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1637章 天下何爲重
    等到了棗祇匆匆趕來的時候,徐嶽和闞澤的討論依舊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只不過斐潛覺得若是任這兩個人這樣一問一答的研討下去,恐怕到了天黑也未必能夠結束,便不得打斷了兩人的討論。

    “獻歷之事,便交於某就是……”斐潛對着徐嶽說道。

    斐潛大包大攬地對着徐嶽說道,倒也不是吹牛,而在華夏官場上,向來便是如此,小人物無論叫喊得多大聲,都抵不過大人物的一句輕聲細語,斐潛當下也算是大漢朝廷跺跺腳震三震得人物了,說話的分量自然比作爲地方官吏的徐嶽要管用一些。

    劉洪嘔心瀝血的根據太初曆和四分曆,修整了時間上面的偏差,又補充了月相的一些問題,編纂了新的歷法,原本的意思也是要敬獻個朝堂的,可是滿腔的熱情到了許縣之後,卻猛然間發現貼上的是個冷屁股……

    又臭,又硬,又冷。

    許縣之中,一方面爲了前線之事,另外一方面爲了外邦使節來朝,簡直已經是焦頭爛額一般,哪裏有空去管什麼新曆法老曆法?

    所以徐嶽遞交上去的轉抄本,就跟石沉大海一般,無聲無息。等了兩旬之後,徐嶽也覺得沒有什麼效果,便乾脆帶書卷,來了長安,希望找斐潛能夠多少幫點忙……

    見斐潛如此說,徐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覺得雖然自家這個師弟浪費了在學術上的才能,但是多少好歹也算是能幫上忙,於是乎臉上不由得也露出了幾分釋然的笑意,拱手向斐潛致謝道:“如此,便多謝驃騎將軍了……”

    “不必如此,師父之事,便是某的事,何必客氣……”斐潛擺擺手,又說道,“師父真不願意來關中?這山東境內,多不太平……”

    斐潛也想着讓劉洪來關中,畢竟來到漢代這麼長時間了,也就見到了劉洪徐嶽這樣的數學大家,而且還是研究天文這種高等運用數學的人才。不過很遺憾,徐嶽聽了斐潛的話,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說道:“師父年歲已高,行動不便……”

    斐潛默然,良久也是低低的一嘆。

    算起來,劉洪師父怎麼也有六七十了吧……

    在漢代這樣的年齡,都已經是可以拿着柺棍,橫行鄉野,想敲誰就敲誰了……

    當然,按照劉洪的性格,也做不出這樣的魚肉之事,只不過漢代對於老人的優待策略,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年代老年人的稀少和平均壽命的低下。

    要再讓劉洪師父奔波一趟,這一路勞累……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當想到這個方面的時候,斐潛也就只能是表示遺憾了……

    不過更讓斐潛遺憾的,還在後面。

    徐嶽也要回去,不願意留在關中,說是要回去侍奉在劉洪身前,不願意長時間待在關中……

    然後就連闞澤也說想要去追求學術上面的進步,追求遠方的星辰和夜空……

    這尼瑪……

    別的不說,闞澤這個書佐,斐潛還是覺得相當順手的,現在不僅沒能拐來徐嶽,反倒是徐嶽要帶走闞澤,這簡直是……

    但是又不能明面上說不,因爲在大漢的社會道德上,追求學術進步這是正能量,是楷模,是善舉,是值得大大謳歌的事情,甚至有的地方太守聽聞了手下官吏要離職脫產去什麼學習,還要高高興興的批准,表示自己還留着位置,等待其學成歸來云云。

    不過麼,斐潛一眼看到了棗祇,頓時想到了一個主意。原本斐潛叫棗祇來,只是爲了看一看最新的歷法,然後將劉洪編纂的這個新的歷法,加到農學士的課堂當中去,修正一下因爲百餘年來四分曆產生的這種時令上面的誤差,結果現在突發了這樣的情況,倒是讓斐潛覺得可以聯合棗祇的這個方面,做出一些文章來。

    真、文章。

    “師兄,迴歸山陽麼,自然是理所當然,某也不阻攔……”斐潛先安撫安撫,定個調子,然後才說道,“不過麼……師父敬獻新曆于丹階,非爲求名,亦不求祿,乃爲天下蒼生,爲社稷之重也……”

    這種話,徐嶽自然不會反對,而且也是頻頻點頭,表示認可。

    “然……當今社稷動盪,這新曆雖好……等到推行……”斐潛嘆息了一聲。

    這是實話,雖然斐潛有能力直接繞過那些拿着雞毛當令箭的許縣地方小官吏,直接將新曆法遞送到朝堂之上,再假設劉協也是十分的認可,然而想要推廣到全天下,依舊是一個相當苦難的問題。

    因爲劉協根本就沒有多少的力量,而曹操政治集團現在也沒有心思去幫忙做這個事情,對於曹操這一方面來說,解決袁紹纔是大事,其餘的都必須先放到一邊去。

    徐嶽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什麼,最終也是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自然某於關中,將推行此歷,大利於農桑……”斐潛繼續說道,“不過天下之農,非關中一隅也,僅是如此,豈非有損師父一番苦心?”

    “不知驃騎將軍有何良策?”徐嶽雖然是一個數學型的人才,但是也不代表在政治上情商缺乏。

    “重編農桑之書……嗯,便以二十四節令爲題如何?”斐潛朗聲說道,“如今農學分五科,田、禾、葵、果、衣,即可結合新曆,以二十四節令,何時做何事,雕版圖文,刊發天下!方可不負師父十年之辛勞也……”

    當下斐潛設立的農學士,其實就採用後世大學的分科一樣,分爲田、禾、葵、果、衣五門學科,雖然規定一個農學士通過三科就可以申請畢業,但是大多數的農學士都是憋住了勁一定要五科全數學了纔算數,否則好像是要低人一等一般。

    田,自然就是各種田畝之間的丈量、輪耕、細作、器械、漚肥、水利等等的關於土地方面的知識;禾,就是包括粟、梁、稻、豆、麥等等農作物的播種收割備種等等的相關知識;葵就是各種蔬菜,大白菜小白菜還有什麼胡瓜之類的;果基本大多數是樹木,棗、桃、李等果樹;衣服主要是桑和麻的養殖和編織,現在又加入了棉……

    徐嶽聽了,不由得有些心動,頓時沉吟起來。

    斐潛又對着棗祇說道:“今傳農書,或成於戰國,或冊於漢初,皆不符當下時令也……更何況如今農桑器具也大有

    不同,上古多用石,後用銅,今用鐵,亦有差別……故而皆不可取也……”

    這一點,斐潛倒不是在忽悠,而是真實情況。

    春秋戰國時期,以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爲主要標誌,中國的農業生產力在發生了一個飛躍。但當時的鐵農具以小型的钁、鍤、鋤之類爲多,鐵犁數量很少,而且形制原始,牛耕的推廣還是很初步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