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醉挽綾 >第122章 坦白
    啓兒聽完忍不住心裏吹鼻子瞪眼。

    這都什麼人啊,一來就開始挑毛病,就這麼見不得她家小姐好嗎?

    楚明月淡淡含笑說:“王妃搬入新屋,此等喜事,明月甚是替她高興,待幾日王妃回來,明月送了禮物與她。”

    說完,便喚了倍兒一聲走了。

    啓兒在身後氣呼呼地看着楚明月離開,看身影好似一副大搖大擺的模樣,氣得她簡直要吐出血來。

    **************************

    迎春的突然出現,琴婉綾並不意外,因爲之前審堂劉恆審問她的時候,劉恆答應將她放出地牢。

    雖然她並沒有承認那件事是她做的,但是或許對於劉恆來說她當時的回答模棱兩可,而他更想要的是一個確切的答案,於是最後便成了她已伏法認罪了。

    元春在一旁抽抽嗒嗒,與迎春剛剛聽劉恆說之後的表現一樣,從剛纔高公公宣旨之後,她就哭了,究竟是大喜還是大悲,她也說不清楚。

    良久,迎春突然緩緩開口與元春說:“我有些話想與赫王妃說,赫王妃可都讓元春迴避。”

    琴婉綾目光淡淡灑落在迎春身上,房間裏靜靜的,如同空氣凝結了一般。

    “元春,你先出去吧。”琴婉綾說道。

    元春點頭應道,最後再看一眼迎春,才輕輕迴避。

    才幾日的時間,迎春整個人就顯瘦成了這樣,看得出她心裏曾經也受過莫大的傷害。

    “赫王妃,奴婢……”迎春畏懼地低頭跪着,“奴婢對不起您……”

    話不知該如何再說下去,迎春欲言又止。

    “你是爲了元春吧。”琴婉綾突然說道。

    迎春愣了一下,只見她兩手分別放在

    “趙御醫,可還好?”琴婉綾輕言問道。

    迎春表情驟變,然而也只是剛開始看起來有些不安,不久後便平靜了下來,隨即點了點頭。

    具體來看現存最早的梁祝傳說的文字材料,見於宋代張津《四明圖經》所引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臺之爲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這個傳說當時在民間流傳是有情節內容的,可惜梁氏記載太簡略,恐怕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但從中可以得出梁祝傳說可能是從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附會、衍變而來的結論。到了晚唐張讀的《宣室志》,就記載了傳說的基本情節:英臺,上虞祝氏女,僞爲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肆業,

    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爲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爲令,病死,葬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奏墓曰義婦冢。在張氏的記載中已明白指出梁祝傳說產生於東晉,由“晉丞相謝安表奏墓曰義婦冢“可知民間是相信實有其事的。因爲梁載言和張讀都是唐代人,他們記錄的傳說,至少早已流傳在民間口頭流傳,才能引起文人注意,載於方誌中。何況民間傳說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才能廣泛的流傳開來。其產生時代,是有理由上推至六朝的。而明代徐樹丕《識小錄》中提供的線索可驗證這一點:“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雖然現存《永樂大典》輯錄的《金樓子》無此記載,但相信徐氏的話不會毫無根據,憑空捏造。《金樓子》

    是梁元帝蕭繹的著作。蕭繹生活年代在公元 505 - 554 年,生平著作甚多,詩文且“輕靡綺豔“,梁祝“情史“也當是他採寫的內容。而徐樹丕這段話也把梁祝傳說地域點明瞭。是“會稽異聞“,說明發生在“會稽“,而不是其它地方的“異聞“。由此,基本可以認定梁祝傳說發端於東晉的寧波地區。

    以上所舉關於梁祝傳說的文字材料,一般都比較簡單。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李茂誠(宋大觀中知明州事)的《義忠王廟記》:神諱處仁,字山伯,姓梁氏,會稽人也。神母夢日貫懷,孕十二月,時東晉,穆帝永和壬子三月一日,分瑞而生。幼聰慧有奇,長就學,篤好墳典。嘗從名師,過錢塘,道逢一子,容止端偉,負笈擔簦。渡航相與坐而問曰:“子爲誰?“曰:“姓祝,名貞,字信齋。“曰:“奚自?“曰:“上虞之鄉。“曰:“奚適?“曰:“師氏在邇。“從容與之討論旨奧,怡然自得。神乃曰:“家山相連,予不敏,攀魚附翼,望不爲異。“於是樂然同往。肄業三年,祝思親而先返。後二年,山伯亦歸省。之上虞,訪信齋,舉無識者。一叟笑曰:“我知之矣。善屬文,其祝氏九娘英臺乎?“踵門引見,詩酒而別。山伯悵然,始知其爲女子也。退而慕其清白,告父母求姻,奈何已許城廊頭馬氏,弗克。神喟然嘆曰:“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區區何足論也。“後簡文帝舉賢,郡以神應召,詔爲令。嬰疾弗瘳,囑侍人曰:“西清道源九隴墟爲葬之地也。“瞑目而殂。寧康癸酉八月十六日辰時也。郡人不日爲之塋焉。又明(第二)年乙亥暮春丙子,祝適馬氏,乘流西來,波濤勃興,舟航縈迴莫進。駭問篙師。指曰:“無他,乃山伯梁令之新冢,得非怪歟?“英臺遂臨冢奠,哀慟,地裂而埋葬焉。從者驚引其裙,風烈若雲飛,至董溪西嶼而墜之。馬氏言官開槨,巨蛇護冢,不果。郡以事異聞於朝,丞相謝安奏請封義婦冢,勒石江左。至安帝丁酉秋,孫恩寇會稽,及,妖黨棄碑於江。太尉劉裕討之,神乃夢裕以助,夜果烽燧熒煌,兵甲隱見,賊遁入海。裕嘉奏聞,帝以神助顯雄,褒封“義忠神聖王“,令有司立廟焉。越有梁王祠,西嶼有前後二黃裙會稽廟。民間凡旱澇疫癘,商旅不測,禱之輒應。宋大觀元年季春,詔集《九域圖志》及《十道四蕃志》,事實可考。夫記者,紀也,以紀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