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2124章拍大腿
    在丹水之側,流民緩緩的行進着。

    『聞得曹氏也開始截留荊州之民了……』斐潛微微笑了笑,『想必正在頭疼……』

    如今斐潛這邊,對於流民的整編和安置,基本上已經是非常熟練,以至於斐潛和諸葛亮等人都不需要額外付出精力和時間,手下的兵卒將校都可以按照流程在走了。

    而在夏侯惇那邊,需要這個費用那個費用,倒也不算是蔡瑁胡說,那些口糧和物資確實都需要,但是蔡瑁絕對不會講通過採購和分配這些物資,荊州士族能夠從其中撈到多少的好處……

    這麼重大的事情,蔡瑁都敢下手去撈?

    這還真不怕。

    因爲這個是大漢傳統,曹氏要在荊州做事,就要通過荊州的士族……

    『糾察其因,』斐潛笑了笑,『根源是出在武帝身上……』

    『武帝?』諸葛亮睜大了眼。

    其實在漢初之時,整個大漢的政治形態,大體上是符合社會發展水平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井田制崩壞之後,一直都沒有一個有效的模式來進行國家和地方的統籌管理,直至秦始皇創造出來的郡縣制度。

    這個制度也動了一大堆人的奶酪,引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秦浪潮,然而有趣的是,當推翻了秦朝之後,新立的漢朝,也一樣是沿用了郡縣制度。

    推倒了龍的騎士麼,騎着騎着就變成龍,很正常。

    在漢初的政治治理上,採用了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兩級制,官僚人數少,制度簡單,政府不干預經濟,只負責必要的行政、稅收、武裝和供養皇室,扁平化管理,簡單,乾淨,有效……

    在外交事務上,漢初是採用低姿態的和親政策,隱忍衝突,消除大規模對外戰爭的隱患,從而經過了三四代人的努力,將當時的大漢打造成爲了國庫充盈、民間富足的繁榮國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大漢已經是非常的繁榮昌盛了,然後漢武帝就飄了。

    『三皇五帝之時,乃從天皇至人皇……』斐潛說道,『可見遠古先祖,便是秉承人可勝天之意!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惜奈何武帝一念之差,又從人皇變爲天子!』

    『孔明若是有意,回得長安之後,可自行翻閱上古遺篇……』斐潛指了指長安方向,說道,『便可見昔日商周之時,人皇如何奪了神巫權柄,牧野之戰,血肉沃土,死不旋踵,而後便是天清地濁,神靈歸神靈,人間歸人間,方可立於世,有周八百年!』

    『驃騎是說這「天人感應」……實爲荒謬?』諸葛亮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在漢代的上層,尤其是這些掌握了一定權柄的士族上層人士之中,已經不是什麼太神祕,亦或是僭越而不能提及的事情。

    因爲很簡單,這些年頭因爲各種問題而罷免的三公就像是走馬燈一般,或許其中某些人是確實有過錯,但是難不成天天年年都有錯?亦或去年還風平浪靜一切都好,然後貪婪的三公斂財刮地皮卻平安無事,然後今年換了一個清廉的上來,轉眼就遇到旱災了,那麼是不是代表着老天爺就是喜歡貪官?再把原來的貪官換回去,繼續讓他刮地皮?

    這種無法解釋的東西,大家剛開始的時候還有畏懼之心,到了後面麼,也就淪爲了形式主義,士族需要一個東西來制約皇帝,皇帝也需要一個東西來敲打士族,因此至於這個東西是真是假,有沒有現實存在的意義,又有什麼關係?

    斐潛微微點頭,『至此,三公淪爲虛位,其所爲,其所不爲,均與其無關,孔明試想,三公初設之時,意乃百官之首,權領天下官吏,可偏偏天人一出,便如此輕率彈劾,動輒罷免,如此以來,何人可願勤勉政務?漢初領三公,便是三槐之下欣欣然,如今登高堂,便是愁眉苦臉憂憂狀……或是居家焚香禱告,無所作爲,或是乾脆收受賄賂,中飽私囊……三公皆是如此,其下百官又是何爲?』

    『故而武帝以酷吏而治之?』諸葛亮皺眉說道。驃騎的話語讓諸葛亮有一些恍然之感,可是隨之而來的疑惑卻更多了,『此便是主公之前所言,「趨利避害」?只不過似乎……收效甚微……』

    『然也!』斐潛點了點頭說道,『趨利避害僅有四字,然則其中奧妙無窮……這邊是漢武破局而不能收之害也……』

    『破而不能收?』諸葛亮越發的皺眉。

    斐潛呵呵笑了笑,然後看了看現在已經不穿月白色衣裳的小蘿蔔頭,不免心中多少有些感慨,微微嘆息了一聲,然後眺望着遠方。

    『便以此前流民爲例,』斐潛指向了遠方,在山道之處蜿蜒而行的那些流民,『其利爲何?其害何處?』

    『一簞食,一瓢飲?』諸葛皺着秀氣的眉毛,然後搖了搖頭,『不對,應是有田有房有牛有……哦,明白了……』

    『明白了?』斐潛微微笑着。

    諸葛亮嘆了了口氣,並沒有多少明白了之後的欣喜,反而是更多的憂愁,『是,明白了。』

    半響之後,諸葛亮忍不住問道:『如此之局,當何破之?破局之後,又何彌之?』

    斐潛目光悠遠,『如此便是史書之益也!以史爲鑑,方可明理。漢武破局,知其破於何處,方曉得要於何處收拾……』

    漢武帝七歲時被冊立爲太子,十六歲的時候登基,似乎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的描述,卻蘊含了多少的腥風血雨?

    漢武帝的母親原本就不是一個善良的角色,在後宮爭鬥之中也不是逆來順受,幼小的漢武帝在這個環境之中成長,然後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職位,然後又要面對三公的逼逼叨叨,哪裏還能忍得住?

    熊孩子原本就是一個可怕的屬性了,更何況是正當中二年齡,呃,中三年齡,又是絕頂聰明,手持華夏頂級權柄的劉徹?

    董仲舒看準了時機,將自家已經盤得比較圓潤的棍子,遞送到了漢武帝的手中……

    漢武帝哈哈大笑,頓時一棍子砸倒了黃老,順帶着也捎到其他,最終只剩下了站在身邊的董仲舒。

    『故而若欲彌此處,當復百家。』斐潛緩緩的說道。

    諸葛亮說道:『故而主公建青龍寺?』

    斐潛緩緩的點了點頭。清論麼,引導就是了,不喜歡就一棍子直接不管好壞直接敲死,這漢武的毛病,後世也有,比如說大搞文字獄的宋明清……

    然而,讓民衆閉上嘴,僅僅是聰明絕頂,野心勃勃的熊孩子漢武帝,砸鍋賣鐵拆家二哈行爲的第一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