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1721章 千尺驚濤
    長安城中,原本是有太學的,可惜在西漢之後,一方面因爲劉秀定都在了雒陽,另外一方面長安在兩漢交替的時候也慘遭戰火,導致很多宮殿都損毀了,太學自然也是無法獨善其身,而後一兩百年的時間之內,長安一直都沒有重新修復太學。

    這一次修建青龍寺,也有將原本太學遺址進行了修繕,原本的大殿什麼的沒有餘力進行處理,只不過在原有太學遺址之上,將廣場重新收拾了一下,修建了一個高高的講臺。

    在太學遺址廣場的西側,矗立着一些石碑,這些石碑是平陽石經的復刻版,因爲雕刻石頭這種工程,在漢代確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事情,所以進展並不快,現在也僅僅是矗立起了三塊高九尺,寬四尺的石碑,在石碑的正反兩面,都用金文,篆文和隸文三種字體刻着經文。

    這三塊,都是刻着《書》,也就是《尚書》。

    如今驃騎將軍斐潛要開辦青龍寺宣論,聞訊彙集了不少的士族子弟,這些士族子弟之中,自然也有一些人對於這個石碑多有微詞,原因無他,因爲在石碑之上雕刻的《尚書》,不是伏生的那個版本,而是魯恭王的那一篇。(本章說注)

    “咦,這不是陳兄麼,怎麼,今天又來臨摹石經了?昨天不是看你已經拓印了一份了麼?”

    “啊啊,見過吳兄……吳兄有所不知,這拓印之書啊,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神韻,失其靈動……所以還是親眼臨摹,方刻得其韻啊……”

    “這麼一說,好像也是哦……”

    “今天說是水鏡先生授講?”

    “正是,正是,早聞其名,今日不意得見,真乃幸事也……”

    一羣人圍在石碑之處,有拓印的,有臨摹的,也有議論紛紛的,不一而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具文者,以文亂綱,具武者,以武亂禁。如果什麼都沒有的呢,就希望能天上掉下來一個什麼系統之類的東西,然後憑藉着系統,就可以讓別人守規矩,而自己可以不守規則……

    這是人的天性,所以今文經才如此的盛行。

    經書傳承,這對於大多數的士族世家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因爲掌握了經書,不僅是掌握了文字,而且還可以用這些經文來捍衛自己,打擊對方,就像是後世喜聞樂見的系統附身一樣,會成爲其個人的防身盔甲和近攻兵刃,但是現在,忽然有人說你這個系統不兼容了,需要更新一個大版本號,否則就不帶着一起玩了……

    對於一般的初學者而言,什麼版本的系統當然都一樣,只要好使就行,等到學會了上身了之後就可以欺負那些沒有系統的,以此來獲取快感,但是對於已經有一套系統的,忽然發現不兼容了,而這麼多年下來,系統附身的快感已經是欲罷不能,斷然失去當然不願意接受,又不肯再走一遍當年的苦路子,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反對版本號更新,意見紛紛起來,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行爲,給官方施加一些壓力。

    或許不能修改版本號,但是多少要兼容麼!加個補丁大家都能接受,這樣一次大更新就要刪除舊系統,重新下載新系統,這麼大的數據量,誰受得了?

    今文經學因爲是多是口授,既然是口授,自然也就南面有口誤,不過口誤之後麼,被人發現了怎麼辦?一些人就坦然承認修改了,而另外一些人則是打死不承認,而且從其他的經文之中開始往回圓……

    所以今文經學之中,什麼微言大義啊就出現了。就像是後世商家必定要註明一個“活動解釋權”一樣,幾乎所有的今文經學的傳授過程之中,都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的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發現問題的人,所以後門極多的今文經學自然更受人喜歡。

    自個兒可以想怎麼作弊就怎麼開掛,別人都只能老老實實的,多爽?因此也就不難以理解有些人公然宣稱“斑鳩”爲“雞”了……

    詩經之中耳熟能詳的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爲士族子弟,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斑鳩和雞的區別?

    要知道士族子弟相互見面,正式的禮節之中,經常要附上一些應和對方身份的動物,斑鳩就是其中的一種,想當年孔子拜見老子的時候,便是懷中踹着斑鳩前去的,作爲一個士族子弟,又怎麼可能連這個都分不清楚?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是畫得太過於抽象,導致老虎象貓,不過將老虎畫成貓,往往都是一方受嘲笑,並不是一件值得大勢宣揚的事情,而指鳩爲雞這樣的笑話,迅速的流傳而開,甚至連一般的小吏都聽聞了……

    龐統雖然知道這個事情,也推測到了背後的意味,但是龐統並不打算親自出面,一來他的年齡比較小一些,華夏之中又向來就有以年歲論高下的慣例,所以出面未必能服衆,二來麼,也有比他更好的人選,比如水鏡先生司馬徽。

    當然,最好的自然是鄭玄,不過就像是王炸不需要一開始就往外甩一樣,留些牌面總是有點好處的,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自然就成爲了當下第一的選擇。

    司馬徽被稱之爲水鏡先生,固然也有他自己自吹自擂的成分在,但是同樣他自己本身的學識也不差,這樣才能在一堆士族子弟之中獲得了承認,否則的話就不是隻有一個水鏡先生,而是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八鏡”先生了,就像是什麼“八駿”、‘八廚”,“八大王”等等名號的士族子弟一樣……

    “水鏡先生,講臺已經佈置好了……”維持秩序的小吏滿頭大汗的小跑過來,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面前恭敬的說道,“隨時可以登臺授講了……”

    司馬徽擡起眼皮,眼眸之中似乎有些精光閃過。當然,也有可能只不過是湊巧的光線反射而已……

    聽聞水鏡先生在太學遺址授講,自然吸引了不少的士族子弟,大約兩百多人圍坐在太學遺址的廣場之上,聽着司馬徽的講授。

    司馬徽高坐於講堂之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的時辰。

     

    ;   不得不說,司馬徽也是有兩三把的刷子的,而且本身嗓門又好,聲線委婉,富有磁性,悅耳動聽,把經書中的論點剖析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講堂中的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或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

    當然,除了坐在司馬徽近處的人之外,遠處的人想要聽清楚司馬徽的聲音,還是多少有些困難的,不過這並不算是什麼多大的問題,因爲除了有大嗓門的小吏在司馬徽講述完一段之後重複誦讀,還有專門的人在一旁抄錄,以免出現什麼錯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