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一夢天下 >第二十六章 秀女之爭
    京城皇宮內,乾清宮外殿。

    在太后的恩准下,內閣及各部尚書侍郎當即魚貫而入,看看竟然來了足有二十一人之多。

    這麼多人給皇上推薦秀女這可能嗎

    說是給皇上選秀女,其實除了幾個閒着無事的大臣外,大部分的都是託詞。

    而想推薦秀女,除了那幾個野心夠大,想平步青雲的,再者就是太過天真的,其他大臣要說推薦,那也都是託詞。

    就比方說內閣次輔鍾玄崇吧,那任誰都不用去猜,以鍾大人那耿直的性子,絕對無心給皇上推薦什麼秀女。

    對鍾玄崇而言,要用個女人給他添政績,那就是在辱沒他的清名,是打死他都不會去幹的事。

    因此,單就說鍾玄崇的到來,一定要從別處去想原因。

    殿內,王太后在貼身太監高月明的攙扶下站直身來,沒有走回正中上座,而是轉向秦思揚,示意道:“君臣議事,請皇上上座。”

    秦思揚哪敢有他話,點點頭,和王太后轉了個位置坐下,一旁伺候的太監也忙把兩人的茶杯跟着換了過來。

    大臣們跪下高呼萬歲行大禮,座上的秦思揚並未敢馬上叫平身,而是目光望向王太后,在太后的示意下,纔敢開口叫了聲:“平身。”

    大臣們又都磕了個頭,謝了恩站起身來。

    此時,乾清宮內一派的肅穆,所有人皆屏着氣息,如此凝重的氣氛,任誰起無法相像,適才這裏剛剛還上演了一場奇怪的鬧劇。

    秦思揚又試探性的把目光落向王太后,見她卻正在命一旁的太監給茶杯續水,輕鬆慈和的面容上,看不出有一絲他意。

    看不到太后的示意,秦思揚只能輕咳了一聲。問道:“諸位大臣都到齊了”

    爲首的內閣首輔兼工部尚書胡燕嵩,答道:“回皇上,是的,內閣所有閣員和六部尚書及左右侍郎皆到齊了。”

    秦思揚點點頭。又看了太后一眼,見還是沒有動靜,只能自己接着又道:“諸位大臣說要給朕採選秀女,可朕年幼,着實不知該怎麼辦,所以才請諸位大臣到此來再議一議。”

    一聽這話,在場的大臣大多面面相覷。這是怎麼一回事,怎麼聽皇上這話的意思,今日到這乾清宮來是單爲採選秀女這一項這是鬧的哪樣,他們怎麼不知道的。

    “回皇上。”說話的是排在內閣最末位的閣員兼兵部左侍郎鄒源正,“皇上新登大寶,後宮空虛,採選秀女充實後宮這是應該的。但採選之事,往年都有例。皇上着禮部按往年例份行事就行了,何需把六部大臣都叫了來說事。六部除禮部之外,其他五部都與此事無關,叫來了也是多餘之舉。”

    鄒源正這話一出,在場的大部份官員皆連連點頭稱是。

    秦思揚煞有介事的看着這個鄒源正。這人在他還身爲太子時,從沒有隨其他好事的大臣那樣,時不時的跑到太子東宮來說事規勸。不但沒來勸過,甚至連走過場兩年中他都沒走過一次。之前秦思揚也從沒見過聽過這一號人。可年初登基,這個從沒見過眼的兵部侍郎上前來說的簡單幾句話,卻一見就驚到了他這個剛剛上任的皇上。

    “皇上可知北境佈防軍兵,十有九空”那天皺源正說這話時,皇上正因給先帝守櫺。累了一宿,暫過到偏房卻休息。身邊伺候的太監,也因連續多日的勞累,蘇芳又暫時有事走開,偷了懶沒及時跟上皇上。讓皇上在偏房中漏了空。

    秦思揚疲憊的雙眸突的一驚擡起。瞪大眼看着這個面若普通書生,眼瞳窄小卻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子。

    “聽說北境各區城防,布兵總數就有近百萬,怎麼能說空啊”秦思揚隨口答道。

    鄒源正眼眉輕揚:“皇上可覈對過兵部的花名冊,是否確有其人。”

    “難道沒有”

    “十有九虛。”

    “是嗎”雖是這麼的問着,秦思揚卻清楚知道這事不假。因爲,他曾聽人慎重說過這事。而他也記得,那一晚,那人來到竹林裏跟他攤牌說起這事時,眸中閃過的光芒,是那麼的憂深沉重。

    所以不用對方再回答,他也知道實事真相。

    而鄒源正也沒回答,只是把微斂了雙目,看着他這個剛上任,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帝。

    “要是沒人,朝廷每年拔出餉銀都去哪了”

    偏房內的空氣一時凝重,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聽着馬上就會有人推門而入。

    鄒源正躬身行了個大禮,回道:“回皇上,下臣無能,也不知去了哪裏。”說完再一叩首,退了下去。和正正推開房門踏入屋內的兩個太監擦身而過。

    這個鄒源正,之前從不來鬧,到最後卻用了個最特別的方式,讓他秦思揚一下就記住了人。

    乾清宮外殿內,鄒源正說完話了,其他大臣也點頭稱是完了。瞧着殿內的空氣有點不對頭了,坐於一側的王太后眉頭也跟着皺起來了。

    立於鄒源正右手上位的內閣第四把手,刑部左侍郎田衡,適時站了出來,高聲說道:“鄒大人此言差差矣。想皇上此方新登大寶,爲之新朝之始,諸事籌備上應向天下萬民彰顯新朝新氣像,又豈能事事都按先例來之。更何論皇上年幼,在太子位時東宮中就無一內眷。此次朝庭採選秀女,一爲充實後宮,二也是皇上的初婚,三又是新朝的初次採選。有此三者,豈可再照先例而來。所以,我和閣老之前就有商議,此次給朝庭採選秀女,不能再按先例,全數從民間選取,民間女子雖是純淨賢良,儀態多樣,卻也教德有失,難免失之端莊。因此臣下建議,此次採選秀女,應先由諸位大臣推薦,再在京中世家並五品以上官員中,凡年十三以上,十八以下的未婚女子,皆列入選秀之例。而京城之外的地方民間女子,此次暫不例入選秀。”

    “只在京中世家和官員中選”這一下,在場的所有官員皆是大驚失色,不一時就開始有人頭上冒汗了。

    這冒大汗的人當中,就包括了次輔鍾玄崇,因爲他家中就正好有兩個孫女兒,合乎這個年十三至十八未婚的界定。要是被拉去選了,還不幸選中了,他可不想,不想讓自己這兩個寶貝孫女兒進到宮中去受這活罪。

    “回皇上,”又一人站出,卻是禮部右侍郎陳保定。他是少數幾個在來此之前就明瞭來次只爲商討採選秀女一事的人,所以他沒有其他官員那般喫驚,田衡的話一說完,他就立即站出來高聲說道,“田大人此番建議臣不贊同。想我大周朝建立之初,太祖太宗就有旨意,內宮採選秀女,當以民間良家女爲優,官府之家慎選之,世家子弟更應能不選則不選。這是祖宗的規定,豈能就因一個新朝,一個皇上年幼尚無婚史就給隨便廢了。”

    田衡冷然一笑,回道:“陳大人是禮部侍郎,更應該知道後宮之中茲事體大,此番皇上新登大寶,後宮無人。此次採選的秀女,必將大部一舉就列爲嬪妃。如再按先時例選,讓民間無名之女一舉入宮就位例嬪妃之位,豈不讓我大周的後宮一下就間變成了民家小院。哼,這成何體統。”

    “田大人此話是何意。”陳保定怒目道,“是說民間女子就不懂規矩,不能列爲嬪妃了吧就辱沒了我大周朝後宮的清名了嗎。呵呵,這真是笑話了。田大人可知道我太祖高皇后,就是一民家農女出身。母儀天下,當年輔佐我太祖多少次解於危難,天下何人敢說太祖高皇后不懂規矩,不識大體了。太宗欽封諡號,至順純德武皇后。再有我太宗馬皇后,也是民間採桑女出身,先帝仁宗欽封諡號,孝德至仁輔聖賢皇后。還有明宗沈皇后,也是民間小家之女,田大人是不是反要說先祖這幾位皇后都是小家民院的”

    陳保定這一番話說下來,直氣得田衡脖子都紅了,卻無話可答。

    其實在場的官員大多都能猜知,田衡此番的建議,說是他和閣老所商,更大可能是來自太后的暗授。太后王氏,是大周朝除了英宗楚皇后之後,又一個大宗世家出身的皇后。英宗楚皇后,雖是世家出身,倒未參與亂政。英宗一朝的動盪,皆由英宗本身荒淫無度所至。所以,雖然到後來,英宗一朝選秀,全然突破祖宗限制,世家高官子弟的女兒統統全收,但因英宗本身的原因,大臣們對外戚勢力干政這一項,沒有多大概念。

    可本朝就不同了,至先帝成宗時,王皇后和鄭貴妃兩方勢力,成宗還未得大統時,就開始明裏暗裏的互鬥,到成宗登上寶後,這兩方勢力更是在宮內宮外鬥得天下皆知。而成宗帝的幾個大皇子,就是在這翻宮鬥之中先後竟外身亡。雖無明確證據證明幾個大皇子的死跟這兩人有關,有兩個皇子就是死在了衝鋒的戰場上,但更有兩個死得太過蹊蹺,卻是毋庸置疑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