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傻充愣。

    這是朱由校重生之前,跟着那幫明史愛好者學來的一招。

    之前朱由校繼承皇位、清洗後宮、下中旨,用的都是這一招,顯然是非常好用。

    因此,朱由校決定,將裝傻充愣,進行到底。

    對於官員的這些題本,朱由很是不滿,準備藉機發飆。

    隨即朱由校看向魏忠賢、劉若愚等人,沉聲道:“立刻將這些題本全部進行查驗,凡是使用陳詞濫調、引經據典、主次不分的題本,全部單獨列舉出來。”

    “是,皇爺!”

    魏忠賢、劉若愚幾人不敢怠慢,趕緊開始翻閱各自面前的題本。

    不大一會兒,送入乾清宮的一百封題本,便被挑選完畢,其中有九十八封題本,被挑選了出來。

    剩餘的兩封題本,一封是熊廷弼所奏,另一封則是袁應泰所奏。

    事關遼東,朱由校也暫時收起了懲治官員們的心思,隨即拿起熊廷弼的題本,開始翻閱起來。

    關於熊廷弼的題本上的內容,內閣票擬:敦促戶部儘快運送,至於蒙古災民一事,內閣的意見居然是將其接入瀋陽、遼陽進行安置。

    看完票擬內容之後,朱由校的臉色已經是黑如鍋底,眼中露出一抹寒光。

    朱由校清楚的知道,歷史上努爾哈赤之所以能夠在天啓元年攻克瀋陽,靠的就是那些蒙古災民,在城內大肆破壞、與後金裏應外合,攻打守城的明軍,這才致使瀋陽、遼陽丟失,十幾萬的遼東強軍也全軍覆沒。

    瀋陽與遼陽的丟失,不僅讓大明在遼東的勢力損失殆盡,更是給了後金立國的根基,這個損失對於大明來說,可謂是一個災難。

    再者,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蒙古的十幾萬災民哪是那麼容易安置的?

    那麼多災民,不僅會耗費大量的糧草,還要派兵看守,還要顧及到蒙古災民與大明百姓的一系列矛盾。

    因此,隨意安置接受災民那基本就是作死,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帶來天大的麻煩。

    除去朱由校重生先知的優勢之外,單就後世那些接受難民的種種教訓,朱由校也不可能任由那些難民進入大明的領地。

    而今蒙古災民依舊如同歷史上記載的那樣,向着遼東靠近,朱由校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眼下的大明只需要奴隸,不需要難民,而這些蒙古災民,正是大明發展遼東邊防的主要勞動力,怎能任由他們進入城內,成爲大明的負擔?

    沉吟半晌,朱由校拿起硃筆,否決了內閣票擬的意見,直接同意了熊廷弼的處置方式。

    在朱由校看來,慈不掌兵,大明將來想要發展,都不可能與周圍的國家和政權相安無事,發生衝突那是必然的事情。

    文官那一套寬仁愛民、來投既納的思想,根本就是取死之道。

    將熊廷弼的題本批覆之後,朱由校又拿起袁應泰的那封題本開始端詳起來。

    在朱由校的印象當中,袁應泰此人做官方面還是不錯的,不貪不拿,而且精通水利與後勤方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唯獨就是不適合帶兵打仗,遼陽、瀋陽的丟失,與任用袁應泰有些直接的關係。

    袁應泰題本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彈劾遼東巡撫周永春沒有作爲,一味迎合熊廷弼,有失文人風骨、有損巡撫威名。

    周永春此人,雖然名聲不顯,但是早在萬曆年間,他就直言遼東建奴的威脅,提醒朝廷早做準備,奈何當時他官職不高,人微言輕,十幾次上書,均未引起重視。

    後來努爾哈赤羽翼豐滿之後,果然公開反明,成爲大明的心腹大患,這些無不說明,周永春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人才。

    可惜,周永春不是東林黨,因此,想要通過遼東掌權的東林黨人,自然將他當做了針對的目標,想要將他從遼東巡撫的位置上搞下去。

    “黨爭.....!”

    看完袁應泰的彈劾題本之後,朱由校不由輕笑一聲,眼中寒芒愈盛。

    大明滅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黨爭,東林黨則是當之無愧的罪魁禍首。

    想到這裏,朱由校不由注意到了熊廷弼於題本當中催問餉銀一事。

    隨即朱由校扭頭看向一旁的王安:“王大伴,朕如果沒記錯的話,先帝登基之初就曾調撥了兩百萬兩帑銀,送去遼東吧?”

    王安聞言微微一愣,隨即恭聲道:“回皇爺的話,確有此事!”

    朱由校面無表情,繼續問道:“如果遼東的將士們遲遲未能拿到餉銀,或是餉銀不足,又會如何?”

    “這......”

    一聽這話,王安不由身形一顫,小心翼翼的擡起頭看了朱由校一眼,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有什麼話就說!”

    見到王安如此模樣,朱由校面上露出一絲不悅的神色。

    “回皇爺的話,那羣武夫久居邊關,不識王化,只認錢糧,不認其他,若是餉銀不足,難免會暴起鬧事......”

    說着,王安雙膝一軟撲通跪了下去,不敢再繼續說下去了。

    朱由校見狀,不由面色一沉,很快就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按理說,此時距離餉銀撥付已經過去了那麼多的時間,即便餉銀暫時沒有送到遼東,但是消息也應該傳到了纔是。

    可是身爲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卻依舊在題本當中催問餉銀一事,這隻能說明,關於泰昌帝撥付餉銀一事,熊廷弼並不知情,消息被人刻意掩蓋了下去。

    按照最壞的結果推算,一旦餉銀不能及時到位,遼東士兵定會因爲心中不滿,而被有心之人利用,引起譁變,定會使得遼東不穩。

    而遼東一旦發生不穩,身爲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定然難辭其咎。

    因爲熊廷弼一直被歸爲楚黨,之前擔任御史的時候,就曾大肆攻擊東林黨人,雙方可謂是苦大仇深。

    再上餉銀撥付,一直是由戶部負責,而今擔任戶部尚書的韓爌,正是東林黨人的元老之一。

    因此,眼下有理由、有能力這麼做的人,除東林黨之外,再無他人。

    “好啊,好一幫文人君子.....”

    想通其中關鍵的朱由校,不禁輕聲呢喃出聲,眼眸深處也是殺機畢露。

    這封題本,在朱由校登基之前,就已經送到了內閣,看來東林黨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如今被自己識破,朱由校自然不會任由他們得逞。

    “魏忠賢!”

    “奴婢在!”

    被點名的魏忠賢,當即快步來到朱由校的面前,跪了下去。

    朱由校陰沉着臉,寒聲說道:“朕命你即刻率領東廠,調查遼東餉銀一事,但凡發現敢有向遼東餉銀下手之人,即刻抓捕,絕不姑息!”

    “是,皇爺!”

    魏忠賢當即恭聲領命,隨後快步退了出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