位,不知道在族說話的份量排名如何?有沒有輩分更高的管事者?”

    “輩分更高的人有,不過老太爺的年紀太大了。族,我們畢竟不是皇帝般的一言九鼎,但那還算的是一把手。”

    “是啊,我們可不敢在總督大人眼前隨便派個下人來。今天在場的都是頭面人物。。。只是。。。”

    李曉天直接了當的回道:“不要只是了。新朝自有新朝的規矩。我聽說自古以來,有好家產架不住三份分之說。爲了族一部分人喫的好喝的好,免不了要讓一些旁支衰弱下去。積累不少孤兒寡母的怨恨。我覺得這樣很不好,也很不公平。天下沒有諸子均分之說。家產和田產應該也沒有這個說法。。。”

    當李曉天說道這兒的時候,雖然沒有什麼人敢閒言碎語,可是宴會的幾十號人的神經也都緊張了起來,很多人擔心李曉天有什麼獅子大開口的由頭。

    “過去皇家的規矩,是嫡子爲太子,太子繼承大統。這個規矩也不好,因爲說句實話,並不一定正室的長子一定能成才。而且還會出現正室無子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誰繼承家產的五分之三,應該是由遺囑來決定。首先應該明確產權,不存在什麼家族共有財產。誰的輩分最大,說話分量最大,可以來官方備案家主。家主有權處理本族六成以遺產的歸屬。其餘四成,纔是諸子平分。。。如果有人不服,你讓他們到我這裏來講理,或者去崇明島告也一樣。。。”

    這樣明確家產和家主的話一說出口,在場的人起初是興奮異常。

    “這是真的麼?”

    “如果如此,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當然了,也有的人多少表現出了一些憂慮。因爲很多家族的事物和產業,根本是依靠全族來管理的。如果家產不是均分,改變了千百年來的規矩,那必然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積極性。

    見狀,李曉天也說到:“所謂遺囑,當然是立了完事。爲了避免爭議,家主當家的時候應該來衙門備案。臨死之前或者重病之時,沒有在衙門備案的遺囑。官方不予承認。這避免了有人脅迫的可能。怎樣遺囑,只要家主允許,也可以讓族內的人來官府查探消息。這樣一來,如何進行獎懲管理的大權也都在諸位手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們還擔心管不好家務或者有些人不積極麼?”

    一名了年紀的人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興奮,仍然有些憂慮的說:“常言說,有恆產者有恆心。家和萬事興。這樣一來,族裏人的感覺毫無疑問會是差了很多,說不定。。。”

    “家臣或外人,又或者職業經理人也可以嘛。我知道,原自古以家爲本位,族權爲根基。不是一家人,終究沒有一家人的信任和保障。不過諸位相信:以後的官家,不僅只是管縣城內的那些案子或者鄉里的一些大案,還會管涉及產業的一些經濟的糾紛。官家也並不僅僅是一個收稅的單位。促進工商與農業乃至教的興盛纔是本位。。。”

    這樣的話,當然不能讓所有的人安心。不過僅僅針對前來的這些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許諾了。

    見到有這樣大的利益許諾,也有一些人的膽量忽然大起來不說,開始詢問一個多月以來很多人都在暗打聽的問題。一名徐姓的大戶詢問道:“不知。。。不知這新朝的科考,什麼時候開?策論,詩詞、經義哪方面爲重?”

    “是啊,這新朝的科考,什麼時候開始啊。。。大致會有個什麼樣兒的規矩。。。”

    聽到這話,李曉天沉默了片刻後才說道:“我聽說,蒙元時代的北地並沒有可靠之說。諸豪強也可以過的下去。我心朝,自然也沒有所謂的科考。新朝不同於以往的朝代,當今聖主也並不打算和天下的什麼階層共治天下。要想當官?聖主可不認爲讀了幾年四書五經會擁有真正的忠誠了。自幼看着長大並且立有軍功的人才可爲官。。。”

    這樣的話,一時讓宴會的氣氛有些沉悶起來。雖然對於這樣的可能有所預料,可是聽到家臣和武人當道的可能性時,之前得到六成家產可以一言而決時的興奮消散了大半。沒有官身,這肯定意味着喪失很大一部分利益了。

    不少人都在心暗自不滿:那張小磊真的以爲憑藉自己和自己的這些家奴,可以從全天下人手拿走最大的那一份蛋糕麼?

    李曉天回想張小磊在信的一些教導,沒有在這個問題多說什麼。在沉默了許久之後才忽然間似乎轉移話題到了看似輕鬆的一些地方:“今天這頓飯菜,諸位覺得如何?不會不和諸位的口味吧?”

    “是啊,這酒,這山珍海味。雖然平日裏像我們這些人並不是沒有見識過甚至品嚐過,也不以爲。可是同樣一道菜。今天的這一頓同以前的那些相,真是別有些不同。”最先接近李曉天等人的吳之煥笑道。

    這時,場的氛圍才稍稍有所緩解,衆人也無不稱讚。這倒不完全是因爲人在矮檐下的客套。這一次爲了表示誠意,做飯做菜所請的人是蘇州府數名手藝相當有名的人。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