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第434章 王宏宇指點孫傳庭
    朱由校已經成長爲一位盡責的皇帝。

    王宏宇從天津南下,英國公也在南直隸一帶,很明顯大明這次除了軍事上的行動,在政治和經濟上也要讓江南再次振作起來。

    江南工商業比較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不錯,一些紡織、陶瓷、紫砂壺作坊比王宏宇的傢俱作坊規模還要大。

    但是許多都是家族壟斷。

    晚明的家族壟斷有他的好處,但也有很明顯的問題。

    一不交稅、二技術爲私密、三官商一體化、四扶植代理人、五私養大量人口。

    就這五點影響就很不好,還不算盤剝僱工、私養大量人口、產品囤積擡價、製造符合自身利益的輿論......

    總之,目前這個局面算是野蠻生長。

    朱由校在看到京城出版、煤炭、鐘錶、自行車以及槍炮等產業發展的大好局面後,期待江南能搞出更大規模的產業發展。

    朝廷爲江南提供了安全與良好的交通和秩序,相應的產業自然該有稅收。

    但這件事就觸碰到了一批反對者的利益。

    「皇室太貪婪了,被武勳引着要與民奪利。」

    「天啓皇帝還是太年輕了,耳根子也太軟。」

    「這回英國公、定遠侯都南下,就是要拔了士大夫的根。」

    京城漸漸出現各種謠言。

    雖然一批新學學子和比較進步的傳統學子都很厭惡這樣的謠言,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被影響。

    孟彪、魏良卿這邊則是「用魔法對付魔法」。

    他們則大搞另一種謠言,說是一批士大夫因爲走私貨物,尤其是跟後金、倭國和尼德蘭有走私貿易,所以專門詆譭前線將士。

    聽到這些行爲,絕大部分人都很生氣。

    前線將士驅逐倭寇、流血犧牲,還開拓寶島與新加坡,帶回來大量廉價大米與水果,結果被一些士大夫背後打黑槍。

    太可氣了。

    兩種輿論爭鬥起來,漸漸涇渭分明。

    普通百姓不論是出於實際利益,還是樸素的感情,都希望大明與華夏更好,出征的武勳和將士都是值得尊敬的。

    那些唯恐自家產業被收稅,強烈抵制外人介入自己家族產業的人,終究是百姓中的極少數。

    詆譭天啓、王宏宇和朝廷的輿論漸漸敗下陣來,只能在見不得光的地方傳播。

    可是他們背後很有錢。

    富商與官員的家底真的很厚,所以在他們內部圈子裏,詆譭依舊不停,較量進入了新的階段。

    王宏宇沿大運河南下,路上見了一個年輕人。

    「你叫孫傳庭?」

    「回定遠侯,在下正是萬曆四十六年進士、商丘知縣孫傳庭。」

    王宏宇看着面前的孫傳庭,只見他面容祥和、經常掛着笑容,可是細細一看眉宇間帶有一種凌厲之氣,眼睛雖小卻目光深邃。

    這就是農民軍懼怕的閻王、官場中軟硬不喫的硬骨頭、歷史上大明最後的希望孫傳庭啊......

    「聽說你已卸任,要到京城述職?」

    「正是。」

    「韓總督跟我說過,你雖是縣令,但是頗有殺敵立功的志向,在對付山東白蓮叛軍時,做出貢獻。既如此,未來應當出將入相。」

    王宏宇知道像孫傳庭這種人,呆在官場混那就浪費了,到地方上做事、不怕得罪人又能做出成果,這纔是他的優勢。

    孫傳庭認真回道:「這是在下該做的事,我反倒是有個問題想問定遠侯。」

    王宏宇微微一怔,這個孫傳庭還真是比較直,怪不得會官場混不下去,回到

    故鄉好多年。後來出名以後,大明官場也是許多人喜歡洪承疇,卻大多不喜歡孫傳庭呢。

    「但講無妨。」

    「遼東建奴近在遲尺,佔領的遼東有我許多百姓。定遠侯卻要大費力氣,去對付倭國和尼德蘭,就算有後勤的原因,這也有點捨近求遠了吧?」

    孫傳庭在提問的時候,就說了自己的觀點,而且毫不隱瞞他對王宏宇先南後北的質疑。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而且看出我對後勤的考慮,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另一個問題?」

    「定遠侯沒回答,要先反問卑職嗎?」

    「哈哈哈~」王宏宇反而覺得跟孫傳庭交流,比跟其他許多文官交流方便多了。

    「我不是反問,而是通過這個問題,給你點撥先南後北的道理,看看你怎麼思考和應對。」

    孫傳庭想了想,也不懼怕:「定遠侯請問。」

    王宏宇表情忽然嚴肅了一些:「我大明嘉峪關外便不是治下,北邊出了大同就有許多蒙古部落,還有河套肥美卻兩次收復兩次丟失。如今爲何不收復嘉峪關外、肥美河套與近在遲尺的壩上草原?」

    這......

    孫傳庭陷入深思。

    他是山西代州人。

    對邊疆情況比較熟悉,深知出了太行山,外面不是什麼肥美草原,而是一大片沙漠草地交替的環境。

    蒙古人每年遷徙遊牧,是因爲一個地方的草場很快就會喫光,

    「大明出了關就沒喫的,必須從後方運輸。這個補給線很脆弱,容易遭到威脅,就算是河套看起來豐美,也不能像關內一樣每年耕種,否則就會很快荒漠化。」

    孫傳庭就回答的出來,也很重視後勤補給。

    洪承疇就不行,本土對付流竄的農民軍當然厲害了,可是出關的生活、作戰經驗,以及見聞就太少了。畢竟他是南方福建出身,確實對北方出關以後的情況不瞭解。

    王宏宇對孫傳庭的分析比較滿意。

    北方的後勤補給太關鍵了,在南方就可以就地耕種,就地從農村徵集相當多的食物。

    小冰河時期的關外......種地真是太難了。

    孫傳庭說道:「當年漢武帝,本朝成化帝,都收復河套卻站不住腳,就是因爲留的人多了就沒喫的,留的少了又被敵人佔據優勢。」

    「我覺得你應該能想到一些應對辦法吧?不是靠後方運輸,而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孫傳庭聽了以後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他還真想過。

    「兩個辦法。」

    「但講無妨。」

    孫傳庭很有信心地說道:「第一,在環境險惡地區,一定要貫徹精兵戰術。如我中原糧食充足地區,用兵自然是多多益善。

    但是環境險惡、補給短缺的地方,就要用精兵疾馳,切忌多而遲緩。」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