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獵寶 >第166章 乾隆粉彩橄欖瓶
    高偉和李明一聽孫中原沒推,很是高興。這年頭兒,誰還差一頓飯,知道你的來意還去,就是很給面子了。

    這兩人,生意上少有合作,不過卻是多年一起玩兒的藏友,只是因爲認識圈裏的高手太少,水平一直不上不下。而且,真正的高手一般也不會輕易幫人掌眼,更不要說點撥了。

    對於普通的古玩愛好者和收藏者來說,要想眼力提升,最關鍵的就是高手點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古玩行裏,真是太貼切了。

    初次請孫中原喫飯(掌眼),兩人都沒好意思拿太多東西,每人只拿了一件。

    而且喫飯之前,也沒好意思請教孫中原,喫飯的當間兒,就更不好意思了,兩人都早早喫完,在一邊閒聊着。

    孫中原一看,也趕緊收了尾兒。

    兩人讓服務員清了桌子,又單點了一壺好茶,關門喝了幾口,孫中原先提出來了,“要是帶了好東西,就一起欣賞欣賞吧!”

    高偉和李明一聽,一起說道,“讓孫老師見笑了。”

    孫中原點了一支菸,“不管好壞,我實話實話,二位能兜住就行。”

    兩人好像早就商量好了,高偉先從包裏拿出了一個粉彩橄欖瓶,放到了桌上。

    橄欖瓶很好理解,形如橄欖。老器型,宋代就創燒了。

    而粉彩,雖然是康熙晚期纔出現,卻是瓷器普及量最大的兩個品種之一。

    在沒有粉彩之前,數量最多的瓷器,當然是青花了,即便在鬥彩、五彩、琺琅彩這些釉上彩出現之後,再帶上黃紅藍綠這些各種各樣的顏色釉,也沒有撼動青花瓷的市場主力地位。

    直到粉彩出現。

    從此,粉彩和青花並駕齊驅,甚至佔據過上風。

    只不過,粉彩的歷史相對較短,實在是沒法和青花相比,所以對圈外人來說,還是知道青花瓷的多。

    即便是對於青花瓷,普通人的認識誤區也還是不少的。比如那首《青花瓷》,誰見過天青色的青花?誰見過青花器的底款是漢隸?

    而粉彩和其他彩瓷的區分,普通人估計也是一頭霧水。其實,只要記住名字裏的一點,那就是一個“粉”字!

    粉彩的顏色裏,是加了“粉”的(一種叫做玻璃白的物質),有濃淡的過度,表現力絕佳,有這種效果的,就是粉彩。這種效果,軟而細膩。

    五彩又被稱爲硬彩,琺琅彩又被稱爲洋彩,粉彩又被稱爲軟彩。

    高偉的這個橄欖瓶,高二十多釐米,上面是枝葉壽桃,褐色的枝,綠色的葉,粉紅的壽桃,一共九個。

    孫中原沒有先看底,大體看了看釉色和彩色,“乾隆的款兒?”

    “對!”高偉點頭,“孫先生真是好眼力!”

    孫中原接口道,“別高興太早,雍八乾九,真的是這樣,仿的也得照這個來!”

    所謂雍八乾九,說的是在繪有壽桃圖案的粉彩瓷器中,雍正朝的,一般都是畫八

    個,乾隆朝的,一般畫九個。

    壽桃是很吉祥的紋飾,加上連枝帶葉,寓意特別好。而因爲粉彩的特徵,能把枝葉的濃淡,壽桃的色彩感覺,都表現得很好,所以,雍正和乾隆年間,帶有粉彩壽桃紋飾的瓷器特別多。

    孫中原說得不客氣,高偉和李明卻都是明白人,這纔是真正幫你掌眼的態度,不含糊。

    孫中原這纔看了看底,六字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這粉彩橄欖瓶,是件高仿。”孫中原乾脆點明瞭。

    這件粉彩橄欖瓶上沒有任何寶光,而且即便不憑藉寶光,孫中原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

    “孫老師能不能詳細說說?”

    “這件橄欖瓶,胎釉很講究,畫工也不錯,寫底款的也是個老手。而且,用皮子去了釉面的賊光,算是一件水平很高的仿品。最大的問題是,彩料還是不夠精細,導致彩上的火氣去得不均勻。這個是技術上的。其實,不仔細看這個,也能看出是一件高仿。”

    “噢?”兩人一聽,嘴裏不由都出了動靜。孫中原喝了口茶,壓壓手繼續說:

    “兩位記住一句話,藝術品,永遠能找到政治上的反映。康熙晚期纔出現粉彩,東西特別少,咱就不多說了。雍正朝的粉彩,要顯得淡雅一些,乾隆朝的粉彩,華麗熱烈,這和他們的統治背景有關係。”

    “這件橄欖瓶,落了乾隆的款兒。但是你們看看,紋飾上透出什麼?舒朗,雅緻,含蓄。這個畫工,可能也想表達一種富麗堂皇,但是他的功力達不到,只能盡力畫得繁縟一些,但是風格上卻依然沒有達到乾隆官窯粉彩的那種感覺!”

    這好像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他們看着枝葉壽桃,便忽然覺得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乾隆時期的瓷器,確實有華麗熱烈的特徵,即便不是粉彩,顏色上也往往不甘平淡。

    乾隆時期,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粉彩瓷器,叫做“百花不露地”,瓷器上密不透風,畫滿了紋飾,找不到一點兒留白的地方。這種瓷器,畫得精細,需要極高的水準和極大的耐心,也反映了一種盛世的政治氣息。

    清晚期乃至民國,也出現了不少“百花不露地”的仿品,但是精細程度就差遠了。

    孫中原見兩人聽得認真,便也沒有藏私,又詳細講了講胎釉彩的一些細微特徵。畢竟,藝術風格和感覺上的東西,要形而上一些。

    這兩人都算是中年人了,但是面對孫中原一個小年輕,認真聆聽,畢恭畢敬。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以孫中原的水平,當他倆的老師,那還真是綽綽有餘。

    “唉,吃藥了!”聽完一個段落,高偉苦笑一聲。

    “沒花多少錢吧?”孫中原問道。

    “這橄欖瓶,我花了二十萬,還以爲是撿了一個漏兒。”高偉應道。

    “乾隆的官窯瓷器,還是立件,二十萬就賣給你,要麼是個棒槌,要麼是把你當棒槌了。”

    “是啊,我這才明白,我這是被人做了局了。”高偉喝了口茶,倒也沒避諱,把事情前後經過說了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