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夢境風雲 >第104章桃花源
    帳內幾人已經完全打消了此次出征的想法。

    率領後軍一萬人馬的屈勝從模樣來看約有二十五六,腰圓膀粗,一看就知力大無比此時,他臉上的愁雲完全散去,“照你這麼分析,別說一年,哪怕十年我們也能等,只是你真有此把握?這其中每一步都是環環相連,中間會否出現一些意外呢?“

    我笑道:“中間一定會出現一些意外,但是我會在這過程裏將它最終引向赤壁一戰“赤壁一戰.赤壁在哪?難道你早已算好會有這一戰嗎?“幾人更加驚奇,均向我仔細看來。

    看此情形,我索性放開來說,以此來打消他們僅有的那一些顧慮。

    “那裏就在長江邊上..當然,哪裏都可能會成爲戰場,只是看我們怎樣去把有利於我們的因素逐漸引向那裏而已。如果一切都在我們掌握之中,甚至我們所處的這裏也能安排打一場漂亮的圍殲戰。”

    這時,另一副將尹操看向屈勝及屈師父二人。

    他首先在那裏表了態:“屈將軍,任何事情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天聽到這一分析,我算是真正聽懂了。如果最終達不到這一結果,我也沒話可說,但是現在我可以代表我們的部落表個態,可以同意。”

    屈師父問我:“你能肯定張武以及陳孫二人會敗給劉備嗎?

    我知此時屈師父難免會多層顧慮,畢竟成天住在他家中,爲避嫌疑他很想證實此事從歷史上來看,當年張武、陳孫二人這次兵變不知因何而起,舉動異常可疑。並且因何而敗這些都不曾見諸於詳細資料中。

    對於屈師父這個問題我並不能給出準確答案,但是最終這次兵變並沒有給劉表造成什麼損失倒是肯定的。

    從這點來看,當時應該是很快就被平息了。

    想了一想,我告訴大家:“如果這次張武、陳孫二人不敗,我將自己項上人頭親自取下放於你們面前。”

    幾人見我說的如此肯定,頓時就將此事定了下來。

    屈勝對着帳外大喝一聲:“傳令兵進帳!”

    二名傳令兵不一刻隨即進入帳內,屈勝當即告訴他倆:“我馬上手書一封信件,你倆將印符帶上趕往前軍,立刻啓程半分不得耽擱!“

    說完後,屈勝幾人相互又確定了一次,隨即手書一封,將印符一併交給了兩位傳令兵出帳,星夜出發..我見此情形,估計已能挽回部落中人此番噩運。

    但是隨之而來的龐大計劃僅僅只是停留在想象中,要想將它最終完成堪比一個浩大的宏偉工程。

    能否完成,雖說有歷史給我此次勸說作爲底氣來支撐,可當年發生的一些真實細節千變萬化,繁瑣複雜哪能一一仔細道出。

    我已經確認了現在正是公元207年秋,曹操剛剛大破烏桓,掃平北方袁氏殘餘勢力,穩定了北方。

    就在今年底劉備會在襄陽城外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

    明年的這個時候,劉表將病死。他的小兒子劉琮隨即將投降曹操,把荊州獻出。

    隨後,明年底就將發生歷史上驚心動魄的大決戰:赤壁之戰。

    我已打定主意,只要順着歷史大事這根主線去參與其中,結局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要想巧借別人之力而從中漁利,分一杯羹卻不是那麼容易。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奇人異士就如天上繁星不知多少。

    這時,他們幾人已將退兵一事全部安排妥當,屈勝又順勢問我:“不知此時你將如何安排這事,如有需要我們將竭盡所能!“

    我見身旁部落副將尹操年輕機敏,於是道:“明日上午我就即刻啓程襄陽,如有一人隨我自當最好!“

    尹操眼神敏銳,見我望他,於是毫不猶豫站了出來:“如若不嫌,你看我能否隨你同去,一路上有何吩咐,決不推辭!”

    屈師父見狀大喜,畢竟我們之間如此關係,能有另一部落中的尹操隨我同去那是最好。

    一切安排妥當,只等明日帶尹操一同出發襄陽。

    深夜,屈師父與我在帳內談着。

    我能看出他心裏喜憂參半,於是告訴他:“凡事天定,但事前需盡人事。如若天意如此不合人意,至少此次已保楚人部落無憂。”

    他聽我此言,再次又問:“你真能算出此次張武、陳孫二人必敗嗎?“

    “這二人必敗無疑,你自可安心。只是我剛纔出的計謀如要完成需多費一些功夫。

    他聽着卻未言語,沉思了半晌才說:“或許天下大勢,我們把它想得簡單了一些。

    聽他一說,我心想即算是楚人部落最終能夠在荊州佔據一席之地,可數十百年後又將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無數生靈又將變爲白骨。

    只此一去,楚人部落將落入永久紛爭戰亂之中。況且那荊州實乃龍潭虎穴之地,如若把持不好,終將易手,城頭變換大王旗只是早晚。

    同時,我更加擔心能否在這裏苦苦堅持到明年底赤壁大戰結束。

    離去,將會是在一個毫無預兆之下,不會有任何的提示。

    屈師父帶傷來此出征,想他當初救我性命,此恩能報也算無憾。

    我望着屈師父仔細看了一會,倒把他給看得有些糊塗。

    此時,我心裏想的卻另有一事一人。

    那就是東晉南北朝時期陶淵明所作的那篇《桃花源記》。

    我來時就起了很大的疑心。

    就在這武陵山中,屈師父部落居住的山谷內就如同當年陶淵明筆下記錄的竟是一模一樣。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我心裏不禁暗想,那片山谷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還有池沼、桑竹來做成平時所用的粗紙。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山坡上往來耕作,男女衣着如同山外之人,人人生活怡然自樂。

    這不正是180年後陶淵明在書中所寫的武陵山中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