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北宋大丈夫 >第519章 五年兩百萬
    華夏對外貿易的歷史悠久,比如說著名的絲綢之路,那是最早的商路。

    而到了前唐中後期時,國事衰微,陸地上的商路被堵住了,於是海商就開始粉墨登場。

    趙光義滅掉了南漢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廣州爲對外貿易的港口,設置市舶司。

    這是大宋對外貿易的開端,及至如今,海洋貿易賺取到的錢已經成了大宋不可或缺的財政收入。

    可大宋現在主要是召集外藩商人來貿易,自家出海貿易所佔比例不大。

    大宋的海船實際上並不差,可商路卻被外藩商人掌握,利潤會被盤剝……

    沈安早就對此有看法,只是趙禎爲帝,許多想法他都不能實施。

    “市舶司那邊還能再弄弄。”

    沈安自信的道:“海外有不少國家,許多國家不許大宋海商前去,只是自家運送貨物前來。這不公平。”

    “你想如何?”

    包拯依舊冷靜。

    沈安說道:“比如說博買,這好倒是好,可卻沒什麼激勵。”

    大宋的對外貿易方式很簡單:你送貨來,先抽解,隨後大宋官方估價出錢買下,這事兒就算是完了,至於被官方買下的貨物,會被統一發賣給大宋商人。

    實則大明以後的對外商貿制度就是在這個的基礎上施行的。

    這種模式利潤非常高,但卻是建立在盤剝本國商人的基礎上實現的。

    而沈安的想法卻是釜底抽薪:“憑什麼他們販賣貨物過來,又帶着大宋的貨物回去販賣?這肉都被他們吃了,大宋卻只是喝湯,這不公平!”

    他的聲音很是激昂,包拯突然打個寒顫,問道:“你是想把那些外藩商人給趕走?”

    沈安詫異的看着他,說道:“這不對嗎?”

    包拯平靜了下來,說道:“你這太狠了。當初太宗皇帝差遣內侍出海,去海外諸國請那些商人來貿易,此刻趕走,名聲還要不要了?”

    “名聲?”

    沈安驚訝的道:“包公,那些商人壟斷了貿易,賺了多少黑心錢?名聲?和名聲比起來,某更想多掙些錢。不說旁的,一年兩百萬貫!”

    他伸出兩根手指頭,包拯一巴掌打掉了一根,說道:“一百萬……”

    目前三家市舶司一年能進賬六七十萬貫,目標定爲一百萬貫,這算是比較穩健。

    “很難。”

    包拯卻認爲這很難:“三家市舶司都做了多年,有什麼能掙錢的他們早就去弄了,這三十萬的差額,你怎麼弄?”

    “好弄啊!”

    沈安輕鬆的道:“包公,只要那些商人站在某的面前,三十萬貫,某就能弄回來。”

    包拯冷笑道:“說的輕巧,你以爲自己能點石成金嗎?”

    “能啊!”

    沈安很篤定的道:“比如說看似簡單的沙粒就能煉成琉璃,還能加工成鏡子。那鏡子纖毫畢現……包公,真的能點石成金。”

    “鏡子?”

    老包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不過卻是銅鏡。

    銅鏡會鏽蝕,所以需要經常磨。

    磨鏡子就是一門很火的職業。

    “對,鏡子。”

    包拯盯着他說道:“撒謊的後果……”

    “絕不敢。”

    沈安舉手道:“此等大事某不會說謊。”

    包拯點頭道:“好,此事老夫應了。”

    三司使的支持會使沈安的成功率更高,可還有宰輔。

    包拯遲疑了一下,皺眉道:“你寫那些東西作甚?”

    小說只是在勾欄瓦舍裏出現的東西,對於士大夫來說連解悶都不夠資格……一句話,這玩意兒就是下等人寫的東西,下等人喜歡的東西。

    沈安乾笑道:“寫着玩。”

    包拯點點頭:“裏面倒是有些可觀之處,不過終究登不得大雅之堂,莫要沉迷。”

    “是。”

    沈安雖然應了,可卻壓根不在意這個。

    他深信一點,不管是小說還是詩詞,好的東西就會受歡迎。

    石頭記能夠風靡多年,自然是個好東西。

    ……

    第二天沈安就去上朝了。

    “臣敢打包票,每年三家市舶司的歲入能有一百萬!”

    沈安不說什麼大宋的危機,因爲任何危機在這羣君臣的眼中都是過眼雲煙。

    大宋都平安多年了,你和我扯什麼危機……當年我們也扯過,結果被打成了豬頭。

    所以沈安直接就說出了條件。

    在目前七十萬貫的基礎上,歲入達到一百萬貫!

    每年多出三十萬貫……三十萬貫是個啥概念?

    當年澶淵之盟的賠款折價也不過是三十多萬貫!

    澶淵之盟時,這三十多萬貫不算啥,而且每年通過榷場都能賺回來。若非出了真宗這個敗家子,大宋現在的家底依舊還厚實。

    等到趙禎時,雖然節儉,但他還是繼承了真宗留下的那一套,於是大宋的財政就越發的艱難了。

    以前不在意那三十多萬貫的賠款,現在卻肉疼的不行。而且重熙增幣之後,每年給遼人的賠款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就更艱難了。

    所以沈安一提三十萬貫,趙禎的眉毛就跳了一下。

    我這個皇帝也沒餘糧啊!

    韓琦也心動了,他看了一眼包拯,說道:“年輕人總是喜歡信口開河。”

    三十萬貫,有了這筆錢,他這位首相就能從容許多。

    曾公亮淡淡的道:“樞密院那邊差錢了,包拯,你何時給?”

    包拯皺眉道:“錢沒有,老夫的命倒是有一條,你便取了去。”

    &

    nbsp;歐陽修乾咳一聲,說道:“一百萬貫,若是能成,你想打斷誰的腿?老夫幫你按着人。”

    從韓琦的‘信口開河’到曾公亮說缺錢,再到包拯說錢沒有,命有一條……這些都是在暗示趙禎。

    官家,大宋很窮,這三十萬貫很重要。

    若是旁人說每年增收三十萬貫的話,不等趙禎說話,韓琦就能飽以老拳。

    可這是沈安。

    大宋有名的財神爺!

    趙禎心動了。

    可等歐陽修問沈安想用這個大功來換取誰的腿時,他只得板着臉乾咳幾聲表示不滿。

    但他還是心動了。

    他不由自主的開始發散思維:這份功勞能讓沈安打斷誰的腿呢?

    他想到了趙允弼,然後搖搖頭。隨後想到在家裏養病,一直癡傻的劉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