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章 蓋房子(上)
    李默也不生氣,能轉過彎了,還是不錯的。

    領導領導,率領、嚮導,不僅是大家的頭,還要起着嚮導作用,帶領着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纔是領導。當領導變成了官員官老爺,操蛋了。

    問題是他能不能答應?

    李想了想說:“各位領導,王安石知道吧?”

    王安石肯定知道了,就連一些老百姓都知道,偉大領袖列寧同志誇獎的大人物。

    “王安石寫了一篇文章,說他老家有一個很聰明的叫方仲永的少年人,宋朝也講虛歲的,方仲永家裏與我家差不多,父母不識字,是農民。五歲時他忽然哭着要筆墨紙硯,這一點就不如我了,我沒有向父母哭着要,就是在舅公他們家玩,偷偷地看的書。”

    大夥一起竅笑,反正都一樣,都是厲害的妖異少年。

    “然而他許多地方都比我厲害,他要筆墨紙硯,父親搞不清楚,便向鄰居借來了,方仲永立即拿起筆,寫了四句詩,奶奶的,我五歲時會寫詩嗎。”

    “不準說粗話,”李廣平喝道,但心想,這個神童確實是比兒子厲害。

    “這事兒就轟動鄉里了,許多人感到好奇,整個縣的人都請方家父子前去做客,還有人花錢請方仲永寫詩。他父親以爲有利可圖,每天帶着兒子四處拜訪掙錢,不讓他學習。王安石那時候也不大,父親做着一個小官,也不算小哪,做過判官知縣知州,知州就是現在的區市市委書記,一把手。他隨父親回老家,王安石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立即請他寫詩。那時方仲永十二三歲了,還會寫詩,但詩就那樣了。又過了七年,那時王安石父親死了,他也中了進士,擔任了揚州籤判,官做得不錯,朝廷將他轉到浙省鄞縣擔任知縣。王安石刻意兜了一下路,繞道回家,大約回家祭拜先父吧。方仲永比王安石小不了幾歲,這麼聰明,肯定是王安石小時候仰慕的對象,因此又問了他舅舅,方仲永現在情況怎麼樣了?他舅舅嘆息道,他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平常人。”

    《傷仲永》原文可不是這樣。

    但李默前世比較博學,也寫過網文,考據過,所以一一將時間史推了出來。

    並且這件事應當是比較真實的,因爲有了時間史,也有了具體的姓名,還沾到了王安石的舅舅,以王安石的方正,絕對不會瞎寫的。

    其他人不大好說,但李廣平夫婦是真緊張了。

    看看人家,那才叫聰明,但就是這麼一個聰明的孩子,生生給耽擱了。

    幾個領導搓手。

    不能說王安石說得沒道理啊,天賦再好,不努力學習,早晚得荒廢。

    以李默這份天資,不說以後清大北大吧,一般的重點大學,是跑不了的。

    如果被自己幾個人帶歪了樓,以後弄不好就成了方仲永。

    “但這個技術……銷路……”另一個領導遲疑地說,李默也知道這個領導,還是一個強勢的領導,他侄子也是李默前世中學同學。計劃生育時,他老婆不肯結紮,這個領導一怒之下說,你不結我結,將自己結了,一下子升爲副縣長。不過到了縣級別,對才能要求更嚴格了,似乎以後一直沒有升。然後李默離開曹鎮,對家鄉情況不大清楚了。

    “各位領導,這兩個問題我也想過……”李默也無輒,去年時,他根本就沒有想過這麼麻煩。不過公社領導找上門,怎麼辦?人家或多或少,也起了幫助作用的。

    “你們能弄來錄音機嗎?弄來一臺錄音機,我將相關的技術用錄音磁帶錄下來,它也是我瞎琢磨的,肯定有許多缺陷。各位領導可以將它帶到縣裏,請更擅長的相關技術員整理加工修改,然後印成小冊子,發放給各個生產隊。也可以用廣播讀出來,讀給老百姓聽。”

    錄音機在80年還是一個稀罕物,不過公社想弄一臺錄音機,豈不要太容易。

    印小冊子,不是正規的印刷,就像南崗小學印考試卷那樣,用油墨印刷,就是耗人工,成本卻會很低,幾十塊錢便搞掂了。

    “銷路更簡單,產量一大,可能石頭城哪邊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不過除了石頭城,向東還有許多大城市,如蘇城、錫城,更大的魔都,各位可以拿着去年石頭城的相關收據,前去談價格。這是蔬菜,關係到城市百姓的菜籃子,沒有一個不慎重的。如果石頭城的領導沒有其他說法,大家也不用吭聲。如有其他的說法,各位可以拿出這些城市的收據,與他們談判。”

    “捨己爲人,做好事不留姓名,這個品德是美好的,但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做不到。就算舍了我一人前途,造福全公社,你們看我這點大,而公社面積這麼大,最遠的下大圩離我家足足十幾裏地,我能過去指導技術麼?”

    也沒有那麼嚴重。

    首先資金的掣肘,以信用社可憐的資金,能發放一百戶貸款就不錯了。

    其次它成本大,不瞭解的人也不敢動手,今年即便公社有心帶着大家推廣種植,頂多不過塘灣周邊幾個

    村莊會有人種植。

    明年秋後就不好說了,但到了明年秋後,李默不是在縣中就是在市中,難道跑到縣中市中將李默拖回來指導?

    對塘灣生產隊四個村子,李默也是這個態度。

    等小冊子印好了,李默替他們向公社討要,一家一本,若是弄不懂,問李實布李強六斤他們,連李實布他們都弄不懂,才由李實布三人問李默。

    不然屁大的問題也要將李默拖到大棚,李默也不要寫東西了。

    幾天後,公社領導真的拎來一臺錄音機,還從縣裏請來一個技術員旁聽。

    那就聽吧,李默讓父親通知一下村子老百姓,自己在講了,願意來聽的快點過來,若有不懂的,也可以問。

    一會兒擠來了四五十個鄉親與領導,人不算太多,可李默家堂屋太小了,結果擠得都快落不下腳。

    李默便說:“我將幾戶收入平均了一下,一畝大棚蔬菜年收入在兩千元左右,宋技術員,我說的畝是曹鎮一百平方丈的畝。”

    戴着眼鏡的宋技術員點了點頭,表示知道。

    “第一年收入要低不少,因爲有許多成本,包括薄膜、毛竹竹弓、以及一些用具,因此第一年畝收入只有一千幾百塊錢,但第二年就會好了。當然,比種植糧食肯定要賺錢,我打算種三季,油菜外加兩季稻穀,除去農業稅化肥農藥水電費等成本,毛收入不過一百幾十塊錢,這還算莊稼種得好的。”

    “它收入確實很高,也不用愁銷路,即便整個公社家家戶戶種植大棚蔬菜,也滿足不了石頭城市場的需求,況且曹鎮周邊有那麼多城市,我不說石頭城、蘇城、錫城、魔都這些特大城門,還有省城、鳩城、鋼城、揚城這些中型或中大型城市。但我要提醒一句,它是賺錢,可入行需謹慎。它雖賺錢,可會很苦,不過苦大家皆不會怕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