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達人秀 >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
    一個又一個的新詞語出現在他們的視線裏,浮現在腦海中,不斷地激盪着他們的內心,開拓着他們的視野,增加新的認知,對於官員的選取與任免,有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手機端 m..

    同時,又與已有的觀念發生碰撞。

    以投票的方式,從而得知百姓對父母官的滿意度,若是滿意度不超過六成,就算沒有任何的過錯,也沒有繼續留任和升遷的機會。

    簡而言之,用一句話來形容,崇禎所提出的這種吏制,更加註重官員的實幹精神,能否以百姓的切身利益爲主。

    說白一點,對於基層官員的任免權力,朝廷進行了一定的下放,讓普通百姓具有一定的權力,可以決定現任的父母官能否留任和升遷?

    毫無疑問,只要肯爲百姓幹實事兒,爲百姓着想,滿意度自然可以達到及格線。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官員必須效忠皇上,忠於大明,官員的任職,還是要由朝廷來提名,提出候選人員,然後,纔是百姓投票選舉。

    這一刻,以周道登爲首的內閣成員,深深地爲崇禎的構思所震撼到了,看得那是一個目不暇接,思緒出現了短暫的混亂,亦或是震撼於圖紙上的內容而無法自拔,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尤其是身爲左都御史的李邦國,相比於其他的反應,可要精彩的多,精神抖擻,神采連連,那猶如鷹隼般的眸子裏,光芒閃爍,流彩四溢,隱隱流露出澎湃的激動之意。

    實在是,這圖紙上的構思,與他上書的那十條建議,向萬曆皇帝提出的用人辦法,有着不謀而合的味道,有着太多相同或類似的地方。

    唯一不同的是,崇禎的這一個構思,對於用人辦法,改革地更加徹底,更加的全面,同時吸收了考成法和他那十條建議的優點,進行拓展和延伸。

    不過,對於百姓代表制度、選舉機制,李邦國又有一些心有慼慼然,並不是很認同。

    畢竟,固有的觀念使然,經過數十年儒家思想的薰陶,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乃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父母的性命與前途,又豈可受“子女”的牽制和制約?

    這樣的制度,隱隱間,有着鼓勵人們悖逆人倫的味道,實在是爲讀書人所不喜,有着心上的某種膈應感覺。

    這個時候,不只是李邦國,禮部尚書劉鴻訓也懷着同樣的想法,有着相似的感覺,在其他人還在揣摩和消化圖紙上的內容之時,他卻忍不住地問道“皇上,這種對官員的考覈方式,是不是有一些過於粗糙,有違常理了?”

    如此直白的問話,近乎於是在冒犯一個帝王的威嚴,聽得其他人都是心裏一驚,崇禎卻只是微微蹙眉,並未多說什麼,還擺出了一副傾聽之狀,一副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的架勢,看得衆人暗暗直流虛汗,一陣後怕。

    顯然,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句反問之語,只是劉鴻訓短暫的停頓,並未結束,還有後語。

    “在太祖皇帝創建大明初期的時候,就曾經賦予過百姓相同的權力,可以糾劾貪官污吏,直接將貪官污吏扭送到京城,不必承擔任何罪責。”

    “可是,百姓雖然淳樸,卻也有着不少的敗類,存在着許多的刁民,以此權力,反而誣陷一些官吏,從而好訛詐和勒索一些好處,不聽當地官府的約束和管理。”

    “因此,由於刁民持續增多,搞得地方衙門混亂不敢,許多的舉報都是捕風捉影和惡意誣陷,也是因爲這些,這種政策並未持續多久,就被太祖皇帝給廢除了,實在是百姓的素質參差不齊,良莠不齊。”

    崇禎聽得很認真,神情也已經恢復了正常,對於劉鴻訓的這番話,雖然有搬出老祖宗壓自己之嫌,但崇禎並不生氣,而是極有耐心地解釋了起來。

    “劉尚書,看來,你並未喫透朕所寫的這些,也沒有完全理解朕的這些構思,所謂的百姓代表制度、投票機制和信訪等等,賦予百姓的那些權力,並沒有執法權,只是使得他們的舉報更加暢通無阻,不至於讓人壓下而已。”

    “而且,以往之時,從前的考成法,先不說已經流於形式,單單是其內容,就太過於侷限和單一,,並不能形成有效地考覈,只是以有沒有完成任務,作爲考覈標準。”

    “朕的這種考覈方式,可是將民意放入其中,說白一點的話,就是官吏的施政,能否讓絕大多數的百姓滿意?在任期間,官當得是否合格?”

    “傳統的糾劾和監察官員,都是自上而下,這也就形成了一種現象,一種官場風氣,媚上欺下,壓榨百姓,而無所顧忌,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考覈,也沒有放在心上。”

    “如果按照這種考覈方式,百姓有一半的權力,決定他們的升遷與去留,能否繼續當官,他們就不得不好好治理地方,也要討好百姓,而百姓有沒有執法權,朝廷又取消了風聞奏報之策,就可以杜絕刁民惡意報復,蓄意誣陷。”

    聽着崇禎的侃侃而談,更加簡潔的描述,再結合圖紙上的內容,儘管只是初步瀏覽,還未深入研究,但衆人已經聽出了大概,崇禎構思的精髓之處。

    當然,對於所謂的信訪制度,也算是弄明白了,就相當於將“告御狀”合法化,一般化,便於百姓的伸冤,也是制約貪官污吏的方式之一。

    自上而下的監察制度,上級幾乎決定了下一級官員的升遷與去留,這也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下級官員不斷地討好官員,而枉顧民意,一心只想往下爬。

    若是按照崇禎提出的這種吏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重機制,就可以最大化地壓縮那些貪官污吏的投機取巧空間,不能只媚上,還要討好百姓。

    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一個相對平衡點,使得官員只能幹實事,爲百姓着想。

    這個時候,如此這般不厭其煩地解釋的過程中,崇禎的心裏還在向着其他的事情,不僅要引入後世的這些制度,在適當的時侯,還要廢除科舉,實行公務員考試製度。

    /50/5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