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初第一豪強 >374.第374章 暗手
    八九十萬人規模的大軍被壓縮在不過二十幾平方公里內的區域內其實並非是負責指揮的聯繫指揮台所期望的,但如此規模龐大的兵力在面臨壓力的時候沒有出現混亂和崩盤似乎已經不錯了,似乎不能再多期望些什麼。 .

    見到敵軍的兵力密度似乎已經不像之前那麼稀疏了,張小磊仍然不打算在這個時候立即展開進攻,而是讓臼炮逼近到儘可能靠前的地方再展開一輪打擊。如果能進一步的壓縮對方的陣型那當然再好不過了。

    在之前的戰鬥一直沒有排大用的臼炮還有相關炮組在車輛的牽引下機動向前,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了距離敵陣前沿大概一里左右距離的發射陣位。

    臼炮的核心大概是百公斤重左右的包鋼青銅炮,以方便在特殊情況下的機動運用。但是爲了在有些時候最大限度的發揮威力,也可以插套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的青銅外套,形成總共二百五十公斤重左右的炮身。用這種火炮進行開火的時候,足可以把標準的六兩重彈打到三四里外之遠,並在距離敵陣一里左右的距離覆蓋到對手縱深兩裏以的範圍內。這樣一來,整個二十里左右的展現至少有十餘平方公里四十左右的兵力被納入到了打擊的範圍之內。

    操作臼炮的官兵因爲必要的體力需求大多是編入近衛軍的少年們,成份本有些另類的他們這個時候也終於到了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時候,因此紛紛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發射的準備。好在攻擊的目標也幾乎是最不需要精度的典型面積目標。

    早填裝好彈藥的情況下開炮也很快開始了,猛烈的爆炸聲疼起的煙霧明顯超過一人的高度,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炸膛一般,然而每門炮內的至少二百枚左右的六兩重彈在猛烈的推動力之下以很快的速度飛了天空之。

    猛烈的彈丸在接近落地的時候也往往能夠在一秒有餘的時間內穿越過人眼的分辨距離,起動能和威力更小的彈丸很顯然有了更大的殺傷能力。終端末動能依舊有着千焦耳威力,不知最優秀的投石索手幾倍的強大動能下,是一些並不那麼優良金屬護盾也會被巨大的威力打穿,因此幾乎只要命目標,十有八九可以將被命的人連同防具一起徹底殺傷。威力不小的跳彈往往還帶來不少二、三次殺傷。

    連綿不斷的開火轟擊當還是有一些彈丸被眼疾手快的人躲避過來,不過千門左右臼炮打出的二十萬發彈丸往往一輪可以造成五千人規模的殺傷。

    十分鐘內二百多萬發重霰彈帶來的幾萬規模單方面打擊殺傷雖然沒有讓督戰威懾之下的數十萬大軍崩潰,可也讓幾乎所有的人沒有精力再把注意力放在對前方開火和遏制攻擊威脅的方面了。

    趁此機會,全軍再一次展開前進,逼近到距離敵軍一線不過二百米左右的距離,輕便的線膛輕炮在這個距離展開的直射與側射終究再一次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讓整個敵軍的一線再一次垮塌下來。

    失去不少兵力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不少炮火部署在距離之前一線大概兩三裏左右的距離,如果這一次再次發生全面的陣線垮塌,不僅意味着兵力密度更接近古代軍隊的情況下會更容易遭到火力傷亡,還意味着很有可能再一次失去數以千計的輕炮,如果是那樣,再也沒有威懾進攻之敵的能力了,接下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在敵軍連綿不斷的火力下崩潰。

    “督戰隊準備!不要讓後撤人繼續後撤了!”這個時候聯席指揮所下令道。

    然而在敵軍的督戰隊打算全軍壓的時候,張小磊再次下達讓填裝好彈藥的各戰車和射手們再一次展開猛烈轟擊。同時,已經逼近到距離敵一線不遠的情況下,近衛軍主力也展開向敵陣線的逼近。

    連綿幾裏內整個前陣的幾十萬兵力這樣再雙重壓力之下越來越密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在接連不斷的向後退卻。

    得到偵查熱氣球傳下來的一些信息後,張小磊也覺得在這個時候應該動用必要的手段了。之前自己的想法是在火力的掩護下展開近戰破敵。可問題在於:如果敵軍在一線形成了值得殺傷的密集陣線,那麼用猛烈的火力可以高效的殺傷對手。如果讓近衛軍的孩子們去近戰用獨特的手段攻擊對方,打垮了前隊而面臨後隊的火力怎麼辦?很顯然,強化近衛軍的近戰火力能力目的是應付敵軍隨時有可能的反撲或進攻,而不是在攻擊協同火力破敵。火力時代,衝擊作戰總是會面臨傷亡風險的喫虧代價的。

    “把我們早準備好的彩色信號彈發射出去吧。。。”

    “聖主,這彩色信號彈是做什麼用的?”張小磊身邊還算有一定地位的幾個天才少年這個時候也有些好。那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的信號彈究竟是幹什麼用的。連自己都不知道,那新軍和近衛軍的軍官也有很大概率並不知道。

    “不用問了,一會兒應該清楚了。。。”

    這樣,正在整個大軍攻擊前進,準備奪取對方的炮壘陣線的時候,十二門準備好的信號彈發射裝置把足有百斤重的火箭彈想着敵軍的方向發射了過去。在幾百米的高空接連不斷的在白天形成燦爛的煙花。

    而在隨後不久,規模龐大的叛軍大陣忽然開始躁動不安起來。從不少大軍的零星小隊到營規模的單位開始在這個時候一邊高喊着“臨陣倒戈!換取生路!”“或者倒戈立功!”一邊向正在督戰的大軍鑑定的衝殺過去”

    爲了防止因爲間環節而導致泄密,直接面向士兵可以做好準備的“兵運臥底”大多是隊或營隊的負責人,而且爲了防止意外,總規模也不是太多,總共不過百分之二三的例。然而正是因爲如此,散佈在各個地方的叛亂隊和營隊才帶來了大規模的混亂。尤其是“預備隊、督戰隊”也有不少人倒戈反水的時候。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