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老公養成記 >第四百八十六章 準備工作
    璀璨集團和京都第一學府之間這麼大的動靜,這次參與新明園競標的這些財團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們都紛紛調查了這件事,發現對手只是一個總資產不足二十億的年輕小公司,都嗤之以鼻。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小公司即便是有幸搭了京都第一學府的這條快船,也是會讓他們的企劃案、投標書更加有客觀性,甚至,出乎意料地擠進前三甲,順便通過初審。

    在他們這些真正有實力的財團看來,他們也僅是止步於此。

    二審的時候,不僅是拼你的方案好不好看還要看你的資金到不到位,你有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拼這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即便是璀璨集團有幸湊到了一些錢,烏龜背一個它自己還要大兩三倍的殼,也只會早早地壓死他們。

    相信投標的領導們一定不希望新明園的重建最後成爲一個爛尾工程的。如果只是普通的歷史古蹟,也算了,偏偏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皇家園林,還揹負着國恥的歷史,爛尾什麼的,多影響國際形象呀!

    這邊真正掌控這次投標案的兩家代表兩個省份的財團,都對這件事沉默了。

    一些小一些的財團心裏不滿了,他們算是陪跑,也願意跟着他們實力強悍的高手,誰願意自己好不容易的機會被一個名不見經傳偏偏運氣好到爆、能夠搭京都第一學府的的小公司給擠了?!

    他們有些人在暗地裏開始散佈一些不好的謠言,並利用關係對s省的一些關係戶政要打了打招呼,想要給璀璨集團下絆子。

    而璀璨集團和京都第一學府這邊在忙完了京都這邊的考察之後,選派了三十號人前往元古市進行實地考察。

    璀璨集團想要爭取新明園重建的事情,早早在元古市傳來了。

    元古市的民衆都覺得這件事是天方夜譚,自己這個小縣城什麼時候隨便建一個小的園林公園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讓他們長臉、開眼界的話題,現在要把我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只在歷史書見到的地方搬到自己的地界,紛紛表示癡人說夢。

    而元古市的政府部門卻不能不重視這件事了。

    說來,政府部門知道這個消息的事情,已經很長時間了。

    不要看李斌次回元古市的時間並不長,但他做的事情並不少。

    他首先勘探了地形,圈定了最佳的地方作爲建設用地。

    然後找了他們家老爺子,把自己的計劃好都一一地講給他聽。說起來,他也是萬分忐忑不安、如履薄冰地在爲這件事四處奔波着。

    李老爺子十分支持他的計劃,並承諾,只要他把這個項目籤回來,他是拼着這種老臉不要了,也要爲他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當然,李老爺子還給他支了不少的招,讓他提早把這件事運作起來,不要臨了因爲手忙腳亂,在自己陣營出現了差錯。

    這纔有了李斌直接找了左大衛坦白自己的行爲,並在臨行之前,把自己的計劃書直接放在了市高官和市長的桌案。

    當初市委的領導班子都覺得李斌太過於理想主義,跟羣衆們的想法一樣,覺得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太低,當笑話看了看,便束之高閣了。

    結果,沒多久,先是璀璨集團開始往政府報備這件事,並開始申請政府性質的撥款,試探政府擔保他們的貸款額度。

    後來,李斌又在京都直接打電話報告,說這件投標案,璀璨集團已經跟京都第一學府最好的管理學院合作,不日將計劃來元古市實地考察,問他們招待的問題。

    李斌這次臉皮可厚了,他知道從現在起,璀璨集團要準備勒緊褲腰帶了,這次京都第一學府去元古市的都是教授和研究生,連普通的本科生都只有兩三個,規格實在是高了一些。如果讓璀璨集團來接待,又是數十萬的招待費,現在好鋼要用在刀刃,怎麼在這面浪費。

    他是不遺餘力地跟政府一直吹着耳邊風,終於在京都第一學府這邊出發之前,敲定了由政府出面接待這一行人,住的喫的都在政府的招待所,出行用政府的公務大巴車。

    私下裏,璀璨集團和京都第一學府的人都紛紛鬆了一口氣,臨出行的時候,甚至又塞了四五個人去元古市。

    京都第一學府和璀璨集團要實地考察,光是聽聽這一方的人數知道聲勢浩蕩,再加璀璨集團的、各級政府想要露臉的,……

    好吧,一下子成了元古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元古市的市民現在是想不相信新明園重建事情,都不可能了,地方電視臺、省電視臺,都快天天在招待所門口蹲着當狗仔隊了,沒事報道一下今天衆人去了哪裏,問問政府內部人士今天有什麼新進展,都快成了元古市民每日必看的節目。

    現在元古市民見面的話題都只剩一樣了:你看今天的新聞了嗎?今天又去哪裏了,進度如何如何……

    要說,李斌這幾年在元山鎮,確實對它的瞭解遠甚任何人,並用自己的政績和負責任的態度,博得了遠山鎮民衆的一致好評。

    這幾年,遠山鎮因爲陳莊煤業的存在確實帶動了不少周邊的經濟狀況,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

    但大部分地方,還是在貧困線掙扎。

    而這次李斌選擇的地方,是一個偏僻的盆地,因爲交通不便,又在元古市的邊界線,這裏更加閉塞、貧窮,當然,住戶更是走十里八里的才能碰到一兩戶。

    不要以爲是盆地,適合耕種,這裏的土地大多數是山石風化而成,貧瘠得也長長草和樹了。

    這個時候的經濟還沒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好政策,山的野果子都沒有人要,更不要說自己花錢去種樹了。

    自然,這裏要多荒涼,有多荒涼。

    在其他投資的人看來,這是致命的弊病,對修建新明園來說,卻是意外的驚喜。

    /44/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