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礦業大王 >第90章 秦宜祿告密
    陶謙聽到流言,帳下百官各有進言。有的勸陶謙將橋蕤和劉詳換到廣戚,讓曹豹來守沛縣,以防不測。有的勸陶謙派丹陽兵看護袁耀,將他作爲人質讓橋蕤心生顧忌。

    徐州百官中自然也有類似施畏的陰謀家,只不過袁耀如今安保嚴密,他們沒有機會下手罷了。如今見到流言傳出,便趁機鼓動陶謙扣押袁耀,利用他的農業技術和冶鐵技術發展徐州經濟稱霸天下等等。

    陶謙知道對待這些流言不能當做若無其事,即使自己沒當一回事,誰知道橋蕤會不會擔心自己對他下手而把它當做一回事。

    陶謙把徐、揚、青三州文武召集起來議事,宣佈把沛縣軍事指揮權全權交給橋蕤,臧霸率部保護自己和袁耀撤回後方的彭城縣。如果曹軍再度進攻,陶謙再與臧霸返回前線參戰。

    如此一來,沛縣只剩下兩股沒有利益衝突的勢力:徐州勢力和青州勢力,雙方不存在猜忌,就不會發生火拼。

    而這樣的安排,既表示對橋蕤的信任,又暗中對他防範。因爲橋蕤兩營兵馬全在沛縣,而在沛縣周圍各縣都是曹豹和許耽的兵馬,橋蕤就是有所圖謀也無法展開手腳。

    經過圍城之戰和追擊曹兵之戰,袁耀帶領醫工們救治了近三千名傷兵,傷兵死亡率僅百分之三、四,比過去降低了近十倍,證明了袁耀對“微生物”的分析是正確的,也很快普及了無菌處理傷口的方法。

    如今醫工們已經熟練掌握新的療傷手段,袁耀留在前線也已經沒有意義,所以袁耀答應跟隨陶謙離開沛縣。

    曹操和荀彧、戲志才得知陶謙把沛縣交給橋蕤,自己撤回彭城,也不禁爲陶謙的處理方式擊節歎賞。

    陶謙能成爲漢末一方諸侯,當然不是簡單人物。

    三國志陶謙傳中關於他的記載矛盾頗多:來自魏書部分多強調他“背道任情”,親任“饞慝小人”,“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頗多微詞;而引自吳書部分都強調他“性剛直,有大節”“謙在官清白,無以糾舉”,無一言微詞。

    曹魏是陶謙的敵人,而孫吳和陶謙沒有多大交集,屬於中立者,誰的說法可信誰不可信,應能立判。

    諸侯混戰時,陶謙年過六旬,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很快又病逝,所以成了一個被忽略的英雄。而演義爲了襯托劉備,又把他寫得像個懦夫,更被後世人所輕視。

    陶謙活着的時候,徐州上下團結一致,連臧霸、昌豨、孫觀等泰山羣寇都敬服於他麾下,徐州更是成爲士人和難民避難的天堂這與魏書所說的“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恰好相反。後來劉備、呂布、曹操掌徐州,曹豹、許耽、臧霸、昌豨等人叛亂不斷,後世竟然有很多人看輕陶謙。試想,如果漢末動亂時陶謙正當壯年,只怕另是一番結局了。

    袁耀跟陶謙回彭城自然沒什麼意義,他來徐州目的是找礦,如今目的還沒達到,又怕陶謙擔心安危不敢給他去找礦,便藉口到賈汪煤礦檢查煤場建設情況。

    儘管袁耀有五六百人保護,但沒有劉關張的胡騎,陶謙還是不太放心袁耀外出。而臧霸手下諸將,多是泰山賊出身,比原先部將張闓更加不可靠,陶謙只好讓負責自己安全的都尉章誑率二百名親兵和陶應一起跟隨保護袁耀。

    袁耀來到賈汪,從八公山煤場來的幾名工人已經開始教賈汪煤場工人生產蜂窩煤。袁耀向陶應提出繼續去探礦,陶應也想看看徐州還有什麼礦產,便同意袁耀的要求。

    袁耀帶領大家一路北走向熊耳山方向前進,走了一天,到氶縣今棗莊市嶧城區,次日走到熊耳山南麓山腳,這裏是今日棗莊市市中區北部山腳。

    袁耀帶領衆人來到山腳停了下來,四處張望觀察地形。

    周瑜、魯肅一看,知道袁耀有所發現,問道:“公子發現什麼礦產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