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逆天透視眼 >第四百四十二章、唐伯虎至沈周書札
    第四百四十二章、唐伯虎至沈周書札

    這本書籍是杜天注的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唐詩精華錄》,所著時間是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距今不過是五六十年。

    唐詩繁花似錦,後世人對於唐詩缺乏整理,因此杜天想着注一本精華的唐詩集,主要囊括唐代著名詩人的詩作。

    《唐詩精華錄》從中選取精華之作三百首,分爲上下兩卷,上卷收杜南、李白、白居易、王維、杜牧、李商隱、劉禹錫、李賀等稱爲"八仙"的八大家名作。

    下卷則收其他一百零八家佳作。

    這唐詩精華錄中除有作者簡介外,每首詩均有註釋、點評。

    註釋不加煩瑣考證,點評常常獨出新見。

    可以說,這是一部可吟、可品、可背誦、可把玩的唐詩普及讀物。

    相比其他殘破的書籍,這一本唐詩精華錄保存的倒是相對完好,可陳博看其裝訂的情況,以及推測年代,這應該就是近代的讀本。

    保存完好是真,但因爲其發行數量過多,其中所有詩句又廣爲流傳,並無太大的歷史價值。

    陳博納悶了,這唐詩精華錄中有源源不絕的靈氣出來,那即說明了,這書籍很值錢。可陳博想不清楚,這書的珍貴之處到底在哪裏。

    如果這是杜天親自編選並手寫的初版,那還可以,可現在它是由出版社大量發行,距今也才五六十年,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啊。

    陳博因爲不能直接上手,這要被那個文在道看到了肯定會罵,畢竟他提前說過了,書籍只能看,最後纔可以摸。

    耐不住好奇,陳博打開透視,他朝着這書籍的內裏看去,這一看,果不其然,陳博就發現了內部的驚天祕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在這一本書中,竟然夾了一個信札。

    信札爲華夏古代的書信,又稱書扎、尺牘。古代寫字人們用的小木片就被稱之爲札,而後來的紙張出現之後,札才漸漸被紙代替,但札字還沿用至今。

    這是一張同現在A4紙張相等的淡黃色紙張,上面所書寫了幾段話語,字跡書法平正婉和,清潤端方,讓人觀之感覺甚好。

    而看向落款,是唐寅至沈周的信札。

    這是唐寅與沈周之間的往來信件,其中是記錄了一件極爲重要之事,並有沈周款識以及其他兩位名人鑑賞章印,歷史價值頗高。

    上面的款識則是石田先生,伯虎拜護,而除此之外,還有沈周的款識,以及其餘三位的印章,共有五枚印章,一枚乃是鑑賞章。

    那兩位的兩枚印章,陳博已然認識,如上面的允明鑑賞印,這祝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他一生之中以書法見長,也成就最高,其書法與唐寅的畫合稱"祝書唐畫"。

    而

    另一枚是文徵明的,除了這兩枚外,其餘一個乃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收藏鑑賞家的印章,這位可以說收藏了有多位名家的書畫和手稿,董其昌,沈周,文徵明這些人的書畫,在他的收藏之中,都可以找到。

    不過,陳博並不懷疑這信札的真假,哪怕沒有鑑定信息的確認,以陳博自身的見識,也足可以判斷出這信札的真實性。

    信札不同於書畫,辨識起來,沒有書畫的難度大,再加上這信札之上有着許多位名家的章印,其信札之上書法也是特點鮮明,可以說真實性毋容置疑。

    一封信札,價值可能不會特別高,但這一封絕對可以上百萬,而且這信札大有不同,因爲這信函裏邊的內容讓陳博更加大喫一驚。

    對於古代文字,古文陳博還能讀的懂,其中大體的意思陳博是辨識了,這唐寅給沈周的這封信似乎是說,他,祝枝山,沈周還有文徵明合作的那幅江上送別圖丟了,唐寅心切分別給好友寄信,爲的就是說明此事。

    並且,在信中,唐寅反覆強調,一定會不遺餘力將這幅畫找到,就算是窮盡畢生。

    在這封信中,唐寅言辭誠懇,字裏行間流露着那幅畫丟失的痛心,想想也正常,這一幅畫不光是唐寅獨筆完成,唐寅所述,這畫是由他,祝枝山,文徵明,沈周,四人合作完成。

    沈周本就長唐伯虎四十歲,四人能在有生之年一起合作一幅書畫作品,已經很是難得,可作品剛問世不久,便丟失,這自然是對於唐伯虎一個很大的打擊。

    要知道,在明代歷史上,有江南四大才子和明四家,在詩文上,文徵明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而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並與沈周共創了吳派,稱爲吳門四家。

    既然這幅畫不光有詩文的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參與,還有畫傑的沈周,唐伯虎參與,那定然是一幅不同尋常的作品。況且,四人的合作本就沒有,這幅作品自然十分可貴。唐寅丟失此畫,忙寄信於沈周,可想當時他的難過之情。

    陳博絕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些價值不大的古籍之中,發現這封價值過百萬的信札。

    他來到文在道這裏參加展覽會,說來最重要的還是看能不能得到四月牡丹花神杯,在一位收藏家的家中淘寶撿漏,這是他之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可是現在這卻變成了現實,並且,這封信札的太多內容讓陳博還有點無法及時消化,比如這文章中關於這幅畫的一些具體信息,其實引發了陳博莫大的興趣。

    四位名家的合作,若是這幅畫被盜,那麼它可能流落在什麼地方,這幅畫後來有沒有被唐寅找回,或者就此消失於江湖,這都觸發了陳博的好奇心。

    想到如果這幅畫還存世,並且自己有幸能找回,那它的價值將無法估量。

    陳博自然是對這幅畫超感興趣,不過,他還是需要回去好好把這封信研究消化,起碼要找到一點有價值的信息,再去查找一些資料,否則僅僅憑藉着這信札哪裏能找到什麼畫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