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東漢末年 >第九十二章 商界與學界
    郭嘉依照郭斌的囑咐,很是熱情地接待了張世平、蘇雙二人,並以伏龍山莊的名義,與二人定下了長期販運馬匹的約定。併成立了伏龍山莊牲畜販運公司,張世平與蘇雙二人以資金入股,佔有四成股份。郭斌撥了二百部曲,以專責沿途護送馬匹。

    因爲一路流民頗多,若無周密防護,恐怕到不了地方便能給分食殆盡。郭斌所派遣的部曲,皆爲陽翟縣的標準配置,不但攜帶了精鋼所鑄的環首刀,勾鑲,還配備了制式的長槍,並各自攜帶了騎兵弓,每人在馬屁股上掛了兩壺羽箭。

    這些人雖非素習騎術、精通馬性之人,卻也是一個個剽悍體壯,身着皮甲。其裝備之精良,幾與羽林軍不相上下。

    張世平與蘇雙二人見郭斌所派遣的護衛人數雖非太多,卻比平日所見的正規軍更要有紀律性,二百多人站在那裏,竟沒有一絲響動。他們所散發出的威勢,直如千軍萬馬一般。以後帶着這些人去談生意,簡直碉堡了

    其實,細思之下,他們如此滿意也是有原因的。以二人的身份地位,哪裏享受過如此待遇他們手下的護衛,多是些流落江湖的浪~蕩客。除了十幾個常年跟隨的僕從,則多是隨時僱傭的。一個個衣衫不整,骯髒邋遢,哪裏有郭斌這二百部曲的赫赫聲威於是,與郭嘉商議好一干細節,二人便興奮地帶着人往北趕去。

    以郭斌的性格,自然不會少了二人的利益。所謂的二人以資金入股,不過還與當初二人的買賣方式相同,資金只是作爲購馬的本金,待將馬匹順利運回陽翟縣,郭斌自會將利潤一併交付。利潤雖然較之以往少了一點,可郭斌還派遣了二百披甲騎兵沿途護衛,非但省了招募護衛的費用和時間,更是極大增強了護衛力量。原本每次走商路,只是臨時招募護衛便要一個多月,再加上沿途運貨要一個月方能往返,算上在烏桓購馬、挑馬的時間,一趟走三個月便是僥天之倖了。

    而依照郭斌的安排,二人此次前去,購馬固然重要,更要爲伏龍山莊在塞外找一個落腳點。待下一趟時,郭斌便會派人前去建築村寨,並派人運送中原的貨物前去,郭斌新近研發的,用糧食釀製的高度美酒便是極好的硬通貨。以後購買馬匹的事情,便由這個村寨負責,張世平與蘇雙二人常駐村寨,運輸馬匹的任務便交由伏龍山莊派遣部曲專責。

    這樣的話,每次運送馬匹所費時間,便僅有一個月了。若是收購的馬匹供應得上,每月甚至可以走好幾趟。

    張世平與蘇雙以商賈的身份,非但得到了與伏龍山莊合作的機會,傍上了郭斌這個靠山,聽郭嘉話裏話外的意思,更有可能由二人常駐塞外,擔任城主,專責購馬事宜,頓覺此次陽翟之行收穫之豐遠超想象。二人甚至表示,若此事進展順利,不給錢也能幹啊

    爲什麼因爲商人被壓制的太慘了。二人雖是大商賈,“貲累千金”,可是社會地位太過低下,若非逼不得已,歷史上他們怎麼會拿出巨資,資助劉備這個以織蓆販履爲業的落魄的皇族怎麼會面對郭斌這個小小的縣令時亦戰戰兢兢他們又何必抓住機會,不遠千里來到陽翟,謀求與郭斌的合作

    聽說郭斌竟要在塞外建城,並有意讓二人做城主,二人哪有不歡欣鼓舞,喜極而泣的雖說是在塞外,可畢竟是一城之主,身份地位較之一介行商,那可是天差地別啊“急公好義小孟嘗”果然非同凡響,大格局,大手筆

    見張世平、蘇雙二人滿腔豪情地率領二百多護衛出了陽翟城,往北行去。

    戲志才方對郭嘉道:“主公行事,一貫高屋建瓴,此次命二百護衛隨行,雖名爲護衛,卻更有以之練兵之意。此後莊中部曲輪換前往,非但可以藉機熟悉沿途路線,更可藉助塞外訓練兵士。”

    郭嘉點頭道:“不錯,我莊中部曲,雖然精於步戰,卻皆是中原之民,於騎馬,即便是較之羽林軍,亦差得遠了。此次正可提高馬術,此後必可大有作爲”

    戲志才點點頭,沒有說話。

    可是郭斌的一衆手下都沒有意識到,此次與張世平和蘇雙的合作會產生何等深遠的影響,此番郭斌派人往塞外築城,更不僅是隻有練兵那麼簡單的。這次合作,是郭斌與商人合作、擴充自己勢力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將成爲郭斌在塞外擴充實力的模板。

    張世平與蘇雙二人在此後的歲月中竭忠盡智,發展塞外的城寨,使之逐漸成爲塞外草原上的一顆明珠,其影響力之深遠,威名之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商人在郭斌的軍隊的護衛下,走出國門,不斷進取,佔領新的領地,將新王朝的版圖不斷擴大,成爲遠超大漢的強大王朝。

    將張世平與蘇雙的事情交代給郭嘉後,郭斌便去忙別的事了。郭嘉經過戲志才半年的教導,已經有能力也應該獨立承擔一些事情了。

    時間進入十一月,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得到陽翟縣豪門富戶的熱捧,大家踊躍參股,紛紛拿出糧食來認購股份。因爲郭斌在陽翟縣收治流民、平滅太平道的一番作爲,使得他在陽翟縣中的威望空前高漲,陽翟縣城中亦未出現糧價騰貴的現象,使得陽翟的大戶心中亦愈發安穩。在這個天下大旱的情況下,要是天下人能齊心協力,合理分配資源,旱災便不是什麼邁步過去的坎兒。

    所以說,郭斌認爲,要治流民,要應對旱災,最重要的還是要治人心。只要天下人不會因旱災而恐慌,造成富戶屯糧自保,貧民變成流寇的局面,便不會出大問題。

    這一天,是陽翟縣西城區的住宅建設完工後,郭斌首次有空閒前來巡視。之前的完工典禮,正趕上剿滅太平道後統計戰果,分析戰爭得失的事,後來就是送劉辨回京,以及按照天子的旨意查抄原陽翟縣丞賈仁的家產。郭斌忙得腳不沾地,直到現在纔算是抽出時間來看看西城區的建設。

    進入西城區,不過百米,便是陽翟縣新建的官學,亦是最早建好並投入使用的公共建築。兒童從六歲開始便需要按照規定進入學堂讀書,直到十五歲學成畢業,一共九年,可以說是囊括了後世從小學到初中的義務教育課程。因此,學堂建築規模很大,現在尚有不少可以用來建設的空地。

    課程則主要以語文和數學爲主,每月會有兩次大型的演講會,目前由校長司馬徽主講,講解的是大漢世情,內容則與後世小學中開設的社會類似。這個演講會是對外開放的,不僅學校裏的學生可以參加,便是縣中的建築工人亦可旁聽,以致每到演講日,會場都會被擠得滿滿當當。

    這自然是郭斌的創意,他在學堂中專門建設了一個可以容納近千人的場館,樣式便如後世的階梯教室一般。對於這種方式,衆人初時尚不甚適應。本來尊師重道便是孔子反覆提及的社會綱常倫理的重要部分,傳道授業的老師,怎麼能站在低處,而一衆學子卻坐在高處呢這不是一點尊師重道的樣子都沒有嗎

    可是,在郭斌對司馬徽說出一番話後,這位當世大儒立刻成了其堅定支持者。

    郭斌對司馬徽道:“德操先生,尊師重道固然是人倫綱常。可是在學術研究中,過分地強調身份地位,則容易使人思想禁錮於師長所教授,於開發新知識,思考新問題殊無裨益。我建造這種講堂,目的就是爲了使演講者與聽講者站在同一高度,思考問題,探討學術,如此方能使思想活躍,使思維碰撞,產生新的火花。”

    郭斌看了看面色不變的司馬徽,繼續道:“現在只有先生有資格站在臺上演講,以後我們還要邀請各方見識超羣,才學卓達之士前來,切磋較技,活躍文化,每一個敢於站在臺上的演講者,都要有面對多方詰難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日漸日新,文化才能愈加進步。所謂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這方是學術研究該有的氛圍,先生以爲如何”

    聽到這裏司馬徽雙目發亮,連道:“如此大善,如此大善”過後更是使人將“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話刻在講堂的背景牆上。從此,這句話成爲了陽翟縣官學的校訓,並隨着學校的不斷擴大,而愈加發揚光大。一批批學子成爲新王朝的社會精英,亦將此校訓帶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

    在此後漫長的歲月中,陽翟縣官學雖然名字屢有更改,卻一直堅守着這個校訓,成爲天下最具影響力,最富創造力,最有行動力的學術研究中心,是全國最負盛名,最爲活躍的文化中心。也是培養出最多社會精英的教育中心,是全國思想最爲活躍的地方,爲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提供着學術和思想的源動力。

    而此時的陽翟縣官學,還只是一個僅有幾百人的小學校,在校學生在學習完四年基本的認字課程後,就會進入中級課堂,學習新開設的物理、地理科目。至於思想政治類的科目,則放在語文課時教授。當然,授課內容亦是經過衆人精心改編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