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楚臣 >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
    韓謙親自帶着高紹、趙無忌、楊欽、韓東虎、季希堯、杜益君、趙際成等棠邑將吏,出歷陽東城門外迎接袁國維的到任。

    衆人沒有在歷陽城滯留,直接穿城而過,經寬闊的馳道往東湖新城而去。

    又進過一年的建設,東湖新城目前算是初成規模,新的港口碼頭、貨棧、工坊區沿湖堤建造,佔地約四里見方,當然塢洪外側還留下一定的填湖用地,作爲後續臨湖工坊區往西延伸的空間。

    工坊往東,則是居民區,目前造成千餘棟宅院,星羅棋佈般分佈於十數道縱橫交錯的街巷兩側。

    居民區目前規模還不大,但東側保留約六裏延深的規劃用地。

    居民區的南北兩側,則主要規劃爲裝備水力器械的工坊區、桐油樹及藥材種植區。

    南北山及臨湖工坊區,目前建成的工坊還不多。

    在烏金嶺大捷之前,募集的匠工主要還是搞基礎建設,行營方面前期籌集了一部分錢糧,建造織造院、冶煉場、造船場以及兵甲軍械、軍用被服、制皁等有限的十數家工坊,主要也是滿足軍用。

    而在烏金嶺大捷之後,喬、陳、向、楊等家才較大規模的投入大筆的錢糧,籌建新的工坊,但還亟待後續不斷的擴大規模。

    衙司及駐軍大營,位於西北角,佔地五百步見方,也是東湖新城唯一用城牆包裹起來的區域;在衙司與居民區之間,還建有街市,百間餘店鋪客棧以及傳統的作坊林立其間。

    而歷陽城與東湖新城之間,更大規模的土地,還是開墾成農田,種植豆麥等物,星羅棋佈的分佈百餘座村寨——在當世,農耕始終是根本。

    東湖縣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裏,除開遷入的三萬居民、駐民之外,還有從敘州、江州、廣德等地應募過來的工匠萬餘人,就其繁榮程度,已經比得上普通的州治城池了。

    看到這種種情形,這些年接觸下來,袁國維也是感慨極深,韓謙猶是強在治政,而這一切纔是他種種神鬼莫測的算謀基礎,而眼前的一切,還僅僅是基礎,棠邑有着比敘州更開闊的空間,給韓謙盡情的發揮。

    袁國維這次是奉旨出任監軍使,從歷陽城一路過來,在途中,韓謙也對棠邑行營制置軍的編制情況做了詳盡的介紹。

    棠邑行營制置軍入秋之前就完成擴編,而爲適應烏金嶺大捷之後縱深擴長逾一倍的防線,以及便於指揮及兵馬集結調動的防禦需求,韓謙在鎮軍之下,增設旅一級軍事編制。

    鎮軍以都指揮使爲主將,左右軍分別編一萬零八百名正卒。

    左右軍除直轄一支騎兵都編一千二百名騎兵外,下轄三支步軍旅。

    步軍旅以都虞候爲主將,每旅編三千二百名正卒,除了侍衛營編兩百名騎兵外,每旅轄三都。

    每都編一千名正卒,以虞候爲主將,每都下轄三營。

    每營編四百正卒,以營指揮爲主將。

    如此一來,韓謙便能以旅爲軍事單位,負責範圍較大的防區。

    左軍以林海崢爲都指揮使,馮宣爲副都指揮使,周處、趙啓、譚修羣爲都虞候,分別駐守滁城、棠邑以及石泉,負責東線防禦,右軍以田城爲都指揮,孔熙榮爲副都指揮使,何柳鋒、蘇烈、竇榮爲都虞侯,分別駐守

    烏金嶺、巢州城以及位於巢州城往西五十里外、紫篷山西麓的金牛寨。

    水軍以楊欽爲都指揮使、林宗靖、馮璋爲左右都虞候,共編四千八百名正卒。

    除此之外,編侍衛騎軍三千六百名正卒,以趙無忌爲都虞候、韓東虎、肖大虎爲副都虞候,駐守東湖。

    如此一來,棠邑行營制置軍將三萬名正卒兵額用完,也是棠邑行營制置府的野戰主力;此外還編有兩萬名輜重屯營兵,一部分編給主力軍充當輔兵,一部分分配到諸縣,維持日常治安及內線的城寨防守。

    制置使府的軍事後勤及軍令頒佈、軍紀賞功、兵籍徵募乃至軍事情報蒐集分析,都納入軍情參謀司管理,高紹以副都指揮使統領軍情參謀司,郭卻、奚發兒任都虞候分掌其事。

    制置使府另設都政司,以長史馮繚爲首,負責轄區民政事務;設相當於使府辦公處的都廳司,以主簿郭榮爲首。

    新置的淮陽縣(烏金嶺)、巢州城、滁州城、棠邑、石泉諸縣,處於棠邑防區的外圍,都駐有重兵,民政事務以及以正卒半數配比的輜重屯營兵馬的管轄,都由駐軍主將兼任。

    武壽、亭山、浦陽、東湖、歷陽以及新置的龍潭等縣,成爲棠邑防區的內線腹地,以高寶、韓成蒙、陳致庸、趙際成等人出任縣令。

    工師學堂、講武學堂、醫學館合併爲歷陽學堂,韓謙親自擔任學堂山長,但以陳濟堂出任副山長,主持日務事務。

    袁國維這次到任,韓謙決定將軍紀賞功等事從軍情參謀司獨立出來,單獨成立司軍監,使袁國維執掌,實際使得監軍制度真正落實下來,而非是叫袁國維到棠邑僅僅作爲一個名不符實的“朝廷眼線”。

     

    ;雖說東湖新城又經過一年的建設,已初見規模,但衙司建築都還頗爲簡陋,暫時還沒有太充裕的資源建造亭臺樓閣。

    給袁國維及隨扈準備的宅舍,雖然不大,卻相當雅緻。

    …………

    …………

    氣溫一天天寒冷下來,感覺上要比往年這時更加寒冷,興許進入十一月,淮河就要全流域冰封住,楚州沿邊再次風聲鶴唳起來。

    三月中旬,趁壽州軍大潰後收縮防線,淮東軍佔領石樑縣,得以全面控制銜接樊梁湖與洪澤浦的河道。

    立柵牆於河道之中,鎖以鐵索,封擋住梁軍水師從洪澤浦進襲樊良湖的通道,淮東軍得以集中有限的水軍戰船,在楚州兩翼阻擋梁軍水師的侵入。

    雖然淮東始終未能從梁軍水師手裏奪回淮河下游主河道的控制權,也沒能通過淮河北岸的支系溪河,對泗州、海州境內發動襲擊,但到底是遏制住梁軍對南岸的襲擾,形勢大爲改善。

    而淮河入冬後一旦冰封住,梁軍的騎兵部隊從城寨的空隙間,往一馬平川的淮東腹地穿插滲透,卻是要比水軍更加便捷,他們這邊想要攔截狙擊將會更加艱難。

    但不管怎麼說,淮東這次都要吸取之前的教訓,要堅決的將敵軍攔截在淮河以北,避免好不容易恢復過來的屯墾再遭重創。

    調到信王楊元演身邊的王文謙,再度出任掌書記一職,進入十月之後,也是馬不停蹄的追隨楊元演奔走於各地的防塞屯寨,督促戰備戰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