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醉挽綾 >第204章 銀子
    夷陵之戰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同年,劉備以爲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而張飛又被部下所害。孫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劉備大怒不許,吳將陸遜等屯兵秭歸,被蜀將吳班擊破。劉備軍佔據秭歸,派遣馬良聯合武陵五溪蠻夷。[29]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等戰死。劉備退至永安。孫權聽聞劉備駐紮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請和,劉備同意。[30]

    病逝白帝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31]

    爲政舉措

    郵驛建設

    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闢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漢後,爲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爲打通軍輸要道,在四川與漢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漢還在漢中設置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白水關周圍的山上佈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裏間設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運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信的“斥堠”,烽火臺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蜀漢與北方的魏和東邊的吳之間,皆有通信往來。史書記載:名士許靖在蜀漢任太傅後,和他過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都不斷有書信往來,“申陳舊好”。《三國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寫給許靖的信,稱“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並致前問”。魏國其他大臣和蜀漢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國官至尚書僕射的陳羣,就曾有書信給諸葛亮,打聽蜀漢尚書劉巴的消息。蜀漢與吳國的友好書信往來更多,陳震在出使吳國的時候就曾與吳國關將說道此事。[32]而諸葛亮與兄諸葛瑾、大將陸遜都常有書信上的往來。

    蜀漢郵驛的特點是幾乎沒有車傳,郵遞大部用驛馬傳送,從事此項工作的人稱爲“驛人”。這大概是因爲蜀國地處西南,大部爲僻遠山區,道路不整的緣故。[33]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漢的法律,劉備初入川時,百廢待興,乃命當時對典制、舊法熟悉者許慈、胡潛、孟光、來敏典掌舊文、草創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後,便着手製定典律,據《三國志》記載,參與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34]蜀科的具體內容已經丟失,但是據《諸葛亮傳》記載,蜀漢雖然執法嚴峻,但公正公平,百姓無怨。[35]

    法正

    劉備對劉表、劉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諸葛亮也指出了劉璋

    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認爲,劉璋實施的所謂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攏人,用美好高位尊寵臣下,僭越法度,積重難返,而樹立法律的威嚴,法律施行則會感恩,並以爵位管轄百姓,爵位增加則知道榮耀,榮譽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進退有度,這纔是治理國家的關鍵。[36]不但包含了法家認爲法治優於德治的觀念,也體現了法家理論建立的基礎——性惡論。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爲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爲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爲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爲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爲孝懷皇帝。

    童年經歷

    文昭甄皇后是漢太保甄邯的後代,家中世襲二千石俸祿的官職。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

    甄氏於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家裏好象有看見有人把玉衣蓋在她身上的人,大家對此都很奇怪。甄氏三歲的時候,甄逸去世,甄氏哭的非常傷心,內外周圍的人更加看重她了。之後相士劉良爲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劉良指着甄氏說:“這個女孩貴不可言。”因此,甄氏從小到大,都沒人敢戲弄她。八歲時,院子外有耍雜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只有她沒去。幾個姐姐奇怪的問她,甄氏回答:“此難道是女人該觀看的嗎?”

    很喜歡讀書,九歲時,看過的字文都立刻就知道,多次用她哥哥的筆硯寫字,她哥哥就對她說:“你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想當女博士(官名)嗎?”甄氏答道:“聽說古時候賢惠女子,都學習前人的經驗,用來借鑑。不讀書,拿什麼借鑑呢?

    漢末天下大亂,災荒連年,百姓們爲餬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甄氏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可不是善策啊!一個人本來沒有罪,但因擁有一件珍寶便可能被定爲有罪,這便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因財喪身。再說眼下衆多百姓都在飢餓之中,不如將我家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纔算是一種惠及衆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認爲她說得有理,是個好主意,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里鄉親。

    甄氏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二嫂很悲傷的同時還要做些瑣事,照顧孩子卻非常慈愛。甄氏母親性格嚴厲,對幾個兒媳婦不是很好,甄氏幾次勸母親:“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紀輕輕就守寡,照顧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講,您對待她要當成是兒媳婦,愛護她像自己的女兒。”母親聽了甄氏的話慚愧得流淚,之後對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對待甄氏一樣,平時也多有走動,關係密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