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1982 >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悖論
    李忠信坐在汽車的副駕駛的位置,一直微闔着眼睛琢磨着中國這個時候的教育情況。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培養一個大學生對一個家庭而言,既爲國家和社會輸送了人才,也帶動整個家庭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條件上發生進步變化。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在這個事情上呢!李忠信一直就有着他的想法。

    李忠信覺得,這個時候他應該找個機會和大佬們談一談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或者說是滲透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和想法,畢竟後世的先進教育模式比現在的教育模式好了很多。

    只不過李忠信這個時候很難辦這樣的一個事情,因爲他的歲數在那裏擺着呢!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年輕的,才大學剛剛畢業,就張嘴閉嘴的大談教育模式,這種事情,無論是誰也是不會信服的。

    怎麼找到合適的人,怎麼嘗試着把這樣的一種東西和大佬們說出來,這都是擺在李忠信頭上的難題。

    李忠信一直就覺得,中國的啓發式教育存在着一個弊端,就是其實一直到某一個問題的答案通過誘導學生,使他們找到唯一的答案。

    特別是語文的閱讀理解方面,李忠信還記得後世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事情,那就是高考的時候考了一道閱讀的大題,這道題裏面有幾個答案,有着各種採分點,一共閱讀的分數是二十分。

    這二十分的分數相當難獲得,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這種題太難了,而且他們的答案都是錯的,那麼,這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什麼呢?

    有記者帶着這樣的一個問題找到了寫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找到以後,把這個閱讀題給了原作者,讓原作者解答一下,順便說一說原作者當時的想法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讓人們大喫一驚的是,原作者按照他創作這個散文時候的思維解答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結果是什麼?結果這個作者按照批卷老師的答案,原作者只能夠打六分。

    這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成績和程度呢!說明了這個作者的水平遠遠不如現在的那些個學生。

    實際意義上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一種事情,可以說是教育的一種缺失,是那些個出考卷的老師按照他們心中的想法和意願,把莫須有的一種結果和想法做成了正確的答案。

    李忠信還記得有那麼一個事情,有一個作者寫的文章當中,有一段話寫的是,當他擡頭看窗外的時候,窗外下着小雨,過了一會兒,他再擡頭看窗外的時候,窗外又下起了雨。

    當時這個文章的爭議就很大,最後,也是找到了這個作者,採訪這個作者的時候,問作者當時有着什麼樣子的一種心情。

    作者當時就說了,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沒有什麼壓抑的心情,也沒有任何想法,當時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窗外確實正下着雨,而過了好久以後,他再擡頭看向窗外的時候,外面也還是在下着雨。

    作者並沒有因爲這個有什麼思想境界,也沒有什麼想法,但是,到了語文出題的那邊,這個就發生了變化,說這個時候作者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對於這樣的一種情況,李忠信是相當不理解的,一個作者寫出來的東西,作者心中最清楚是怎麼樣子的一個事情,憑什麼幾個老師湊到一起,按照他們的想法搞出來的東西就是標準答案,而且這樣的一種答案,都是具有唯一性質的。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習的思維也是一樣的,很多學生覺得他們的答案應該是對的,因爲他們在思考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是那麼思考的。

    說他們的答案完全不對,那也是不對的一件事情,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想法基本上接近了幾個老師的答案,道理也是其中的那種道理,可惜的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到了標準答案那裏,這個就是錯誤的。

    按照李忠信的想法,語文教學很多其他科目的教學,其實呢!應該算是一個靈動的過程,它是開放的、伸展的、靈活的,不應該有太多的束縛、太多的羈絆、太多的標準。

    只有這樣,學生在這自由天地中才能輕鬆翱翔,愉快吸收,靈活運用,這樣的語文學習纔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而長年對標準答案的要求,正在閹割學生的創造力。

    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要找出火花,找出不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還有創造力和批判式思考技巧。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至高境界,讓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超出。

    而所謂的標準答案,過多地器重學生的記憶功能而忽略了培育學生的思考功能,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直接告訴學生,你就記住了,遇到這樣的題,就這樣答,如果不這樣就扣分。

    學生呢,久而久之,失去了自我,不再敢質疑,某種程度講,成了一個做題的機器。

    在正常情況下,語文考試與文學鑑賞並不衝突,但兩者還是有本質區別。

    按照那些個高考出題的老師來講,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側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文本解讀,標準答案也是需要經過集體討論研究,而按照這樣的要求,文章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

    這話自然有其道理,但語文學習側重的思維訓練和文本解讀,如果連原作者也無法領會文章的要義,確實也有些說不過去。

    這在一個側面表現出了語文閱卷的僵化,標準答案是唯一正解,除此之外任何優秀的,有理有據的理解,甚至包括原作者的思路,都無法得分。

    在李忠信的心中,這個就是一個悖論,是需要國家來進行一定改變的東西。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