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華爾街傳奇 >第114章 穩妥
    老巴菲特的言論一針見血。

    其實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納斯達克市場就已經出現泡沫,衆多創業公司拼命燒錢、拼命做宣傳,卻忽視了一家企業最核心的東西如何賺錢。

    沒有實打實的業績支撐,再高的市值也都是鏡花水月,近兩年無數互聯網企業破產,已經形象演繹出這個論點的正確性。

    前幾年的狂歡落幕了,留下滿地雞毛,葉冬青輕而易舉就花幾千美元每個月,便招募到原先拿着兩三萬美元月薪的程序員們,失業的人太多,他們找不到活幹,寧願大老遠從西海岸的硅谷跑到紐約來謀生。

    翻翻這時候的傳統公司,市值一般是每年利潤的十幾二十倍,上下波動不大,風險高的企業市盈率只有五到十,穩定且又安全,憑藉利潤來決定。

    這是巴菲特投資時候關注的重點,輕而易舉就能買到有關這位老頭的投資祕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習到精髓,每當熱錢涌入股市,將股價推高之後,往往也就意味着泡沫過多,股災風險增加,可惜許多投資者太過於盲目,不明白這個道理。

    每次追高,都像是在懸崖邊跳舞,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掉下去。

    葉冬青明白,想要吸引到巴菲特的關注,必須拿出點真東西出來纔行,比普通投資者們難忽悠多了,就算拿出年化百分之五十的高利息,在沒有保證的情況下都很難打動他,畢竟到了這種身價,關注的東西早已超過金錢本身,一把年紀了要的是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不是錢。

    毫不誇張地說,巴菲特先生早已經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名利雙收,處於巔峯。

    於是。

    葉冬青此刻笑道:“現在他們已經爲自己的貪婪付出代價,納斯達克互聯網板塊依舊留有一堆垃圾公司,不過經歷過長達兩年多的下跌期之後,黃金也已經裸露在河灘上,我需要有人給我錢購買裝備,然後入場淘金。

    現在有幾家很棒的公司擺在我面前,而我還缺少去投資它的本錢,我希望你能跟我合作,你出錢、我出頭腦,賺到錢後大家平分,假如事實證明我的眼光錯了,我會按照美國國債的最高利率,將所有本金返還給你。在其他領域已經那麼成功了,難道先生你不希望在未來某一天,被人稱之爲科技巨頭嗎那些都是很棒的公司,它們正在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社會的習慣。”

    旁邊,巴菲特的老祕書只是在笑,認爲又是個狂妄自大的年輕人。

    坐在葉冬青對面的老頭正在笑,他告訴說:“關於納斯達克指數觸底的看法,我們之間的見解比較一致,問題在於我爲什麼要相信你的眼光呢如果你能拿出一大筆債券、或者可口可樂公司之類的股票作擔保,我會很樂意給你錢去投資,但是貌似你並沒有那麼多錢,要不然也不會試圖從我這裏獲得投資,對吧。”

    點頭認同這個說法,葉冬青反問老巴菲特:“你覺得三個月前我有多少錢”

    對方沒回答,這讓他有點尷尬,主動往下說:“被人偷了錢之後,我身上只有一百多美元,而現在我有

    幾千萬美元,之所以在你面前說這些,是想告訴你我是個有能力、有眼光的人,當年你剛起步時候,成長速度絕對沒有我快。”

    “是這樣沒錯,我花了很多年才賺到第一個一千萬美元。”

    “我想讓你相信我一次,初期投給我五千萬美元,等到那家公司盈利之後可以再追加,如果五年內的回報率低於百分之兩百,那我一美分都不會拿,超過這個數字後我們每人一半。”

    葉冬青還在嘗試。

    如果眼下拿不到錢,他只能白白錯過許多機會,但假如得到了,至少還有一半的收益,這筆錢就算是多出來的利潤,額外賺到的錢。

    就算沒說動老頭投資自己,反正除了來回油錢以外,只是浪費了點時間,沒有什麼損失。

    巴菲特聽得很認真,平時不少人找到他這裏,嘗試獲得投資、創業資金等等,不過胃口這麼大的年輕人可不多,張口就是五千萬美元,自信過了頭就像是自負。

    感到有趣,猶豫片刻後岔開話題:“昨晚你說最近在投原油期貨,入手價是多少,預期利率是多少”

    “入手均價二十五美元八十九美分,希望三個月內獲得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利潤吧,達到這個預期後立馬交割,百分之十以上就可以開始考慮,判斷形勢再做決定。”

    “槓桿率多少”

    “百分之四的保證金,另外繳納一千萬美元作爲補充押金,要不然沒中間商敢接這份活。”

    葉冬青說得輕鬆,老巴菲特突然用一種古怪眼神看看他,嘴裏說着:“看樣子你的膽子比我想象中更大,我這輩子都沒用過如此高的槓桿,你這種賭徒性格有好處也有壞處,很容易一下子損失掉太多本金。雖然近期我也看多原油期貨,但是我沒有投資的打算。

    實際上我對你的建議很感興趣,但是我想先等等,等你在原油期貨市場上有所斬獲再說,我必須要先知道,你的眼光是不是真正確實如你自己所說的那樣好。”

    “可等到那時候,估計我已經不缺錢了,要不是更看好認股權證這邊的長遠利益,我的公司就可以負擔這五千萬美元,沒必要過來打擾你。”

    說了句大實話,葉冬青覺得多半要失敗,原因在於巴菲特先生的性格,比他想象中更加穩妥,在自己承諾保本的前提下一點兒也不爲所動,反而流露出避而遠之的意思。

    確實是種穩妥的性格,這使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穩妥的同時,也錯失許多賺錢的大好機會。

    別看華爾街那幫巨頭們,整天說自己在互聯網泡沫崩塌過程中損失多少多少錢,但它們是以股市巔峯期的價值計算,有券商在八十年代微軟公司上市那會兒就入手了,幾百萬美元買到百分之幾股份,期間早就賺到流油,真正虧損的是後來才入場的那幫散戶以及投資機構,在那之前能退出的全都撤走了。

    在這過程中老巴菲特沒分到蛋糕,可能是上了年紀的緣故,儘量追求穩妥,沒有年輕人的幹勁.....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