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2438章獎勵的困境
    按照道理來說,斐潛在隴右隴西擊破羌人,大漢長久以來的頑疾被去除,這種事情應該是值得高興纔是,可是這消息卻一直被壓制着,直至當朝大將軍曹操在青徐之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後,方略微提及了一下。

    就像是驃騎將軍的勝利只是曹操雄偉戰績的一個陪襯。

    曹操在青徐之間的戰果,整體來說也頗爲不俗。一魚三喫,四面得利,隨着江東軍的退去,曹操也並不急着立刻回軍,而是好整以暇的在青徐之間再進行了一番調整,將滿寵提升爲徐州別駕,又留了一些兵卒民夫給滿寵去重修青徐之間的防線,並且和滿寵又做了兩三次的深談,覺得滿寵確實領會了曹操自己的意思之後,才帶着大軍迴旋。

    曹操獲得勝利的捷報,四處瘋傳。

    冀州士族子弟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獲得了消息,聞訊不由得大喫一驚。就像是領導看不得手下員工清閒一樣,員工也會覺得領導太清閒了不好辦。。聽聞曹操在廣陵一日之間直取江東兵卒駐守的險要縣城,並且還在城下大破江東水軍,斬首數千,敗敵數萬,江東小兒孫權敗走揚州,崔琰當時就震驚了,急急召喚了信使,並且詢問詳細經過。

    崔琰多少也算是知兵之人,對於一日之間攻克縣城原本是不信的,畢竟這太讓人難以置信,很像是吹牛皮,但是反過來想想又覺得曹操不至於搞出這樣的謊言來。若是真的謊言被戳破了,豈不是十倍百倍的難堪?

    在細細的詢問一番之後,崔琰呆了半響,才讓人去傳了慄攀等人來商議。

    大將軍此番大勝崔琰摸着鬍子,或並非虛言則你我如何應對?

    這句話多少有些沒頭沒腦,但是慄攀卻能明白。

    既然如此近日聞冀州百姓困苦,青黃不接而倉廩之中稍有餘糧,可以稍稍放還民衆,以免民心不穩畢竟若起盜匪,剿殺不易啊慄攀低聲說着,眉眼之間略有些奸猾之色閃現。

    慄成便是撫掌說道,此策大妙!想必大將軍心憂社稷,關愛百姓,當嘉許此舉也!

    在座的都不是傻子,也都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

    民意在很多時候,並非是真正的民意。

    審榮在一旁也是說道:慄兄之言,頗爲精妙在下還有一策,只不過

    還請說來,直言無妨!崔琰點頭說道。

    這個審榮伸手微微向南一指,說道,大將軍還朝這個不妨上表以彰大將軍之功,言唯有天子與大將軍和睦相處,方能抵禦外敵,治興內邦,切切不可因小人之言,致使天子與大將軍頗生齷齪也

    崔琰聽了,不由的仔細看了看審榮。

    審榮低眉順目,臉上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便是如此行事!

    崔琰一錘定音。

    因爲青徐之戰的關係,冀州也有些擔心,畢竟之前和老曹同學的關係態度什麼的,並不能算是多麼的友好

    即便是隨後和曹操之間達成了共識,取得了一定的合作,但是並不代表着就可以萬年太平,隨着曹操重新迴歸,很有可能就會利用大勝的氣勢,來做出一些什麼事情。

    冀州士族子弟和曹操之間並不是真的就有什麼不共戴天之仇,若是可以大家一起發財,當然就是你好我好他也好,但若是要被一幫子豫州子弟騎在脖子上拉屎,而且還拉的是稀的,黏黏噠噠清除不掉,那就是一輩子的怨恨和仇敵了。

    冀州和豫州,是這因爲袁紹和曹操才相爭的麼?

    顯然並不是。

    那麼

    冀州和豫州若是能放下長久以來形成的相互之間的芥蒂,攜手共進,豈不美妙?

    當然很美妙。

    可惜

    真要能放下來,大漢,或者說東漢這麼一百多年不就早放下來了麼?

    更何況冀州和豫州當下的這種隔閡和對抗,起初也並非是冀州人和豫州人想要的,而是某些人特意搞出來的局面,現如今怎麼可能說一聲消弭就可以無影無蹤的?

    只不過曹操當下還是需要先去豫州,然後在豫州舉行獻虜的儀式,然後纔有空閒轉回冀州,大概也是要到秋天才能抵達鄴城,掐着點趕在秋收之前麼

    所以當下怎麼也有兩月時間來進行準備,呃,錯了,是協調。

    冀州如今的局面,真是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在袁紹死後,地位就是一落千丈,好不容易和曹操掰了一次手腕也是提心吊膽,藉着禰衡的名頭搞的,真心害怕玩脫了,導致曹操惱羞成怒血洗了冀州。

    曹操上一次忍了,這一次麼,誰能保證曹操還能忍?那怎麼辦?等死麼?就像是後世那些先付要帶動後付的,只不過是要求帶一帶而已,先付的都不願意,要搞事情,更何況現在老曹同學是要求這些冀州先付的要交出權柄?

    在冀州人士商議對策的時候,在許縣準備的獻虜儀式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在驃騎那邊,殺死的胡兵羌人雖然不少,但是並不可能將所有的首級都運來許縣,所以也就是送了一些羌人頭目的頭顱,還有一些從戰俘裏面挑選出來的桀驁之徒,老弱之兵,獻來了長安。

    至於那些精壯的羌人戰俘,斐潛當然是留着自己用啦

    所以實際上到了許縣的俘虜人數並不多,大概只有三四百人的樣子,結果又在陽城駐留了許久,一些原本就有傷的,老弱的,或是不服水土,或是憤懣憂慮,又不可能有什麼救治,陸陸續續死了也不少,最後只剩下了兩百多不到三百。

    這個數目,自然比大將軍曹操所獻的戰俘人數要少了很多。

    數目少了,當然氣勢上也就小了。

    人多勢衆麼

    老百姓當然不清楚具體驃騎和大將軍的戰鬥究竟區別是什麼,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是如何,反正就是看熱鬧,當然是那邊熱鬧便是覺得那邊有道理,就像是某些事件之後突然出現的鮮花和鮮雞蛋一樣。

    真的是不滿,要發泄憤怒,真正淳樸勤儉的華夏百姓會捨得用鮮花鮮雞蛋麼?

    臭雞蛋都要留着自家種花種草肥田!

    有那時間,還不如在多拉兩趟車,多除兩根草,多賺點小錢錢呢!那有什麼閒工夫跑個大老遠,然後去某個地方再花錢去表示憤怒情緒?

    因此,在許縣籌劃了許久,準備了再準備的獻虜儀式,根本沒有引起老百姓的太多關注。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人來,畢竟有一些老百姓還是比較容易被煽動的,尤其是閒人。

    若是真正忙於生活壓迫之下,一日不作便是一日不得食的那些百姓,是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參加什麼儀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