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2070章胡漢規劃,北域都護
    『從今歲起,凡欲避雪災而進北疆之胡人,皆依半律。司馬仲達……』

    司馬懿連忙拱手應答:『臣在。』

    『且來介紹北疆情況……』

    『臣領命。』司馬徽站了起來,走到中間,接替了荀攸的位置。

    『半律』,顧名思義,就是一半的律法。

    胡人都難免溝通困難,複雜的律法胡人也難以理解,所以儘可能的採用簡單的模式。

    鑑於胡人和漢人之間長人之間長久以來積累的矛盾,所以在面對胡人因爲雪災而不得不南下尋求庇護的,最大的要務並不是立刻保證胡人喫飽穿暖,也不是儘快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而是先要削弱這些胡人的力量,確保穩妥、迅速、徹底地鎮制胡族諸部,控制大漢這片萬里疆域。

    得益於後世某個號稱孔孟大學的提點,證明了對待異族之時,一味的講孔孟講待遇,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會讓胡人得寸進尺,所以該下手的時候就要下手,只有老實聽話的胡人才能算是好胡人。

    那麼怎樣才能讓胡人聽話?

    首先就是削弱胡人的力量。

    凡是進入大漢疆土躲避雪災的胡人,一律需要上繳人口和牲畜的半數。然後在上繳的人口和牲畜數目當中的一半,會成爲斐潛的直接獲利,轉職爲麾下僱傭兵或者是勞役,剩下的則是補充至當地屯田校尉管轄的屯田兵之中,負責耕作和放牧,這些上繳的人口和牲畜,五年之內返還一半,十年之後餘數返還。願意回去的回去,願意留下繼續當僱傭兵的也行。

    簡單來說,就是胡人要以人口和牲畜作爲『押金』,換取在大漢北疆之中的一塊可以定居的土地。

    上繳就大多數不願意接受,押金麼,似乎就容易點頭了。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漠當中的這些胡人,生存能力是高於漢人的,只要牲畜不死,這些胡人就能繼續活下去,所以如果說對於胡人任其所需,毫無節制地賑濟他們,那反而養肥了他們餓了我們漢人自己,其結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這一攤子事,就必須先以武力鎮制諸胡,削弱他們實力,然後以農商畜牧,逐步開始漢胡混居、教化胡人,最後漸漸的漢化胡人,以達到以胡制胡,永久控制大漠的最終目標。

    『若是……』杜畿皺眉,『胡人或言半律苛刻,不願遵從,又當如何?』

    司馬懿冷笑着,似乎有些明白斐潛方纔爲什麼有冰冷目光了,緩緩的說道:『那就打到胡人不得不從!』

    『有主公帷幄,子龍將軍奮勇……』司馬懿向斐潛拱了拱手,然後昂然說道,『幽北之騎,三千逐北,兩破王庭……』

    若不是現場還有驃騎將軍等一幫子的大佬在,司馬徽都忍不住想要插一會兒腰,可把自己牛掰壞了……

    當然司馬懿也確實有這樣驕傲的資本,兩次對於鮮卑王庭的冬季戰役,不僅是證明了驃騎軍隊有在冬季寒冷天氣下的作戰能力,更是完全打破了大漠之中的原有格局,使得整個大漠徹底的陷入了混沌期,再也拿不出一個可以和大漢相抗衡的部落集羣。

    再加上斐潛之前派人和大漠當中的部落進行接洽,在鮮卑勢力衰弱之後,大漠當中牛鬼神蛇就都冒頭出來了,而這個時候,在胡人兼併重組之下,必然就會有很多小部落不堪擠壓,會傾向於南下。

    固然『半律』對於胡人來說,是相當苛刻的,但是總比全數被大部落吞併要好一些,更何況五年後還會逐步返還,這樣一來使得這個『押金』似乎看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斐潛向司馬懿點點頭,示意司馬懿可以結束話題了。

    然後龐統站了起來,摸了摸自己的胖下巴,然後開始接下去講述胡人內附之後的後續處理……

    胡人內附之後,主要會進行教化,使得胡人從潘屬轉變成爲歸屬。

    藩屬很好理解,但是歸屬的標準麼,就是爲大漢征戰多年,戰功彪炳,卓有功勳,衣華夏之,言華夏之,文華夏之,可上奏天子,使其加入漢籍,便可爲大漢子民,享有和大漢子民大體上相同標準的待遇。

    既然是大漢子民,遵從大漢律法,便受大漢軍隊的保護,即使遭到了災患,歸屬胡人也無須擔憂自己的生存。大漢國會賑濟他們,會保證他們喫飽穿暖,會保證他們的安全,享有比潘屬要更低的賦稅,獲得『最優惠』的交易折扣……

    藩屬大體上屬於過渡階段,自然沒有辦法享受到了所謂『最優惠』的待遇。

    當然,『最優惠』這樣的名詞,自然是出至於斐潛之手。

    至此,對待大漠胡人的整體戰略框架就基本上確定起來了。

    先是通過庇護一些被擠壓被侵害的胡人,然後通過這些胡人建立起一批相對來說歸化的胡人,然後再進一步通過各種手段,使得整個大漠的胡人自願或是半自願的,成爲大漢的藩屬。

    然後通過教化,輸出華夏文明,然後對於願意歸屬的進行整編,對於持續不願意歸屬的在合適的機會之下進行削藩……

    或許是一場大旱,亦或是一場大雪,都有可能成爲削藩的契機。同時,在五年期間內,漠北要逐漸的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北域都護府』,用來控制和維護整個大漢北疆的統治。

    『北域都護府?』衆人不由得面面相覷。

    『便如西域都護府舊事……』斐潛淡淡的說道,『主掌北域軍政,協調各藩規矩。具體都護府選址,職位等,可參照西域都護府……』

    龐統笑着補充道:『大漢既有西域都護,爲何就不可有北域都護?更何況胡人善變,今日欲降,明日說不得又不降了,難道僅是靠三五文吏,攜一卷冊封,便可平復大漠?若北域都護可立,則大漢永無戰馬之匱缺!』

    龐統話音剛落,衆人便忍不住議論紛紛起來。

    對於漠北的管理,大漢原本也有度遼將軍,或是之前斐潛的職位,護匈中郎將,還有護烏桓校尉等等,但是明顯這個所謂都護府的職權,比起這些將軍校尉的都要更大。

    都護府甚至可以在覺得有必要的情況下,自行出兵鎮壓撲殺懷有異心的藩屬胡族,處置斬殺胡族首領,事後報備即可,並不需要像是一般將軍校尉,需要先得到了大漢中央朝堂的批覆,纔可以發動軍事行動。

    在都護府的統轄範圍之內,凡是牽扯到大漢安危的事情,都護府則可以靈活處置,這自然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鉗制和威懾了藩屬胡族。

    北域都護府將採用西域都護府的模式,所用兵卒,以漢胡一比一,最多一比三的比例徵募,其中漢人的優勢精銳,要保持一定的數量,而在漢人兵卒之中,三分之一來自於大漢內地,三分之二來自於當地漢民。

    不論是歸屬還是藩屬,其部落青壯,都必須服大漢兵役,如此可以適當控制和削弱諸部的實力,使得大漢北疆胡族諸部的實力逐漸平衡,以防止北疆之內某個胡族諸部過於龐大出現隱患,甚至是叛亂等問題。

    爲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漠胡族諸部之間的矛盾,減少他們之間的摩擦和爭鬥,荀攸便提出了以河套、朔方、五原、雲中、定襄等地爲基準,劃分出大漠之中的大體範圍,然後可以根據具體胡人部落情況進行安置……

    『西域有三十六國,故而難成氣候,縱有反覆,也是止步於西域……』荀攸緩緩的說道,『漠北先有匈奴,後有鮮卑,皆大害也,尋其根由,便是獨大。故而北域都護,當立六道,分立十二國,各有大王小王,先以大漢西京尚書檯冊封,若是安順,五年之後可上報朝堂,以換金印……』

    荀攸又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治理之策,比如在農牧業,商品交易,以及日常限令等等方面的事項,還有一些比如互市的地點和開市時間,選派藩屬和歸屬胡族諸部首領的子女到平陽學宮,甚至是長安青龍寺學院進行學習進修等等。

    『漢強,則胡自弱,漢弱,則胡自強。』斐潛進行總結,『忠義仁德,乃漢家美德,焉可輕許於胡蠻?鐵血之下,方有規矩,規矩得立,方可教化,教化之後,才爲歸附,歸附之民,始論仁德。本末不可倒置!』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