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達人秀 >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
    此時,崇禎的心裏早就樂開了花,充滿喜悅之情,像冷曉磊這樣的死忠又木訥之人,在這裏遇到,和撿到一塊寶,有什麼區別

    就像李若珪猜測的那般,之所以百般看似推脫的言語,又是威脅,又是好意相勸,這一切都不過是他崇禎的試探,試探冷曉磊的忠心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最不缺忠臣,也不缺少能臣幹吏,最缺少的卻是死忠之人,還沒有多少頭腦,心裏只有自己的命令。

    “好了,冷曉磊,你也回去收拾收拾一下,與家人話別,明天與朕一起返回京師,至於具體什麼差事,到京之後,再講吧~”

    “是,皇上,那末將就先行告退了。”

    望着兩人離去的背影,崇禎的臉上掛着春風得意一般的笑容,摸了摸下巴,不禁回想了一下此行微服私訪的收穫,不禁暫時緩解了朝廷財政的問題,更是增加了以後的財政收入。

    當然,最大的收穫還是,找到了解決大明諸多弊病的突破口

    將所有的矛盾與衝突緩和,從而贏得一個喘息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裏,逐漸收攏兵權,掌握軍隊,更是組建屬於自己的直系部隊,對自己絕對的忠心。

    時機一旦成熟,手中握有大明大部分的軍權,就可以使用雷霆手段,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而這個時間段不會太長,短則兩年,長則五年。

    而緩解矛盾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拿諸王開刀,釋放一部分土地,讓一些百姓擁有田地的同時,將藩王的財富充實國庫,足以維持朝廷五年內的各種花銷。

    畢竟,那些富可敵國的藩王,不僅有大量的田產與錢糧,還握有一筆不菲的隱形資產,那就是或多或少的收稅權,而將這些收稅權重新迴歸爲國有,朝廷的財政又多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所以,崇禎自信,在未來的收攏軍權的過程中,他不必再爲錢糧的事情而發愁,只要缺錢了,就挖幾個“寶藏”,削去幾個藩王。

    這樣做得風險最低,阻力最小,最大限度的不觸碰那些絕大多數士紳的既得利益。

    而且,那些藩王和砧板上的魚肉沒有什麼區別,拋開他們的皇室宗親的身份,根本就是一個富戶,對於幾乎是與世隔絕的他們來說,面對朝廷的磨刀霍霍,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餘地和能力,只能躺着挨宰。

    崇禎笑了,笑得很是輕鬆,笑得很是隨意,猶如春風拂面一般,顯得很是燦爛,隱隱還有一些壞壞的感覺,對於向“族人”下手,沒有一點的愧疚和負罪感,反而還很胸懷坦蕩。理所當然。

    此刻,就像繪製了一副錦繡藍圖,就浮現眼前,還出自於他“崇禎”之手,原本破破爛爛的殘圖,被他一點一點地修復回來,再現往日的壯麗山河,優美風光。

    事情還未做,還未成功,崇禎的心裏就已經升騰起了一股無以倫比的成就感,四肢輕盈,頭腦愉快,滿面笑容。

    數日之後,京城內的大明日報社,

    在社長的辦公屋子裏,只見,黃宗羲端坐在書案旁,一臉的平靜之色,雙手捧着一份文稿,正在仔細的研讀,而對面就站着兩個年輕人,一個在後世與黃宗羲齊名的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顧炎武,另一個正是赫赫有名的明季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

    不管是黃宗羲,還是顧炎武和陳貞慧,在青史之上,都是滿腹經綸、赫赫有名的佼佼者。

    此刻,相比於另外兩人的平靜之色,隱隱還有一絲笑意,縈繞於嘴角,年齡最大的陳貞慧卻是一臉的焦急之色,話語更是蘊含着滿滿的不安。

    “社長,這篇稿子委實過於大膽了,居然將矛頭直指皇室宗親,言語之犀利,雖處處直指要害,點明福王與唐王守衛累累罪行,幾乎是人神共憤,卻也在映射其他藩王,將會挑起所有皇室宗親的怒火。”

    “一旦這篇報道發出去,不啻於在平靜的湖面上丟進一塊巨石,將會引起軒然大波,咱們大明日報將會處於風口浪尖上,陷入風暴的正中心,將會面臨來自於各方的壓力和威脅。”

    “別的暫且不論,就拿福王來說,一旦將其罪行揭露出來,昭告於天下,等同於將事情做絕,徹底將兩位王爺的後路堵死了。”

    “衆所周知,福王的親生母親,乃是鄭皇妃,而鄭皇妃於當今的皇后有大恩,不管是身份地位,還是個人恩情,如果鄭皇妃插手福王之事,怪罪下來,絕對不是咱們這些無品無階的讀書人所能承擔得起的。”

    聽到陳貞慧近乎於喋喋不休的嘮叨,充滿焦慮和不安的話語,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試圖說服自己,不要發表這篇稿子,不管是身爲社長的黃宗羲,還是年輕的編輯顧炎武,神色依舊是恬淡而自然,沒有絲毫的不耐煩,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滿不在乎的樣子。

    黃宗羲終於研讀完了那篇稿子,緩緩擡起頭,迎向陳貞慧那迫切的目光,將其彷彿永無止境的嘮叨給打斷了,並且慢條斯理的反問道:“陳主編,如果事事都是這麼畏畏縮縮,看人上菜,發表相應的報道,不想幹得罪人的事情,大明日報還有何存在的意義”

    很顯然,陳貞慧聽出了黃宗羲的弦外之意,隱喻自己爲人過於圓滑,做事過於世故,臉上不免現出一絲尷尬之色,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剛想要說些什麼,化解自己的尷尬處境,而黃宗羲那平靜的聲音再次迴盪在屋子裏。

    “皇上之所以成立大明日報,之所以投入那麼多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啓用的編輯和主編,絕大多數都是咱們這樣的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目的何在”

    “爲得無非就是鍼砭時弊,曝光天下許多的不公,以及看中的就是咱們這些人的血性,屬於年輕人的那種敢寫敢幹的精神,將人情、黨爭看得極低,將朝廷與百姓的利益看得更重,凌駕於其他利益之上。”

    “何況,暫且不論這篇文章是誰寫得,匿名與否,裏面的內容乃是事實,咱們大明日報只不過將其發表出來,有沒有觸發國發家規,有何可懼之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