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達人秀 >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
    這個時候,代善已經冷靜了下來,神色也變得陰沉無比,就像皇太極一開始的神情那般陰翳,很是難看,後者張了張嘴,還想說什麼,卻被他給打斷了。

    “大汗,我明白了。”

    說出這句話之時,就好像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耗盡了所有的心神,代善有一種虛脫的感覺,又感覺身體又是那麼的疲憊,看向皇太極的目光也黯淡了許多,一想到後金現在的處境,身上就涌現出了某種莫名的力量,進而掙扎着張了張嘴,近乎於咆哮的補充道:“不僅要和大明議和,還要越快越好,不然的話,可就一切都晚了。”

    “嗯”

    皇太極輕嗯了一聲,卻只是一個字迴應,再多的反應也就只是在那一瞬間的重重一點頭,以示強調。

    皇太極當然明白代善的意思,形勢爲何那麼的危機,對於和談爲何那麼的迫切,原因都在於,與大明議和成功與否,就好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關乎到後金的形勢發展,後續走向。

    一旦和談失敗,無疑,不僅會使得那些蒙古部落失去信心,聯盟不再,也會直接關係到女真族的內部穩定問題,會不會再分裂爲三個女真族羣,建州女真、東海女真和西海女真。

    要是真得到了那種地步,發生了最糟糕的情況,後金可就真得成爲了末流小國了。

    毫無疑問,一旦真發生了最壞的情況,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引起一系列的變故,而這樣的變故,將會是越來越嚴重。

    與此同時,遼河套的插汗浩特城,卻瀰漫着一種喜悅的氛圍,而王庭之上,這種喜悅的氛圍,顯得更加的濃郁,尤其是隨着一名名士卒的彙報,坐於上方的林丹汗,早就是喜笑顏開。

    “啓稟大汗,根據建州的探子來報,明軍大舉進犯建州,雖然只是小股的騎兵,卻多達幾十支,總得加在一起,最起碼有五六千的兵力。”

    “啓稟大汗,根據後金的密探來報,女真族之中的西海女真和東海女真的殘餘部族,死灰復燃,漸漸有着獨立出去的架勢,女真族有着再次分裂的可能。”

    “大汗,與後金聯盟的那些蒙古部族,內部的爭執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中小部落,已經開始着手準備,尋找出路,離開那所謂的聯盟。”

    然而,儘管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王庭裏的氣氛不僅沒有越來越向好的方面演變,反而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大殿裏形成了兩派,觀點不一,爭執不下。

    “大汗,奴才覺得,咱們應該攻打皇太極的那些盟友,趁其無暇分身之際,進一步地吞併那些中小部落,壯大咱們的實力,同時也是斬去皇太極的左膀右臂。”

    “大汗,奴才以爲,咱們應該直接攻取後金的老窩,只要皇太極被俘,或者被殺,不管是哪一方所爲,皇太極的那些盟友都是不攻自潰,咱們回過頭來,再收拾他們,可謂是輕而易舉,將會省事兒的多。”

    “父汗,兒臣還是以爲,應該先攻取那些蒙古中小部落,一統蒙古,這可是您一直以來的夙願”

    漸漸地,面對衆人爭論地熱火朝天,幾乎於面紅耳赤,這副熱鬧的場景,林丹汗不僅絲毫高興不起來,神色反而愈發的冷了下來,漸漸歸於平靜。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說,長子額哲的話語,正中林丹汗的軟肋,使得他想起了一些陳釀往事,初登大位之時的理想,最想做的事情。

    一統蒙古諸部落,再現蒙古帝國的強大與輝煌,沿着成吉思汗的足跡

    毫無疑問,只要是一個蒙古人,尤其是像林丹汗這樣的人,有着黃金家族的血液,乃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更想沿着成吉思汗的腳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成就英雄般的人物,再現傳奇。

    先是一統蒙古各族,建立強大的蒙古帝國,隨後就是東征西討,南下北上,征服周邊各國。

    從林丹汗的兩個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和“林丹呼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便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他的偶像,更想恢復成吉思汗的霸業。

    這個時候,林丹汗的眼睛微眯了起來,眸子中綻放出熾烈的光芒,當其他人還在爭持不下之時,他卻輕聲說道:“先吞併那些中小部落,然後再攻打後金。”

    突兀的話語,幽幽地談吐,使得衆人爲之一愣,轉瞬就反應了過來,剛想要附和,恭維一番之時,卻再次被林丹汗那幽幽的話語給打斷了。

    “如果和大明形成掎角之勢,攻打皇太極,咱們要想進入建州,勢必,就不得不借道遼東,從鐵嶺和安樂州,才能進入建州。然而,從這些日子的種種情況來看,大明對咱們的戒心極重,想要借道的話,幾乎是不可能。”

    “而且,就算大明答應了,咱們可以借道鐵嶺或者安樂州,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咱們的大軍,隨時都有可能背腹受敵,被明軍截斷後路。”

    “更何況,這樣攻打皇太極的話,就算沒有這些後顧之憂,但獲得地盤,也無法和遼河套連成一片,只能白白的便宜大明,咱們卻一無所得。”

    一時間,衆人腦海裏出現了一個畫面,遼東的疆域有一個西北的突起區域,也就是鐵嶺和安樂州,正好將遼河套與建州隔離開來。

    無疑,先攻取其他的蒙古部落,自西向東,緩緩向建州推進,最爲附和察哈爾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將獲得的地盤連成一片,才能真正地成爲自己的,這已經不僅僅是爲了一統蒙古諸部落那麼簡單,而是從實際出發,更加的務實。

    這是一種思維轉變,也是衆人樂見的林丹汗的變化。

    思及於此,在大部分人的眼裏,林丹汗變了,變得更加的務實,行事更加的講究謀略,而不是像過去那般,全憑個人的好惡,任意吞併那些蒙古部落,這也致使了察哈爾部的八個鄂托克的背叛,除了被林丹汗強勢吞併,不是轉投到後金,就是逃到了漠北。

    在這一刻,衆人看到了一種希望,察哈爾部再次崛起,一統蒙古的可能,儘管明軍勢大,是整個東北局勢動盪的幕後推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