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詭三國 >第1836章 別想,想多就白給(加更)
    溫縣。

    司馬氏的塢堡之內。

    關於驃騎人馬的討論,還沒有結束。

    有的城池類似於關隘,不破城就過不去,而有的城就只是像是一個大塢堡,方便控制周邊農耕,溫縣,就是屬於後者。

    『朗兒,汝不妨帶兩車糧草,送至溫縣……』司馬防緩緩的說道,有些拉耷下來的眼皮之內,卻有一種精光流露。

    司馬朗有些不解的說道:『爲何?前些時日不是才交了徵調?』王圖兵卒要喫喝,自然也是找當地大戶徵調,司馬家當然不能豁免。

    司馬防沙啞的笑了兩聲,說道:『呵呵,屆時不妨陳說厲害……不管驃騎人馬是成是敗,這王校尉當下一個畏戰之罪算是逃不掉了……若逼急了,說不得兵禍鄉野……』

    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王圖來溫縣,其實曹操本身也未必含着什麼好意。

    對於曹操而言,溫縣就像是一塊雞肋一般。

    畢竟如果不能全數控制河洛地區,就顯然距離函谷和雒陽太近了一些,不如山陽多少有些縱深,所以派遣到了溫縣的,也就是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王圖。

    王圖,就像是一個預警的棋子一樣,擺放在了溫縣這裏,就算是損失了,其實也沒多少關係,或者說,讓王圖在這裏,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要讓王圖『損失』在這裏的,結果真碰到了驃騎人馬的時候,竟然只是固守了城牆,明明見到了驃騎人馬繞了過去依舊不做任何動作,這就跟原本派遣王圖過來的本意違背了,所以司馬防才說王圖定會獲罪。

    司馬防叫司馬朗去找王圖表示所謂『善意』,自然也不是純粹爲了討好王圖,或是想要和曹操拉上什麼關係,而是一旦走投無路多半會狗急跳牆,所以還不如先期給些甜頭,至少讓狗覺得不是那麼急……

    甚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動用後續的一些手段。

    經過了司馬防提點,司馬朗明白過來,立刻應答下來,然後去準備了。

    司馬防坐在堂上,沉思着,許久沒有動作,就像是一個雕像一般。

    其實司馬防的憂慮不僅僅是如此,他還在考慮着若是這個事件持續發展下去,司馬家的將來究竟如何的問題。

    雖然說驃騎將軍那邊已經算是押注不少,但是司馬防依舊覺得不能將全數的身家都放到驃騎那邊,但是現在……

    曹操這裏顯然有些提防,甚至將溫縣這裏當成了棄子,這就讓司馬防多少有些心寒,甚至覺得曹操這個人也不過是如此……

    因此驃騎將軍的這一戰,看着似乎只是兩個人之間的相爭,其實關係到了整個的天下變動啊!

    司馬防站了起來,撐着柺杖走到了堂前,望着天空之中的雲朵變幻浮動,不由得低聲感嘆道:『前有驃騎,後亦有驃騎,風起雲動,皆爲一人而動天下者,哎……』

    ……╭( ̄▽ ̄““)……

    此時此刻,感嘆非常的也不僅僅只有司馬防,還有曹操。甚至不僅是感嘆,還有難以抑制的憤怒和被打亂了計劃的不安。

    中路的夏侯淵擅自出戰!

    若是戰勝了倒也罷了,可偏偏是……

    『這個白地將軍!』曹操實在是忍不住,罵出了聲。

    稍微將時間倒着撥動一點,看看究竟在陳留郡內發生了什麼事情……

    夏侯淵如願以償的帶着人馬直奔雒陽,準備進行一次戰前的火力偵察。

    在剛開始的時候,夏侯淵信心十足,認爲驃騎會故技重施,又設立什麼埋伏等着他上鉤,因此夏侯淵甚至都想好了若是真的碰上了這樣的情況,要說怎樣的言辭來打擊對方士氣,鼓舞自家的精神。

    可是夏侯淵萬萬沒有想到,從一開始接觸戰鬥之後,整個的戰鬥走向就完全偏離了他原本的設想……

    迎戰夏侯淵的是趙雲。

    像河洛這種相對於比較開闊的地形上,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在天氣晴朗視野清晰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就被遠方的斥候偵測到,所以當夏侯淵碰上了趙雲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多麼意外,反而有些興奮,高呼着就帶着手下直撲而上,甚至沒有停下來特別整理隊列!

    這就是急行!

    搶在對手整隊之前,就給予第一輪的打擊,然後將打擊的優勢擴大,直至擊潰對手。這種戰鬥的模式是夏侯淵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且在這些時日南北轉戰的時候,都很實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在趙雲面前用了出來。

    可是,這一次,夏侯淵遇上的是趙雲。

    不管是兗州還是豫州,其實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就根本沒有機會騎馬的,不像是靠近胡地的郡縣的人那麼擅長騎術。

    歷史上曹操虎豹騎追着劉備的屁股一陣亂啃,雖然說氣勢也是兇悍,可畢竟也沒能留住劉備的腳步,不是麼?

    因此在先天上,在兗州和豫州招募而來的騎兵,就比雍州和幷州的騎兵要差上這麼一節。同時,不僅是在軟件上,在硬件上,曹操現在的騎兵,比起驃騎將軍的人馬,也是遜色不少。

    尤其是馬鐙馬鞍馬腳掌,這個騎兵三寶,驃騎人馬基本上全數配備,而曹操這邊,依舊還有很多人是用軟馬鐙,甚至還有單邊馬鐙的。

    馬鐙在騎兵發展史上,可以說是一種劃時代的發明,但是並不意味着沒有馬鐙就沒有辦法作戰,甚至沒有大規模的騎兵作戰,在前秦時期,當時還是戰車作爲主要機動打擊力量的時候,就已經組建了所謂的『疇騎』輔助作戰了。國外早期大規模騎兵作戰的記載也不少……

    第二個誤區就在於認爲馬鐙只有硬馬鐙纔是馬鐙,也就是金屬或是木質結構的那種,但是實際上,胡人很早的時候就利用皮革繩

    索來輔助上馬下馬,而跟匈奴幾乎相愛相殺了上百年的漢人,難道就一點都不學?

    顯然不大可能。因此在漢代,軟馬鐙應該是一種騎兵的常備,至於爲什麼在墓葬當中沒有出現,多半是因爲繩索皮革這個東西不能像金屬一樣經得起時間的摧殘……

    第三個認識上的誤區就是覺得馬鐙對於戰將的作用非常大,以至於戰將換裝了馬鐙之後就是武力會突飛猛進,像是猛虎插上了翅膀一般,但是實際上從這些裝備當中獲益最大的,不是原本就騎術精湛的戰將,而是普通的兵卒。

    打個比方來說,馬鐙馬鞍等等可以加成騎術十個點,或是二十個點,反正差不多這個意思,然後戰將的騎術原本就不差,估計大多數都有八九十,頂尖的麼甚至接近一百,加上這些,只不過增益15%左右,甚至更少,比如像是呂布,有沒有馬鐙對於他來說,基本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說一個騎術原本不好,只有三四十數值的普通騎兵,加上這些裝備,頓時就可能提升50%的騎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