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西川欲曉1909 >第245章 確定戰略目標
    接下來就是民兵工作的安排。民兵訓練安排即刻就要做好準備,一到農閒,立即展開。

    “下一步我們要怎麼走,行動方向在哪裏?請大家暢所欲言。

    戴志洪是孔坪鄉(即今周公山鎮)工作組組長,他舉手發言,在允許後他來到地圖前,指着地圖道:

    “我們現在擁有這幾鄉之地?在我們的北面。是雅州府治所雅安縣城,那裏敵人力量相對強大。以我們現在的實力,以及仁義社的發展策略,向北發展不是明智之舉。”

    向西是八步、紫石、對巖,這個是可以發展的,但是這裏是進藏區和夷區的官道,又處在雅安縣和滎經縣的夾擊之下。如果力量還沒達到的情況下,暫時不能動。

    那麼現在就只下往東邊了。我們的東邊是什麼?是大興、和龍。再順青衣江往下,就是我們控制的羅壩(今槽漁灘鎮)。

    和龍緊鄰羅壩,又是山區。常有土匪出沒。羅壩方面已進剿多次。可是由於力量不足,他們到不了大興,那些匪徒,和龍一剿匪他們就往大興跑。因此和龍匪患一真未滅。我認爲,我們要進攻大興。他們會非常高興。也一定願意合作。

    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和龍和大興的匪患問題。而且我們的陸上交通線就是打通,可以相互支援。

    一且我們要渡河進攻的時侯,這那麼長的河道,他們跟本就無法防守

    綜上所述。我認爲解放大興和和龍,打通雅州至洪雅的陸上通道。就是我們下一階段的中心目標。

    對這個戰略目標大家展開了討論,最後最後一致通過。

    羅方舟和他的兄弟們參加了這次討論,深刻的感受到了與以往的不同。

    這裏暢所欲言,對與不對?都可以說出來,這裏有很多讀書人。說出道理一條一條的。

    比如這個戴志洪,原來就是一個儒生,文采很好,要不是朝廷取消了科舉,很可能這人就有了功名。

    當初因爲科舉無望,家境貧寒。只好到仁義社找個工作只是爲了餬口。一來就去農村,去工作組。在工作中他才明白了我國貧窮落後的原因,才明白了工作的意義。

    後來隨紅宜一起來到瓦山地區發動羣衆。那時候苦啊。爲了讓羣衆喫飽飯,幹部門喫不飽是常事。

    紅姨就是在那時把威望處理起來的。他挺着肚子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在危機時刻提槍上陣。

    這樣的女人誰不敬佩?可以說沒有紅宜,人們堅持不到勝利。

    瓦山的工作對戴志紅的能力是極大的提高。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立下了跟仁義社走到底的決心。

    像他這樣的儒生還有很多。

    紅宜發言道:″同志們,領導信任我們,把雅州交給了我們。知道我們力量弱,叫我們酌情發展,這是領導對我們的關愛。

    但其他地方都在蓬勃發展。我們來的路上很多同志也看到了,他們都在拚命工作,所以我們不能讓其它區的同去和戰友笑話我們,不能讓人民羣衆對我們失望。

    接下來要進行大興戰役,同志們有沒有信心?“

    “有”回答異口同聲。

    羅方舟自來好面子。更不願落人後。

    “紅區長你放心,等把第二連組織起來。和第一連一起打前站,我在幾個鄉場也能拉起幾千萬把人馬。和羅壩的仁義軍夾攻大興。拿不下大興,我這個總司令也就不當了。“

    紅宜道:“羅司令,如果、人拉起來就這樣打過去,我們的確力量更強,我們的戰士更有經驗。是能打贏的。但是大興的人民羣衆受袍哥挾持,讓這些老百姓與我們作對。這樣死的是人民,這樣不行。“

    魯莽了,羅方舟問:“那該怎樣做。“

    我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做大興人民的工作,讓大興人民羣衆覺醒起來。然後再把他們組織發動起來,配合我們出兵,一起打倒作威作福的人。

    “可是工作怎麼做?人一到大興一搞宣傳。馬上就會被劉德光抓起來,他那德行我曉得。“

    “我們這些人就不要在這裏閉門造車。這種情況之下,要去相信人民羣衆,依靠人民羣衆。走到人民羣衆中去尋找解決辦法。請大家記住,人民羣衆的力量纔是無限的。

    羅方舟知道自已在做羣衆工作方面與同志們的差距,他在虛心認真學習同志們的方式方法。

    那下一步怎麼安排,我怎麼做?還是給我安排一點工作吧,我這方面的經驗太少。

    紅宜很高興,知道羅方舟的求知慾強。

    羅方舟就跟村幹部一起。經過兩天彙總。一些情況被摸了上來。

    不摸不知道,一摸嚇一跳,與大興有接觸的人太多,抗捐軍精選了一些人佈置任務。老百姓積極熱情,非常願意配合。而且還幫着出主意。

    羅方舟這幾天見人就呵呵的笑。沒有嚴肅的臉,在與羣衆的接觸中,他打心眼裏真的佩服仁義社這些人,大概率大興已握在手中。

    真正的感吸到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他真正的感到紅宜和他的那些幹部羣衆工作經驗的非富。

    他以前那些手下也在快速成長。

    ……

    雅安南效坪石壩老田家老二田文才就娶的大興胡有餘的女兒。今年胡有餘五十大壽。但是家裏窮,也沒想辦,只想說生日那天有碗臊子面喫就可以啦。

    沒想到嫁到坪石壩的女兒回來爲他祝壽。帶來了女婿,還有一兒一女兩個外孫。

    以前胡有餘有些重男輕女。有些不待見自已的女兒。自從女兒出嫁以後,他反而念起女兒的好起來。

    好在離得不遠,只有十幾里路。要不要女兒就會回來看一下老人?

    田家人真不錯。從來沒有阻止過媳婦兒回孃家。

    而且每次回孃家,總是叫她帶一把掛麪,或者撮一升米麪,再或拿一把葉子菸。

    不是田家摳,是他家日子實在也不好過。

    但今年不一樣了,土改分了地,分了茶山。今年釆茶都搞不贏。他們可是全家男女老少都在一起。熬更守夜。點起馬燈都在採茶,

    仁義社又在孔坪建了茶廠,茶廠就近收茶,很是賺了些錢。

    雖說是辛苦,但家裏日子一下就好了起來。

    這不,這回娘屋,帶了幾個臘肉,還雞鴨各提了一隻,口袋裏還裝了幾十斤米。

    看到女兒,女婿帶了那麼多東西過來給他祝壽。胡有餘高興的很。

    兩個已長成大小夥子的弟弟看到臘肉口水都流出來了。

    “姐,姐夫,你是撿到金子還是咋的?發了那麼大的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