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達人秀 >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
    “貝勒爺,如果是正常情況,確實是如您所說,憑那些商人的實力,暗中培植起來的私人武裝,真得打起來,就算是當地的城防營,也拿他們無可奈何,更不用說全部被捉”

    “那,範先生,爲何會出現那種情況”皇太極忍不住地問了一句,隱隱有着急切與催促之意。

    “啓稟大汗,查抄與逮捕範永鬥他們,乃是大明朝廷密謀已久,有着詳細的行動計劃,事前,不僅從其他地方調去了一支精銳部隊,在城外嚴陣以待,更是有大量的錦衣衛混入城中,趁着他們不備之時,悍然發難,範永鬥他們的私人武裝幾乎沒有發揮到絲毫作用。”

    “而且,整個密謀過程,明廷做得極爲謹慎,事前居然沒有一點的風聲走漏,就好像臨時起意一般,範永鬥他們根本沒有一點的防備,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呢,一家老小就被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給全部抓住了。”

    “由於範永鬥他們全部被抓,羣龍無首、沒有人指揮的私人武裝,就變成了一羣羔羊,沒有做出任何的抵抗,就全都繳械投降了。”

    經過范文程的這一番講述,沒有一個人再抱有一幻想,如此情形,那些山西商人就沒有一點逃脫的可能。

    此刻,就算是一個再如何愚魯之人,反應再如何的遲鈍,也明白,這件事情有多麼的嚴重,將會意味着什麼

    買不到東西,可以忍一忍,可是,一旦失去了關於中原的消息,明廷的各種消息,是一個什麼情況,後金的處境將會非常不妙,甚至於還很危險。

    雖未挑明,但衆人的心裏很清楚,之所以屢次抵擋得住明軍的攻勢,女真人強悍的作戰能力只是一方面,主要還在於,對於中原的局勢把控和了解。

    確切的來說,就是事先知道了明軍的行動,知道了明軍將領的計劃,後金才能夠從容以對,以優勢兵力,集中攻擊明軍的薄弱之處。

    否則的話,後金總人口不過二十萬左右,加上蒙漢,兵力也不過十萬有餘,怎麼可能擋得住明軍的大舉進犯

    凡此種種,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這些人,對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有着極爲深刻的瞭解,更是奉爲行動準則,變成了一種習慣。

    若是對敵人的情況一點都不瞭解,猶如聾子、瞎子一般,後果將會有多麼的惡劣,可想而知,而又難以相信,讓人心驚,讓人不安,讓人心中忐忑。

    一時間,汗庭裏面的氣氛再次變得死氣沉沉起來,每個人的心情都是那麼的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真是沒有想到,崇禎這個黃口小兒,年紀輕輕的,居然就這麼厲害,就有如此手段,多少年了,好久沒有聽說過大明動輒就滅人滿族,就連別人的親朋好友也不放過,一下子還不是一兩家,而是整整八家,這份鐵血手段,還真是罕見。”

    “還有這份眼光與心思,真夠毒辣和敏銳的,咱們與範永鬥他們之間的關係,暗中的往來,數十年沒有被人發現,就連天啓和萬曆都沒能察覺,才登基不過兩年,居然就發現了,那麼短的時間,就掌握了那麼多的證據,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最爲關鍵的是,就是這份深沉的心機,讓人心驚,居然藉助山西商人的風波,極大地震懾了中原的那些士紳,利用輿論,逼迫他們繳納和補繳稅款,讓人不佩服都不行。”

    猶如自言自語一般,說這些話之時,代善的神色分外凝重,更有一絲憂慮縈繞於眉宇之間。

    通過情報,範永鬥等人遞送的情報,皇太極對於中原的情況極爲了解,山西八大商人風波,被滅了滿族,他關心的不僅僅是後金在關內的情報徹底被摧毀,再組建的話,將會非常的困難,費時費力。

    皇太極主要關心的還是,因此而衍生的諸多效應,大明之弊,人人都說是在黨爭,而他卻不然,認爲這一切的根源所在,而是那些士紳,通過個人或團體的影響力,影響着大明朝局的發展。

    不難想象,一旦士紳被收拾的服服帖帖,老老實實地做小老百姓,崇禎今後的施政,將會更加的通暢,得心應手。

    至於那些整飭軍紀、土地改革等等,都不過是一時的治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只要是明君當政,一心志在強大大明,再有足夠的耐心,假以時日。完全可以辦得到。

    所以,聽到范文程的這番話,相比於代善的震驚與感慨,皇太極更加關心的卻是崇禎這個人,通過之前得到了種種消息,分析崇禎這兩年的施政,這個年輕的皇帝是一個極爲恐怖的存在

    根據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一個令人心驚的結論,皇太極相信,如果大明一直都是由崇禎當政,在以後的日子裏,後金的處境將會倍加艱難,越來越不好。

    “貝勒爺,在範某看來,恐怕這些事情並不是出自於崇禎之手,而是在他的身後,另有高人存在,暗中幫忙策劃着。”

    范文程突然來了這麼一句,使得衆人的心中一動,似乎是被點撥了一般,皇太極的眸子裏更是點點光芒閃爍,一旁的鰲拜更是猛地一拍大腿,粗聲粗氣道:“是啊,範先生說得有理,就算是崇禎那黃口小兒,從孃胎裏就開始瞭解大明政事,對於那麼的弊病,也不可能那麼的清楚啊”

    “何況,自從其祖父萬曆皇帝之後,還有其父明光宗、其兄明熹宗,儘管這兩位都是短命皇帝,前者登基不過一個月,後者執政不到七年,崇禎又怎麼可能知道,他會成爲大明的皇帝”

    “如此短的時間裏,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少年,能夠扳倒魏忠賢,有效地壓制黨爭,就算是妖孽般的天才人物,表現也不過如此,怎麼可能還有後續的一連串明智之舉”

    “在崇禎的背後,如果說沒有這麼一個人,爲他出謀劃策,制定相應的行動細則,打死我也不相信,登基之時,不過是十六歲,登記之前,從未離開過京城,這麼一個少年,能夠做到這些驚人之舉,幾乎沒有犯錯的地方”

    然而,鰲拜的這番出言之語,看似無心,看似大大咧咧,看似是一時的有感而發,卻給衆人以極大的啓迪,由不得皇太極不得不深思,考慮存在這種可能。

    畢竟,崇禎的表現地太過妖孽,妖孽的幾乎令人髮指,令人感覺,這不像是凡人所爲,而是出自於神人之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