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西川欲曉1909 >第314章 奮鬥目標
    夏天曾經歷過的那個世界。有完整的制度。現在仁義社所實行的這套是做了很多的改造,以適應現在這個時代的實際情況,但即使是簡化版,也足以震撼這個時代,讓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有識之士眼前一亮

    在夏平看來很平常,這本來就是事物該有的樣子。他清楚,這並不是他的功勞,他並沒有這個能力,這樣的設計是另一世界無數中國人在不停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其中的艱辛和曲折不爲人所道。而夏平只是撿了現成拿來就用而已。

    但在其他人看來卻驚爲天人,包括仁義社內部的幹部。這樣的設計豈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夏平的表現對仁義社內部的震驚已經夠多了,多得都有些麻木了,好像夏平做出這些事來是應該的,做不出來纔是奇怪。

    但夏平知道這是非常不好的苗頭,十分危險。靠山山會倒,靠他夏平也不行,除了靠廣大人民羣衆,就別無所靠。

    在不同的場合,夏平都嚴肅地表達了這種觀點,但總有些人封建思想嚴重,認爲夏平是上天派來拯救大衆的。

    一直以來仁義社內部都比較民主,現在更要加強民主集中制原則。

    對那些域外讀書人來說,仁義社就是奇蹟,從偶爾聽到聽到夏匪仁義社開始,誰也沒在意。西川的匪已經夠多了,比夏平出名的多了去了,誰還在意他?

    可逐漸不一樣了,仁義社的事越來越多,剛開始還當着奇聞,後來就不得不重視起來,到現在仁義社成了讀書人邁不過坎。

    要談歷史,必談夏平的《歷史評論》,現在要談政體改革,同樣離不開仁義區的民主實踐。

    連續打敗大清軍隊。制定政治綱領,實行分田分地,減租減息,修通蘇富公路,剿匪,辦學校,救助難民,人民參議大會……

    這哪裏還是匪?分明就是亂世之能臣,只是非大清之臣。

    現在可以說全西川仁控區是最安全的地方,人們也安居樂業。

    爲此域外的讀書人有很多想法想與仁義社交流。

    今天就是七人中樞在信息發佈中心與大家見面,回答旁聽觀摩釆訪團的提問。

    由於時間有限,原則上每人回答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當然的給了巜三江商報》。

    這報社記者二十多歲,第一個提問就指向夏平:“夏社長,現在外界非常關注人民參議大會,我的問題是這民主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要得到什麼結果?“

    這個問題是夏平先與《三江商報》溝通好了的,不難回答。

    “近幾十年來,西方列強利用工業化成功的先發優勢,搶我財富,殺我人民,佔我國土,我國原有的政治體制已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大清對外卑躬屈膝,割土地,賠款,出讓關稅,對內貪腐成風,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苛捐雜稅衆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於是有無數仁志士尋找救國之道,民主就是其中一個選項。

    我國古有先賢說道:爲政之要,惟在得人。我們通過民主,得到人才和施政方法,通過民主,爲絕大多數人民帶來切切實實的利益。

    我們通過民主,一是實現仁義區的穩定;二是團結包括滿族在內的各族人民,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要讓生產力持繼發展。

    總結出來就幾句話:爲了讓人們不再流離失所;爲了我們的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爲了讓窮人不再受欺負,人人都能當家做主;爲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爲了中華國富民強;這,就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我們仁義社人願爲此不怕犧牲並奮鬥終身。

    這些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會場一下安靜下來,但心裏並不平靜。仁義社的奮鬥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說的清楚明白。

    一直以來仁義社都韜光養晦。但隨着仁義社的發展,大清已把仁義社當成了重要威脅,仁義社韜不住也養不住了。

    既然韜光養晦不行了,那就要有所作爲。

    仁義社所說的這些目標,並非是信口胡掐來糊弄大家。仁義社從起事之初就制定了這樣的奮鬥目標,他們是這樣說,同樣也是這樣做的。並且從起事起近兩年來一以貫之,從來沒有改變過。

    會議繼續,接着有人提問。“如果有機會,你們會歸順朝廷嗎?”

    張海潮答道:“歸順誰都可以,但對方要代表正確的方向,我們就一點,朝廷能平均地權嗎?請您在朝廷平均地權後才提這個問題好嗎?“

    要朝廷平均地權,大清怎麼能夠做到,這話戳中了要害。農民沒有土地,一切都白說。

    又有人問,“你們的代表中,士紳的比例偏少,這是否會影響民主呢?“

    周文清回答:“所有代表的人數,都是根據所佔人數的比例綜合考慮的,這樣才能代表絕大多數。在民主選舉中更要注意資本和金錢的力量,資本和金錢的力量在選舉中有先天優勢,如果任其發展,那就變成金錢民主,不能代表絕大多數的利益,那就害國害民,此不可取。“

    又有一人提問:“我觀察了一下仁義社讀書人偏少,即使有,大多都是童生之類。我的問題是,仁義社有沒有重用吸引讀書人的政策,如果有,怎麼使用他們?”

    這個問題就由龔俊來回答了:“仁義社十分重視讀書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不僅是書本知識,還有實踐知識。只有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才能發揮出作用。

    我們歡迎廣大讀書人投入到仁義社火熱的工作當中。

    至於您說怎麼使用讀書人,我的理解是給於讀書人什麼職位吧?

    至於什麼職位當然要看他適合什麼,仁義社會着重培養,先讓他基層去鍛鍊,從鍛鍊中發現他的閃光點。然後調整到適當位置。

    古人云:宰相必出於州郡,猛將必出於卒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這就是我們選賢任人的方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