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東漢末年 >第九十八章 分析
    郭斌如何亦想不到,唐周竟然是身懷血仇,立志以覆滅張角的太平道爲目標的死士。聽他與何進的一番對話,似乎他有一個老主公,老主公的家產被張角和張修合謀奪去,老主公的繼承人便想要奪回家產。

    那麼,唐周的老主公是誰呢他現在的少主又是誰呢郭斌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日一早,郭斌若無其事地辭別了曹操與袁紹,帶着張飛往京中的府邸行去。

    衆人知道他回來,便都聚集到了大堂中。

    郭斌見堂中只有戲志才、郭嘉、董杏兒、郭全、荀彧、關羽、張飛幾個自己人在,便將自己夜裏聽到看到的事情與衆人。衆人得聞祕辛,心中亦是震驚不已。

    還是熟悉江湖世故的關羽開口的道:“主公,這個張修,或者指的便是五斗米師。”

    張飛不解,道:“這個五斗米師是幹啥的可是賣米的”

    一句話,將廳中衆人都逗樂了。

    郭斌笑着道:“翼德,這個五斗米師是漢中五斗米教的系師,姓張名修,字利貞,武功卓絕,江湖人稱爲五斗米師,位列江湖五絕之一,是江湖上武功最高的五個人之一,實在是武學界的大宗匠。”

    一番話,只將張飛得眼神迷醉,得,忘了張飛除了是個酒鬼,還是個武癡。

    隨即郭斌正色道:“如此來,這個唐周的老主公應該便是師道的前任教尊張衡了。”

    戲志才點點頭,道:“若如此,張衡的獨子張魯,或者就是唐周的少主了。”

    關羽道:“主公之言有理,幾年前,江湖上有傳言道,張修害死師道教尊張衡,自己做了師道的教尊。當時還在江湖上引起一番熱議,大家都等着看笑話呢。”

    頓了頓,繼續道:“哪知自從張修得任師道的教尊,改革~教義,並將師道改爲五斗米道。道中高手不可勝數,一時間五斗米道好生興旺。再然後,五斗米道一改師道的作風,行事與太平道近似,於下各地多布眼線,廣置暗探,行事愈發陰狠毒辣。”

    張飛道:“看來這個張修也不是什麼好傢伙。”

    關羽道:“雖如此,五斗米道畢竟聲勢大增,江湖中便無人再敢提起那段祕辛來了。”

    郭嘉道:“看五斗米道與太平道教儀相近,若是同出一門,相互勾連,似乎也得過去。”

    戲志才道:“不錯,近年來太平道與五斗米道東西俱起,互相呼應,要其中沒有勾結,那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郭全道:“要我看,太平道與五斗米道便是蛇鼠一窩,太平道的張角便不是什麼好傢伙,想必這個張修亦是個壞蛋。”他哪裏見過張角只是太平道曾多次與郭斌過不去,又曾強攻過陽翟縣衙,郭全雖未親身經歷,敵愾之心卻是十足。

    郭斌這時深切地感受到有一干文武在手下給自己出主意的好處了,自己苦思了一夜的大難題,如今經過幾人抽絲剝繭一番分析,竟然就顯出了眉目。

    依照衆人的分析,唐周的老主公便應是師道前教主張衡,也就是張魯的父親。張衡死後,太平道首張角與張修合力謀取了師道,並由張衡奪得了教主之位。如今張角與張修二人一個在中原發展太平道,聲勢浩大;一個在漢中發展五斗米道,稱霸一方。

    而張衡的獨子張魯,則一直心心相念張衡之死,認爲是張角與張修合力謀害了張衡,方由張修坐上了教主之位。或者因爲張角在中原發展太平道頗有成就,信衆幾萬人,已經算是枝繁葉茂了,因此不大看得上偏居一隅的師道,才由張修擔任了師道尊。

    因此,張魯和以唐周爲代表的師道前教主的一干忠實手下便想奪回師道,並將張角與張修二人奮鬥一生的事業毀掉。

    如今,張角的太平道藉着中原大旱的機會,瘋狂擴張勢力。其實力固然上升很快,教衆卻也愈發地良莠不齊。因此其對於管理人才的渴求便愈發強烈。想必唐周就是通過馬元義加入太平道,並憑藉其智謀和表現出來的並不甚弱的武功,逐漸得到了太平道上層的認可,並作爲馬元義的副手,隨着他在京城聯絡奔走。

    因此,唐周才能知悉太平道中的許多密事,亦能選擇最佳的時機將京中太平道一棒打死。

    至此,一番極具服力的推演將事情經過以極爲合情合理地邏輯再現,省了郭斌多少事兒,郭斌只需要做出抉擇便可以了。

    何進讓郭斌三人在京中等待時機,到決定出手的時候,便由三人各自依計行事。

    於是,本來着急忙慌地率領衆人奔來京城的郭斌,此時竟難得的清閒了下來。

    蔡邕與盧植的府上自然是要去拜訪的,單單是當初二人在朝堂上爲了郭斌的一番表態,便是提攜後輩的大恩。因此郭斌回府呆了一會兒便攜帶着陽翟縣的一干特產往蔡邕與盧植的府邸行去。

    今日並非休沐日,故此二人並不在府中。郭斌奉上名帖,約定改日前來拜會後,便帶着衆人離開了。

    左右無事,郭斌便領着戲志才、郭嘉、荀彧、關羽、張飛等人往衛仲道府上行去。

    以郭斌與衛仲道二人的交情,自然是無需提前遞送名帖的,否則便顯得生分了。

    通報過姓名,那門子忙命人往裏通報,自己則帶着郭斌徑直往府內行去。很顯然,衛仲道早已將郭斌列入熱烈歡迎的客人名單之中了。

    果然,衆人方走過了幾道院子,便看到衛仲道滿臉驚喜地迎了出來。

    見到郭斌與荀彧帶着一衆人一起前來,衛仲道哈哈大笑着與衆人寒暄一番,方領着往內院行去。

    因爲衛仲道獨居京城讀書,雖有婚約,卻尚未婚娶。因此衛宅雖大,卻並無女眷,只十幾個伺候衛仲道的婢女,並不需要特意避忌。於是衆人來到衛府,亦頗放得開。

    衛氏原系西周分派,實康叔之後,康叔封衛以國衛氏,派衍河東,子孫散居各地。若山右之曲沃,江左之華亭,廣東之番禺,濟邑之無恨,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分支者難以悉舉。以河東一支爲最。

    到了漢朝,衛氏一門初興於漢名將衛青,以及被立爲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就是從那一刻起平步青雲。此後,衛氏一族以詩書傳家,東漢之起,衛氏便是的詩書名門,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衛氏更是儒學的望族。在東漢明帝5878之時,由於衛暠的儒學造詣很深,聲名頗高,便被朝廷徵召。由於路途遙遠,再加上衛暠身體狀況欠佳,在赴洛陽就任途中卒於今山西夏縣,朝廷便在本地賜所葬之,於是,衛暠的家人便在當地定居下來。由於朝廷的重視及衛暠的地位和聲望,衛氏家譜便將衛暠列爲一世祖。

    因此,衛家累世豪富,即便在京中亦是聲名顯赫的人家。蔡邕能看中衛仲道,並將獨生愛女許其爲妻,想是看重衛家詩書傳家,門風清正。故此,衛仲道與蔡琰的婚事可謂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實在是造地設的一對。所以郭斌很是爲衛仲道能娶了蔡琰而感到高興。

    只是,前世不學無術的郭斌雖然聽過蔡琰是個大才女,卻不知道其坎坷的身世。

    在蔡琰與衛仲道成婚後不久,衛仲道便去世了,而蔡琰亦回了京城孃家,這一場在許多人眼中乃是作之合的才子與才女的婚姻就這樣草草終結。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迴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然後她被迫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並有了兩個兒子。直到十二年後,曹操基本掃平北方羣雄,當上丞相,挾子以令諸侯。想到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當他得知蔡邕的女兒被掠到了南匈奴時,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於是,蔡琰告別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隨着漢使者回到了中原。可是老家破毀,亦沒有了家人親戚,曹操便做主,在她三十五歲時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誰能想到此時如花似玉,京中人人稱頌仙女一般的蔡琰,竟然會有如此坎坷的身世難道這便是所謂的紅顏薄命麼

    蔡琰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是東漢末年國家破碎,平民罹難的真實寫照。蔡琰的人生多少得益於父親蔡邕的地位而頗得人照顧,尤讓人聞之悲嘆不已。那麼魏晉之後,五胡亂華時,漢人作爲兩腳羊兩腳羊指被當作食物喫的人被胡人作爲牲畜販賣驅趕,甚至作爲糧食的遭遇,又有誰來哀嘆呢

    所以,國家便是先有國再有家,國既不國,哪裏還有家呢

    五胡十六國時期,出了個勇猛善戰的冉閔,頒佈殺胡令。殺胡令共有三條:1.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2.今日已後,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3.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正是有了冉閔的殺胡令,才保留了漢族一點血脈。

    而漢末則是多虧了有曹操,即便是中原混戰,軍閥廝殺之時,一統中原的曹操依然是威震海內,烏桓、匈奴無不懾服。

    現在郭斌穿越來了東漢末年,即便尚未從前世屌絲的思維中完全走出來,可他還是想要竭盡全力爲了保全民族血脈盡一些力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