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達人秀 >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
    崇禎的反應雖然有一些冷淡,但是,瞬間就意識到,李邦國的這個建議,根本就是上書萬曆皇帝的那十條建議的精髓之處,說白一點的話,意思就是官員的出身,不應該只注重個人的資歷,而應該是放在能力方面。 .

    當然,這番的言語,也是正中崇禎的下懷。

    有着歷史學者的靈魂印記,崇禎當然知道,翰林院出身的那些官員,說好聽一點,是學識淵博之人;難聽一點,就是讀書讀傻的書呆子,十年的寒窗苦讀,又在翰林院做編修,實際又是讀書,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

    在翰林院做編修之時,雖然也會看一些衙門的行文,學習那些處理公文的範例,猶如上任前的實習,確切的來講,是上任前的培訓,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的。

    但是,這種培訓的週期,持續了幾年、十幾年,就反而不好了,使得翰林院出身的官員,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成爲了他們的短板。

    說白一點,就是這些學識淵博的官員,有一些好高騖遠,有一些眼高手低,不能體會到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僅就個人的施政能力而言,遠遠不能和那些一腳一個腳印、從最底層升遷上來的官員相比。

    高屋建瓴,對於翰林院出身的官員而言,看似是一種褒獎,但實際之上,卻是滿含貶義的嘲弄,並不是在誇獎。

    何況,翰林院出身的那些官員,缺少一種歷練,一上來就是身居要職,鬧出笑話,也是在所難免,這倒也不算什麼,關鍵的是,貽誤了政事,很有可能會因爲粗心大意、不瞭解民情,而造成很大的亂子。

    職位越高,相應的後果就越大,就會有更多的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用後世的一句話來形容,在翰林院待久的那些官員,沒有在地方呆過,也沒有處理地方政務的經驗,他們已經脫離了羣衆路線,提出的一些建議,往往是不切實際,看似合理,實則卻是過於想當然。

    “皇上,老臣也贊同這樣做,同意李御史的這個建議,將圖紙上的吏制改革方案,進行一定範圍內的縮減,汲取其中的可用之處,在縣級推行。”

    就在這個時候,李國邦的話音剛落,首輔周道登也站了出來,緊接着附和了一番話之後,卻是話風一變,轉而說道“可是,皇上,以老臣之見,就算朝廷真得要推行這樣的吏治制度,也應該延緩一段時間,最起碼也是要在裁撤兩京制,天下的行政區劃分好之後。”

    此刻,輪到李邦國震驚了,在前段時間裏,傳得沸沸揚揚的那個消息,皇上準備裁撤掉南京的都城身份,裁撤掉相應的朝廷中央機構,居然是真的。

    而且,還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毫無疑問,一旦朝廷宣佈這個消息,撤銷南京的帝京資格,勢必會引起軒然大波,若是在這個時候,再推行這種吏治制度,必然會激化許多矛盾,也會增加更多的阻礙,反對的聲浪也更大。

    當然,不僅是李邦國,還有崇禎,也意識到這一點,並聽出了周道登的弦外之音,這位內閣首輔,也同意這樣做,真心實意地贊同這個吏治制度。

    “嗯,行,周閣老,朕準了,延緩這種吏制改革,最起碼也要等到廢除兩京制,大明的行政區完全劃分好了之後,再予以推行。”

    聞聽此言,周道登那爬滿歲月滄桑的面容之上,緊張的神情,明顯爲之一鬆,緩和了許多。

    “謝主隆恩!”

    崇禎輕嗯了一聲,以示迴應,沒有再理會周道登,而是轉移目光,放到了神情有一些呆滯的李邦國身上,爽朗地又說道“李愛卿,朕也準了你的這個奏請,日後再選拔內閣輔臣之時,相應的官員,不必有在翰林院當編修的資歷。”

    “謝——主隆恩——”

    李邦國雖然失神,隨着崇禎的目光投來,還有那爽朗的話語,很快就清醒了過來,連忙百姓,只是話語顯得有一些結結巴巴,手足無措。

    這個時候,崇禎的心情可謂是大好,就好像治好了許多年的一塊心病,一個頑疾,全身心都是猛然一鬆,目光更是緩緩轉移,不斷地掃視着兩人,那爽朗的聲音再次響起,迴盪在大殿之內,李邦國和周道登的耳畔。

    “李愛卿的這個奏請,說白一點,其實就是在暗示朕,大量的新科人員,中第之人,並沒有讓他們施展抱負,發揮他們的個人才能,爲百姓服務,卻在翰林院空耗青春,浪費大好年華,去修撰那些什麼所謂的書籍。”

    顯然,崇禎的這番話語,很是出乎兩人的以外,更是將他們弄糊塗了,雖是順着李邦國的話語說得,看似是有感而發,卻又是那麼的突兀,使得他們摸不準崇禎的心思。

    “說實話,朕也討厭這樣的做法,人生不過寥寥數十年,這麼多驚才豔豔,已經是十年寒窗苦讀了,中舉之後,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可以到地方擔任一地知縣,其中的精英卻是在翰林院虛度光陰幾年、十幾年,委實太過於浪費了。”

    “那麼多的青年才俊,那麼多在讀書人之中拔尖之輩,正是發好年華之時,也是滿懷激情之際,想要爲國家拋撒一腔熱血,卻還是要研究學問,直至磨滅了這種心性,成爲了官場上的老油條。”

    “到了最後,那種屬於讀書人的骨氣和驕傲,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等等,早就被磨滅殆盡,只懂得爾虞我詐,只想着爬到更高的位置,卻早就忘記了本心。”

    誰不是從十幾、二十多歲走來,誰沒有年輕過,誰沒有那種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那種豪邁,那種豪情壯志,併爲此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這一刻,聽到崇禎的這番話,周道登和李邦國都是頗爲觸動,他們都是讀書人,也都是按照正常的仕途,一路走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也曾這樣空耗青春十幾年,碌碌無爲。

    /50/5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