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領主 >第1015章 建設華夏帝國1
    西伯利亞剛剛到手,還沒有完全控制,爲了回攏消耗,華夏帝國也只是少量的派遣兵馬和百姓先把那個地方佔住,地廣人稀,一百公里之內不過十來個人,三百公里之內不過兩百來人,只有在一些防禦的節點和大清國和俄羅斯人修建的城池和城堡內纔有上千或者三四千的人口或者駐軍。

    這些人手以每年一百萬的人口遞增着,現在不需要多建設,只需要接受大清國和俄羅斯人原先修建的城堡和城池,定居點就可以了。

    就這張強和內閣估計得接收五年,甚至八年左右才能把所有的,對於華夏國規劃有用的地盤上的大清和俄羅斯人修建的城池,城堡,要塞,營寨,定居點全部接收完畢,那樣人口估計就有兩千萬人了,這麼多年人口開始的糧食和物資需要華夏國供應,五年以後各個定居點的糧食物資都能自給自足了,還有一些原木,毛皮,藥材,以及各類礦產供應商人們交易。

    而大清國在第二年向烏拉爾山脈裏面移動了一百多裏地,放棄了一些還在山腳的城堡和城池,定居點,馬上被新派去的守備旅佔領,並且輸送去物資,建設起一些節點,用於同大清國聯絡和做買賣之用。

    第二年送完物資,又一批民夫被留下來,成爲哪裏的居民,並且遷移了一部分蒙古歸化民在這裏,幫助他們查探清軍動向或者防禦那些逃散的兵匪們襲擊。

    並且由一部分守備旅的士兵被就地解散,然後加入了當地的百姓當中,華夏軍爲了西伯利亞,爲了巨大的疆域,在這隨後的十年裏面,瘋狂的建設守備軍,多達五六百個守備旅,大的八千人,小的三千人,更小的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這次解散的就是多達一百個的北地,東北,山東,陝甘州,以及西域等地調來的移民中組建的一千五百來人的守備旅,這十五萬人將成爲防線上的青壯年,一邊生活,一邊儲備兵力。

    一旦有警,當地的三千人的守備旅就能迅速的徵調這些一千五百人的被解散的青年做兵力,然後加上一些老人和少年,瞬間,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組織一支幾十萬人的大軍,用於抵抗大清國可能的入侵。

    這些被解散的青年會同守備旅和當地百姓開始修建從他們各個定居點到附近定居點的土路,連接起各個定居點來,並且建設一些防禦工事,和營寨,用於抵禦兵匪和大清國的騷擾,馬上和大清國將會從盟友變成潛在的敵人,這點作爲以武立國,以戰起家的張強來說,是重中之重。

    從鄂霍次海到哈薩克草原,長達兩千八百多公里的防線上,分佈着一百個三千人的守備旅,對應的每個點解散一個一千五百人的守備旅,分佈在附近吼着周圍的定居點內,這樣兩千八百公里的防線上,就有四十五萬兵力可用,稍微召集一下,就能組成一支一百萬的兵馬,用於應付敵人初期的入侵,並且向後方四百公里內的野戰軍守備師,七個野戰軍守備師求援。

    守備師不是滿員的,他們也是解散了三分之一的兵馬在當地,然後把三分之一的兵馬分駐各地,只有三分之一的兵馬才集結起來,留一半守備城池,一半作爲機動力量隨時可以召集,不召集的時候用來監視那些修路的,或者設置的關隘或者收費站駐紮,成爲屯田兵團,這些兵力總共只有三分之一能領到軍餉,三分之二得自己過日子,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前期花費太大,而且後期要維護這一百萬兵力耗費巨大,不得不知發四十萬兵力的軍餉,然後讓其他人轉爲半民半百姓,平時爲民,戰時召集起來訓練一兩個月,然後投入戰鬥。

    這樣的模式在西域也是這樣實行的,西域的疆域更加廣,貼近裏海,到達後世的伊朗邊境,同印度接壤,深入孟加拉海,然後向上延伸到波斯灣,從波斯灣往回到安達曼島,從安達曼島到印尼,從印尼到澳洲,從澳洲回到了日本海,從日本海到白令海峽,這是多麼廣漠的疆域啊。

    華夏軍派遣了三百萬兵力打下了這麼大疆域,卻需要一千二百萬兵力守備,這些兵力就只能發三分之一的軍餉,然後其他一半屯田,半民半軍,一半解散成爲百姓,召集的時候是民兵,訓練以後是守備軍,戰爭的時候全是野戰軍。

    就這得開四百萬兵馬的軍費,以及二百萬兵馬的一半軍費。隨着各個總督區建立,張強將先前跟隨自己的心腹戰將,或者文官,功臣,全部封到了總督區,讓他們給華夏守備本土,核心區。

    等於是在華夏國周圍套上了一個安全的保險閥門,一旦敵人進攻,那麼先打的是總督區,就可以從核心區調集兵力,支援總督區。

    而隨着安穩的日子長久,已經十年沒有戰爭的呂宋島,東南亞各州,日本蓬萊島,遼東,遼西等州正在被升級爲一級總督區,如果再有十年沒有戰爭,並且物產豐富,自給自足,能給核心區交稅,並且反哺核心區,總督區就會撤銷,將這些地區併入核心區,華夏的疆域纔算真正的擴大。

    現在的疆域只不過比後世那張地圖多了幾百平方公里而已,現在還不算圓滿。

    現在在物資迴流國內,人口素質逐漸提高,移民不再往外走,很多百姓已經穩定幾年的情況下,核心區重新恢復了穩定,並且開始歌功頌德,百姓的滿意度越來越高,出行的速度越來越快,士子佳人正在像後世那樣變多,經濟越來越繁榮。

    核心區的核心區,金陵,燕京,西京,武漢,已經修建了聯通在一起的馬拉鐵路環形線路,馬拉鐵路也開始升級改造,從原先只能拉着兩輛馬車,兩匹馬,載客不過四十來人,行走十五里地,然後換馬,換車,到後來行走三十里地,換馬換車,升級爲三匹馬,四輛車,乘坐六十多人,行走五十里地換馬換車,這樣短途旅行,耗費不小,用處不大,比起馬路上跑的單匹馬,單輛車拉個十來人的速度要慢很多,而且運送貨物在速度上也不是很快。

    到後來的四匹馬,八輛車,運送八十五到一百人,行走七十五里地,換車,其實七十五里地已經是普通的華夏帝國人出行的極限了,只有公務車,或者是官員乘坐,軍車乘坐,貨物運送纔會越來越在乎拉的人和拉的貨物多不多,快不快,普通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的。

    本章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