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獵寶 >第255章 棒槌瓶,蛇皮青
    “什麼?三百萬?!這麼小一塊牌子,就算真是永樂年間的,怎麼會值這麼多錢?”

    “永樂宮廷佛作鍍金九宮八卦牌,如果不是鍍金剝落嚴重,還能多值一百多萬!”孫中原道,“古玩的價值,不能用大小和材質來判定,慢慢體會吧!”

    “這就賺了三百萬?”陳丹洋還是有點兒不大適應,“我說,這賺錢也太快了!我要不是不拉你來,豈不是就賺不了了?”

    “你是隻見賊喫肉,沒見賊捱打。有撿漏兒,就有打眼;有賺的,就有虧的。再說了,價值是價值,能不能出手,出手能賣多少,還是個未知數。另外,你要是不拉我來,是你賺不了,不是我。”

    當然,對孫中原來說,還就是光撿漏兒不打眼來着。

    陳丹洋看着孫中原,“拉倒吧!”

    孫中原也看着陳丹洋。

    陳丹洋:“你以爲我能隨便把五大地氣改變的事兒告訴別人?你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運!”

    孫中原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了,他把這個歸結爲吸收了火麒麟髀石的靈氣導致的。

    但是陳丹洋又說了一句話,“你的祖上,或許出過帝王!”

    孫中原啞然失笑,“本來覺得你挺靠譜的,這句怎麼聽着這麼像江湖騙子呢?”

    陳丹洋居然大笑,但沒有再多說。

    “走吧,趁着今天週末,多轉轉。”孫中原擡腳。

    “我說,這撿漏兒也太容易了。”陳丹洋一邊走一邊說。

    “容易麼?爲什麼那個攤主也算是老油子了,卻沒認出來?”

    “這算自吹自擂麼?”

    “算。”

    兩人繼續逛。逛了一會兒,孫中原還真是發現東西了。

    這是一件棒槌瓶,有一尺多高,不算小件。

    棒槌瓶,是清代康熙年間新創燒的一種器型,樣子呢,就像一個棒槌,短直頸,圓折肩,腹部圓筒狀,比較長,下爲圈足。不過,唯一不像棒槌的地方,就是這種器型一般爲盤口,不是直接順頸同口。

    清三代的瓷器,棒槌瓶是很多見的,而且這種器型製作起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後世的仿品也比較多。

    但是這件棒槌瓶,釉色很特殊,是蛇皮青。

    蛇皮青,不是用來形容青的,是用來形容色感和底子的。蛇皮青一般爲比較亮的青綠色,而且底子不均勻,有濃有淡,感覺像是紋路斑點,帶着蛇皮的感覺。

    蛇皮青的瓷器非常少見。如果沒見過,乍一看出現在市場上的東西,很容易當成現在別出心裁創燒的工藝品。

    孫中原跟攤主打了個招呼,拿起了這件棒槌瓶。

    翻底,無款。

    這東西,有個年份限制,最早就是康熙朝的,不可能再早,康熙朝創燒的嘛。

    “這綠釉棒槌瓶,絕對的老東西。”攤主見孫中原看得仔細,笑眯眯說道。

    得,攤主不知道“蛇皮青”,肯定更看不出這是“臧窯”的東西了!

    &n

    bsp; 臧窯,說的不是民窯,而是康熙早中期一段時間,官窯的代表作。

    瓷都的御窯廠,在清三代是很完善的,朝廷都會派駐督陶官。這一時期,當時的工部虞衡郎中臧應選在瓷都入駐的時間最長,所以特被稱爲臧窯。

    臧窯時期,有個最大的特點,史稱“諸色俱備”,什麼顏色都有。不過,最出名的自然不是蛇皮綠,而是豇豆紅。

    如果這是一件豇豆紅的棒槌瓶,那攤主就不會說得這麼不準確了。正因爲什麼顏色都有,所以很難掌握齊全。

    蛇皮青也算是一個代表色,但市面上出現過的器型太少了。而且,蛇皮青這顏色,在歷史上諸多的青釉和綠釉當中,就顯得不起眼了。

    “最低多少錢啊,我看當個花瓶挺鮮亮。”孫中原笑道。

    “我看您是行家,看着給一口兒?”

    “這東西又沒款兒,民窯的東西,還是你叫吧!”

    “您這話說得就不對了,沒款兒,未必不是官窯。清三代的官窯還有不落款兒的呢。”攤主應道。

    官窯瓷器落款兒,大致是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的,所以永樂乃至宣德瓷器,不帶款兒的也不少。但是,到了清三代,官窯款兒已成定製。

    可攤主說得也沒錯,清三代的官窯,的確也有不落款兒的。大致有這麼三種情況:

    一,因爲精益求精,某種器物直到完美試燒成功,才落款兒。之前的試燒出來的,不合格的敲碎。但也有合格的,雖然沒款兒,也保留了下來。

    二,有些常用器物,故意不落款兒。這裏面還有個傳聞,比如康熙皇帝,怕人不小心打碎常用的瓷器,比如茶杯,花瓶,就故意讓官窯不落款兒。瓷器上落着“大清康熙年制”,這要是讓太監打碎了,豈不是把朕的江山打碎了?

    三,有些特殊的祭器。

    這說的是官窯燒造本朝器物的情況。在清三代,官窯還會奉旨仿製古代的經典瓷器,比如仿汝窯。這些瓷器,本來就是沒款兒的,所以仿製出來的,也不帶款兒。

    這件棒槌瓶,很可能屬於第一種情況。棒槌瓶,蛇皮青,都是康熙朝創燒的東西,無款兒試燒的可能性比較大。

    “你說的沒錯,不過咱倆也別討論這個了,給個最低價兒吧!”孫中原當然不會和攤主討論這個,既然他說是“綠釉”,那就是沒認出這是臧窯的“蛇皮青”。

    說實話,攤主雖然懂瓷器,但還真說不出這棒槌瓶的來路,這東西亮閃閃的,看着是挺好看,但是現代氣息也太濃郁了。

    最後,攤主報了個八千的價格。孫中原討價還價,兩人拉鋸了一會兒,最後是三千拿下的。

    這件棒槌瓶塊頭兒大,攤子上又沒合適的錦盒,最後攤主用報紙包了好幾層,用繩兒捆好,孫中原是提溜着繩兒走的。

    走出幾步,陳丹洋便問道,“這東西難不成真是官窯?”

    “不但是官窯,而且是清三代有名的臧窯,缺點就是沒款兒。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款兒也輪不到我來撿漏兒。”

    “臧窯?清三代以人名命名的官窯時期,我只知道唐窯。”

    “嗯,唐窯你要是再不知道,那就不用來逛市場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