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回檔一九七八 >第347章 迎接
    “知道我爲什麼不讓你全面抄襲吧?”李默說。

    “爲什麼?”

    “你這個木疙瘩腦袋……你抄一抄,保持不掛科,那就算了。難道你還想在班上考一個前五名?那得拉來多少仇恨?”李默譏諷道。

    “他們仇就仇……咦,這麼說,你這次考得很不錯了,奇怪,你也沒有認真學習。”

    表面上看,李默沒有認真學習,知道內情的人,也不可能認爲李默有多少時間認真學習。

    這個學期他基本沒有逃課,就是逃,不過一兩天,便迅速回校。

    但到了學校後,李默“不務正業”,時常跑到其他各系裏聽講,因此一半時間還不在班上。

    實際有的眼睛也是看不出來的,李默時常不務正業,那是看課程,若是他認爲不需要聽的,則跑到其他各系裏聽講。另外就是心態,其他學生有的自我忪懈了,反正在學校混一個不掛科,等着畢業分配工作。有的還在努力上進,但想的是如何考研究生、碩生。李默是我能學多少是多少,反正學了,對我有幫助作用。

    並且許多課程還是他以前學過,只是太過遙遠,基本都忘記了,但這些學過的知識仍藏在他記憶深處,重新學,比較容易。

    心境也不一樣,年青人記憶力好,活力充沛,學東西快,不過有一條不及中年人,那就是不容易靜下心。李默正好兩者兼顧,反正他本來課程,不懂的或者有疑惑的,他能聽也基本上聽了,看起來很貪,但對比一下平時的測驗成績,李默估計着自己這次考試成績,最少在班上是前三名。自己名次無所謂,是自己真才實學考來的,但王小曼眼着抄,抄到最後,也是前三名,班上本來被老陳壓下去的反抗聲音,到時候又會暴起。

    李默拍了拍她的腦袋,又指着自己的腦袋。

    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不就是聰明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劉陽說:“小曼,聰明到他那地步,確實很了不起。”

    王小曼撇撇嘴,想反駁又無從反駁,然後跺腳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考完試後,老陳將李默喊到他辦公室。

    “李默,這次我們學校對你們省放寬了一百名名額。”

    “呵呵。”李默冷笑。

    “你的笑聲很不對……你那個同學,分數已經出來了,即便放寬了名額,他還差了三十多分。”

    仝明華考得應當還吧,可他是晚省戶籍,又有一個復讀生加分,所以離華理大的錄取分數線還差了三十幾分。當然,若是報考晚省的大學,還是能上一個差不多的學校。

    也只是差不多,就如後世一個笑話,說是魯省的三本分數線往往能超過京都學子的一本分數線。

    李默也在問:“校長,蘇省與魔都學子錄取分數線是幾何?”

    “都是這樣,你還能翻天!”

    “是啊,至少以後我資金足夠之時,能多扶持幾家晚省的高校……”

    “別,我說正事吧。”老陳無奈了,功勞太小,表不得,他又說:“上面批准了我們與石工大合併。”

    李默說企業重組,這則是高校重組,能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資源,並且兩個高校離得又不算太遠,金山本來又有一個大型的石化企業……最好是,企業與高校聯合起來,企業出資金,高校研發技術,互相扶持,互相壯大。就像未來宜美與華理大聯合一樣,或者像現在的魔都造船廠與交大聯手一樣。問題是許多企業未必有這個清醒的頭腦。

    讓上面同意的,還是看中了老邵這筆巨大的捐贈。

    “還有呢?”

    “你讓邵先生將餘下的資金用來投資,估計什麼時候到賬?李默,既然上面批准,我們學校得有一個合理的預算,還有在暑期最好將石大改建與擴建。我們已經將招生名額都放出去了……”

    “理解,這筆資金估計到賬會很快,大約在十月之前,早呢,可能九月初就到賬了,也不是五千萬,若是運氣差,到時候只有七千萬,運氣好到時候會有九千萬。就着這些資金安排吧。”

    “這才幾個月?”老陳整傻了眼。

    “若是沒有這個能力,宜麗如何在短時間內募來二十億?但校長,這些錢掙得,多少是招人恨的。”

    “李默,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說出去。”

    老陳喜滋滋地說,若是有這麼多錢,能做不少事了。最少到了明年,華理大能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往能挺進五到十位。

    “校長,這些錢花掉就花掉了,不要小看了與宜美的聯手,未來則會替學校來到更多的收入,這纔是長遠之計。”李默戒告地說。做學問,自己不如老陳,但在管理經濟上,老陳肯定不及自己。

    “對你們宜美的研究,學校一直很重視的,李默,要不要我放暑假去一趟光電所,替你打聽一下?”

    其實兩人都有些書生意氣,得到別人的好處,那怕這些好處不是裝在自己口袋的,也想要報答別人。老陳琢磨一下,自己能幫助李默的就是這件事了。

    “校長,這不急,我現在的錢一起投資下去,暫時不想挪出更多的資金出來……明年吧,明年你帶着我一道過去,甚至我會找到領導,讓領導們也替我們出面。”

    這是晶圓與芯片,李默不動手便罷,一動手,上面同樣會重視。

    7月1號,楊叔將人民日報拿給李默,李默終於看到茅於屎寫的那篇文章,《過關有風險,關後是平川》。

    反正這陀屎一直用一些似是非是的言語,誤導着國家與老百姓。

    第二天,人民

    日報又刊登記評議員文章,現在闖物價、工資等改革難關,雖然有風險,但更重要的是有諸多有利條件。

    這個背景就是以前中國的物價一直失調,就如一塊成本只要十塊錢的手錶,農民得用一千三百斤稻穀去換。因爲才改革時一斤稻穀只有八分錢一斤,手錶不管成本多少,但售價平均起來得有一百塊錢。

    一千三百斤糧食對於農民是什麼概念呢?

    就用李默家八十年代初來比較。

    五畝來耕地,是一百平方丈的,相當於八畝半標準畝,在種子農藥化肥皆跟不上的情況下,即便種雙季稻,產量也不易達到一萬斤。種子農藥化肥農用稅水電費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攤派,最少去掉一半以上,餘下的不過四千斤稻穀。一家幾口人還要喫上兩千來斤,也就是辛辛苦苦載了那麼多水稻,還是最苦的雙季稻,不穿不用,所得不過一塊來手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