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2616章佈置,甩鍋大法
    有些時候,如果只是看單一的,不聯繫的事情,那麼可能就會產生疑問,覺得奇怪,爲什麼呢?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難道不應該是那樣的麼?那些犯錯的人就這麼傻麼?

    但實際上所有的怨恨,肯定都有來源,不會憑空而生。

    時間是連續的,這玩意不像是人類爲了自身的認知,特意劃分出來一秒一分一小時,而是連續不斷,就時間本身而言,是沒有什麼數量單位的。就像是長江黃河奔騰不息,可以就從中取出一部分來觀察,但是並不能講將長江黃河以被觀察的這一小部分無盡等分……

    分不出來的。

    所以對待太原的事情,必須站得高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太原二字,在漢代,可不僅僅是一縣之地,而是指代太原郡。

    太原郡在西漢時期,猶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爲了北方邊陲重鎮。雖然說太原郡經過了韓國、代國、太原國、太原郡等諸多行政上的變化,但是對於這一片區域來說,其在三晉地區的重要性保持始終。

    太原的經濟,向來不算差。尤其是在手工業上。

    太原有鹽,有鐵。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之時,太原郡的晉陽設有『鹽官』,大陵設有『鐵官』,全面控制和負責太原郡鹽、鐵的生產和銷售。雖然說太原沒有海鹽,但是加工池鹽和滷鹽的產業還是存在的,而作爲鹽業來說,漢代生產水平必然不可能有很好的技術和生產效率,必然就導致了需要大量的人手。

    鐵也是如此,採礦,冶金,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同時,太原原本還制銅。銅鏡,銅鼎,銅鐘,還有其他銅製器皿,甚至有青銅劍,原本都是太原相當成熟的產業。這意味着銅器的冶煉、造型、雕塑、澆鑄和修整,在太原都是已有一套完整的工序和分工。這些產業,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手工人力。

    而現在麼,青海鹽的大量輸入,使得太原原本的鹽業產業首當其衝的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再加上吃了青海湖鹽的,便是對於又鹹又苦的鹽滷一點興趣都欠奉,只要價格相差得不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買湖鹽而不是去買鹽滷。

    而鹽滷加工不僅是費時費力費柴火,更重要的是耗費大量的人力,所以當斐潛開通了西域,打通了絲綢商道之後,太原原本鹽滷價格就頓時垮塌下來,而下降的鹽業又導致鹽業爲主的手工業者失去了工作,最爲關鍵的是這些原本食鹽而肥的地方鄉紳,頓時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同樣的,還有制鐵業和制銅業。

    山東那邊制銅還好一些,畢竟誰都清楚銅礦石就等同於錢財,不會輕易出售。但是山東制鐵業已經被斐潛更高級別的冶金技術所擊敗,這跟鹽業是一樣的道理,只要用過質量好的鐵器,在價格合理的範圍之內,就肯定不會想要去用相對就顯得『劣質』的產品。

    太原比山東距離更近些,受到的衝擊當然也就更大。

    當然,縫縫補補的冶金小作坊當然還有,可問題是不管是那朝哪代,冶金產業都不是靠縫補賺大錢的,所以那些原本是開採礦石的還好,而那些原本是靠着冶煉打造鐵器發家的地方鄉紳,士族產業麼,自然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種鹽業,鐵業等的降維打擊,是在一天之內完成的麼?

    顯然不是。

    斐潛即便是神仙,也不可能在瞬間就佈置好一切,即便是斐潛可以揮揮手就改變世界,也是需要CD時間,需要回些藍的麼……

    然後在產生了這些變化的過程當中,這些鄉野鄉紳,世家士族都在幹什麼?

    什麼都沒幹。

    或許有一小部分的人察覺到了不對,轉行了脫離了危險區,但是大多數的從事這些老行業,沿用老技術的那些鄉紳士族,等新的浪頭涌動而起將他們撲倒的時候,才跪倒在沙灘上痛哭,唾罵,詛咒,甚至怨恨。

    這是誰的錯?

    就像是看見捕蠅草,然後感慨怎麼會有這麼苯的蒼蠅蟲子自投羅網,轉頭看見捕鼠器,便是笑話說這老鼠要有多傻纔會中這個陷阱,再看見捕獸夾便是哈哈笑着,說這麼明顯的東西竟然還有野獸看不見?然後這些人看見了『山洪危險,禁止入內』的牌子——

    嗯……

    是不是在太原就沒辦法活下去了?

    顯然也不是,農業和畜牧業,依舊是放開的。

    即便是不想要從事那些基礎產業,在手工業這方面,製陶業和釀造業,還有制玉業,制漆業等等,也都是可以的。

    就拿製陶業來說。以陶土製造的壺、罐、盆、杯、爐等等,都是很受百姓歡迎的東西,畢竟不是所有百姓都能買得起銅器或是鐵器來作爲日常用具。這些東西利潤雖說微薄,但是需求量不小,畢竟這陶土器皿,一不小心就容易碎,而金屬器皿一般摔幾下,除了有些印子之外,大半都不會有什麼事情。

    同時,因爲漢代厚葬風俗一時半會減免不下去,所以陪葬所用的陶器也很多。需求量特別大,比如陶土製作的竈,井,奩等日常用具,甚至是成套的樓房,都是消耗品,都隨着主人埋到了地下。這些用來殉葬的陶製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產品類型,除此之外,製陶業還可以燒製建築材料,秦磚漢瓦麼,簡單模式的板瓦、筒瓦等,複雜花紋的瓦當,都銷量不錯。

    只不過是價格低一些,利潤薄一些。

    若是想要高價格,也可以在陶土器皿上創新出一些新式的形狀啊,花紋啊,畢竟科技以換殼爲本麼,絢麗多彩的花紋,肯定比素面簡單的要貴一些……

    但是創造新的形式和花紋,需要費腦子啊!

    還有漆器,玉器等等,也相差不多,普通的利潤薄,要創新麼費腦子,所以整體上來說,即便是太原之地受到了某些產業上的降維打擊,也並不是完全活不下去,想要活得好,那就需要比之前要加倍努力了。

    可是有些人不行,他們覺得,爲什麼他們要努力?他們原先可以活得好好的,活得很滋潤,爲什麼現在就要費勁了?

    這肯定就是驃騎的錯。

    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做的,都活得很好,到了現在驃騎來了,他們活不下去了,難道不是驃騎的錯?驃騎害他們的產業倒閉,害得他們收入降低,害得他們無法繼續大魚大肉,害得他們無法繼續享受着各種宴會的生活。

    有些人是明辨事理的,可是也有一些人只會死死的盯着一件事,不會展開上下聯繫,也不願意動腦筋去想問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