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2583章人走茶涼
    果然。

    劉協這一次在大朝會之後召見郗慮,就是爲了向郗慮詢問關於郗慮在朝會上的那個彈劾孔融的行爲,究竟是有何目的。

    待郗慮起身坐下之後,天子劉協打量了郗慮幾眼後,也不繞彎,直接問道:『郗愛卿,今日在早朝之上。你爲何要突然針對孔文舉?朕記得你前些時日,不是說孔文舉文采斐然,忠誠大漢麼?也未曾聽聞你們兩人有什麼私仇,而你的今日作爲,卻是讓朕有些看不明白了。』

    說完之後,劉協目光炯炯的盯着郗慮的面容,不放過郗慮神色間的任何變化。

    聽到劉協的詢問後,郗慮也不敢再含糊以應,便是平靜的說道:『回稟陛下,若說臣與孔文舉之間,即便有些恩怨,也不過是文章經書之間所解不同而已,算不得什麼大怨恨。孔文舉此人,也對於大漢,對於陛下,也是忠誠,只不過正是因爲孔文舉如此所爲……』

    說到了此處,郗慮嘆息了一聲,似乎是在爲孔融惋惜一般,『故而臣不得不彈劾孔文舉,最好能引發一些爭議……這對於陛下江山穩固,亦是大有裨益……』

    『哦?』劉協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什麼,卻還是問道,『愛卿此言何意?』

    『陛下……』郗慮緩緩的說道,聲音也微微低沉了一些,『如今天下之局,想必陛下也是知曉,驃騎於關中一方獨大,又是舉辦青龍寺大論,邀請天下文傑,匯聚長安……其人心性,可見一斑。如今山東文華之首,莫非孔文舉是也,而文舉又是隱居於野,不肯登仕,長此以往,長安逾強,山東逾弱……臣方假借彈劾之名,實激孔文舉出山是也……還望陛下明鑑之。』

    劉協一怔。

    還有這樣的說法?

    哦,彈劾孔融是爲了孔融好,嗯,是爲了大漢好?

    聽到郗慮的解釋,劉協深深的看了郗慮一眼,沉默了片刻之後問道:『愛卿所言……雖說也有幾分道理……然,愛卿所謂,皆盡是爲了如此?』

    『陛下聖明!』郗慮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繼續解釋道,『臣……臣也是略有私心,還有些其他考量……』

    劉協微微挺直了腰桿,『哦?且說來聽聽。』

    郗慮低下了頭,『臣……臣有愧。自從得陛下恩寵一來,近一事無成,未能替陛下分解憂慮……如今朝堂分裂東西,又有不臣之人聚集於關中,謀劃甚多,可謂居心叵測……』

    見天子沒有打斷自己,也沒有否決,郗慮心中便是大定,但是臉上依舊是一副羞愧的樣子,繼續說道:『臣得蒙陛下信任,執掌御史臺,有督查朝野之權,奈何御史臺初設,多有不足……又深知陛下之憂思,陛下之憂便是臣之過也,若是能借此機會,展擴御史臺,也可多多爲陛下所用……』

    郗慮頓了一下,不知道是爲了整理思路,還是爲了讓劉協有思索的空間,見劉協沒有說話,郗慮便是又說道:『大漢如今動盪,之所以有不臣之輩不知天子,蓋因未明經文,不知忠義是也。臣私自思量,御史臺原本就是風聞奏事……故而不論是否覈查孔文舉有罪,其必來許縣答辯之,陛下即可順勢罰之改過亦可,赦罪任之亦可,皆由陛下翻掌之間……故而臣方有此彈劾之舉也。』

    郗慮這番話,不僅是說得極爲坦白,甚至還有些映射某人之意。雖然說的都是長安,但是實際上指代的未必全數都是斐潛。反正從表面上來看,郗慮是與斐潛完全劃清了界限,一切都是爲了天子劉協進行考量,態度端正無比。

    聽了郗慮的這一番話後,劉協也挑不出什麼毛病,而且若是按照郗慮所說的計劃進行,對於劉協掌控朝中局勢,也確實是有好處的。

    思索之後,劉協的臉上總算是掛上了一些笑容,緩緩點頭說道:『愛卿願爲朕排憂解,朕也就放心了。』

    劉協雖然這麼說了,但郗慮卻是臉色一苦,又說道:『陛下聖明。不過,臣還有一事求於陛下……孔文舉如今名望甚大,門生故吏所衆也,其影響遠非臣之所能及。如今臣雖彈劾孔文舉,恐招來其反噬是也。屆時還望陛下念在臣忠心耿耿的份上,多少幫臣一把……』

    見郗慮如此,劉協便是笑道:『若是愛卿並無信心,又是何必招惹是非?好了,朕知曉了,若是愛卿有難,朕絕不袖手,定然護得愛卿周全就是。』

    郗慮再拜,然後退去。

    劉協則是坐在大殿之中,沉思許久。

    雖然郗慮口口聲聲說是爲了劉協,爲了大漢,然後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自己的私心,而且這些私心似乎也是用在了御史臺上,但是實際上呢?

    對於朝堂之中的明爭暗鬥,其實劉協心中是頗爲複雜的。

    若是朝堂間的各大派系相安無事、互不相爭,甚至是和睦相處,那麼作爲皇帝,一般都會開始懷疑,朝廷各大派系是不是要聯手了?又會不會開始要對付他這個皇帝了?總覺得自己的屁股下面的位置開始發燙了,也就不安穩了。

    對於劉協來說,關中的斐潛是用來壓制曹操的外在壓力,正是有斐潛的存在,曹操當下還不至於表現得多麼囂張跋扈。

    那麼在許縣內部,劉協是希望能有一個人,甚至是一個派系再繼續和曹操抗衡,限制曹操,爲各種利益相互爭鬥起來,如此劉協自己才能在各個派系的爭鬥當中平衡和調整,畢竟只有在各個派系之間發生爭執了,皇帝的重要性纔會體現出來。

    臣子相爭則帝王得利,臣子相合則帝王有危。

    這是劉協這幾年的心得體會。

    如果當年袁隗願意站出來和董卓對抗,他的皇兄劉辨也未必會被驅趕下臺,然後被鴆殺……

    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曹操要驅趕劉協下臺,有誰會站出來替劉協說話?

    這種深藏在骨子裏面的憂慮,使得劉協時時刻刻都處於惶恐之中,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的有些迫害妄想症的趨勢,他懷疑曹操,懷疑斐潛,懷疑身邊的一切人,當然對於郗慮所言,也是抱着懷疑的態度。

    之前劉協是想要讓鄭玄到許縣來,畢竟鄭玄在山東的名望是非常高的,可以成爲一個很好的盾牌,立在劉協的身側,替劉協擋住許多傷害。

    只是可惜鄭玄不願意回來,只是來了一個郗慮。若說鄭玄是一個大盾牌,那麼郗慮就只能算是幾塊甲片了,雖然也有些作用,但是作用不是那麼的大,爲了讓這個甲片真正能夠成爲一件盔甲,劉協也是多次的偏袒,不僅是授予職位,甚至還出面爲郗慮搭建出御史臺。

    那麼比鄭玄要次一級的孔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