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西川欲曉1909 >第297章 風煙望五津
    走盡天下路,難過新津渡,過了新津渡,耽誤十里路。

    古諺語道盡了新津渡的艱難,因爲這裏河網太過密佈,過了一渡又渡。

    在城東北的三渡水,是這次災民的渡河點。

    時逢冬月枯水季節,今年雨水比往年偏少,各條河水量都不大。

    這就方便了渡河,在金馬河和羊馬河和西河上直接搭上了浮橋和便橋。

    新津以上,習慣叫岷江的正源爲金馬河,仁義社在這裏用舟船竹筏搭了三座浮橋。

    張娟隨着人流過河,在東岸就簡單編了一次組。認識的和本鄉本士的或親友的走在一起

    兒子背在背上,手裏牽着女兒。聽說過了河就能喫飽飯,還聽說那裏能找到家裏的親人。

    來到橋的盡頭,帶隊的說道:“後面的都跟我走,不要亂跑。不好帶你們去領喫的。”

    說有喫的,人跟得領隊更緊。

    河灘上盡是一隊一隊的人,人多而不凌亂。組織工作很到位。

    領隊舉起一個牌子,上面畫了個月亮。

    “大家看好。這個隊是月亮隊。你們一定要跟着這個牌子走。不要走到別人家的隊裏面去了,他們也有牌子,看他們那是老虎隊,那是玉米隊,那是雞隊。如果你們走過去啦。就分開了,如果走散了,一定要給工作人員說你們是月亮隊的,就會幫助你找到我們。”

    好了現在去喫飯。

    河灘上一排排的大鍋煮着粥,一排排的蒸籠蒸着饃。

    一隊一隊的工作人員在來往穿梭。

    指揮的,協調的,諮詢的,後勤的,服務的,醫療的,應急的……

    這是救援,同時也是大的協同演練。

    張娟在領隊的帶領下到就餐處。一人一瓢濃濃的米粥再加兩個玉米饃?大家圍坐在一起喫起來。

    張娟收起了三個玉米饃,想了想,又將自己的玉米饃掰了一大半收了起來,

    這時過來一個女的工作人員。手臂上戴着紅十字袖套,“這裏有沒有走不動的,有的話告訴我們,我們安排擔架,要是有生病的,我們大夫來看看。

    遠處有些實在走不動的,被扶上了擔架。

    這一隊人生病的多,走不動的還沒有。工作人員又給了領隊一刀草紙,並告訴大家月事來了或上側所都能用,沿路有大鍋湯和熱水。幹萬不要去喝生冷水,要生病。

    細心的關懷,溫暖了冰冷的心。

    不停有人來詢問打聽親人的,見他們都搖搖頭,那些人失望地離開。

    突然隊裏有人說道:“那好像是徐三。娟子,你看一下,那像不像你們家徐三。

    娟子向那人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個30歲不到的漢子,舉着牌子,帶領着他的團隊。

    那人不是丈夫徐三是誰?

    張娟一聲尖叫,撲爬跟頭向徐三奔去。

    河灘人本來就多,聲音嘈雜。徐三並沒有看見奔來的妻子,直到看到一羣人朝這邊奔跑過來,才引起他的注意。

    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女人哭喊着跌跌撞撞向自己這邊奔來,嘴裏喊着徐三,徐三

    徐三舉着的牌子落在了地下,他也大喊一聲“娟子“朝妻子奔去。

    就兩人相擁在一起,都放聲大哭,後面趕來的兒女也抱住他們的腿哭,

    “媽……不在了……對不住徐三……她把喫的全給……娃兒……吃了……她……嗚……”她抽泣着,語無倫次。

    哭聲敲擊着人們的心靈,想起自己不知死活的親人也跟着哭。

    找到親人的消息像風一樣吹遍整個河灘,整個河灘上哭聲一片。

    受九龍社派遺過來工作的工人,當地看熱鬧的人們,此時受氣氛感染,全都紅了眼眶,

    有個青年書生對身邊一位長者道:“老師,我想去投仁義社。”

    老者望着河灘上哭泣的人們對青年道:“去吧,這大清算是完的了,仁者無敵,仁義社如此作爲將來一定能成大事。“

    夏平是現場總指揮,認親這事也有預案,沒想到發生的這麼早。這是好事。對於安定災民的心非常有作用。

    宣傳隊立即按預案將此事宣傳出去。護衛軍成員士氣大振,即然徐三能找到親人,他們也能找到。

    護衛軍成員接受過培訓,知道找親人的操作流程,可以說只要過了河就應該找得到,而過河的人們,溫飽都不存問題。

    那些本來忐忑不安的災民一下也安定了下來,自己的親人一定也在他們的隊伍裏。

    徐三被協調到妻子這一組當領隊

    他把棉衣脫下來給妻子,背上兒子,帶着隊伍上了路。

    一路上,隊里人紛紛打聽自己親人的情況。幾個親人徐三是知道的。得到確切消息的人們更加高興。

    許多人圍着徐三問這問那,張娟都插不上嘴。

    最關心的還是衣食問題。

    “……這你們就放心,哪個喫不到飯你來找我徐三,保暖也不成問題,一人一牀被子現在還做不到,但睡大通鋪幾人一牀被子還是可以的,這被子還是我們從丹棱洪雅背過來的。爲迎接你們,各個鄉鎮都喊大家幫忙搭棚子。可能大家要睡很長一段時間大通鋪了“

    食宿問題解決後,婦女們又考慮他們的安置問題。

    “……現在還有一個多月過年。仁義社說了,再加上過年共兩個月,你們這兩個月要好好養好身體,過完年以後,你們要回老家的發給路費,如果不想回去的,仁義社安排事做。“

    正說着,迎面幾個騎着馬士兵過來,婦女們恐懼的往邊上挪,士兵們卻下了馬,站在邊上,讓他們先過。

    好巧不巧,徐三認識其中的一個士兵。那士兵曾給他們講過思想政治課。

    “劉班長,忙啊。“徐三揮手打招呼

    劉班長臉上閃過一紅凝惑,但很快釋然,他做護衛軍成員的思想工作太多,別人認識他,他卻不一定認識別人。

    他也笑着給大家揮手致意,“好啊,大家一路走好,歡迎回家。兄弟,姐妹們吃了很多苦,把她們照顧好啊!“

    徐三連連點頭答應。

    有婦女道:“真怪了,以前我看到兵就發慌,現在看到他們咋就不慌了呢?”

    “他當過我們的思想輔導員,和我們一樣都是窮人家孩子。是我們的子弟兵,和我們的兄弟姐妹也差不多。你看剛纔看到我們過來,他們下了馬把馬牽到路邊,怕馬驚了傷了大家,這樣的兵你還怕嗎?“

    “他們到這裏來做什麼呢?“那人繼續問道。

    “做什麼,你以爲沒有他們大家能安安全全渡河。他們昨天就把各個渡口占了,派兵堵了新津城的門來保證你們安全。

    現在他們的騎兵還在外圍保護着大家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