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礦業大王 >第133章 一羣歪果仁
    袁耀見到的這羣容貌特異的俘兵,是一羣西域浮屠佛教徒,其中還有多名僧人。

    這羣西域浮屠,主要分爲三部分,分別來自三個地方: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天竺。

    來自安息帝國的浮屠,以國名爲姓,稱安某,其首領名叫安玄,字法妙。安玄的老師安清,字世高,原是安息國太子,年輕時好佛法。老國王死後,安清放棄繼承王位,出家爲僧,讓位於叔叔。後來雲遊各國弘法,於東漢桓帝年間帶數十名隨從到洛陽傳教,並定居下來,苦學漢語,先後翻譯小乘佛法三十餘部。

    安玄原是安清族子,安清定居東漢後寫信回國,輾轉十幾年後安息國王派安玄率數十人到達雒陽侍奉安清,安玄自此跟隨安清生活在東漢王朝,並且於靈帝末年被授予騎都尉之職。安玄追隨安清學習佛法,光和四年181前後,與東漢僧人嚴佛調共同翻譯多卷經書。安清死後,安玄成爲了這支安息浮屠的領袖繼續生活在東漢王朝。

    來自貴霜帝國的浮屠,本爲月氏國人,姓支婁迦,簡稱支。爲首僧人名叫支讖,法號圓悟,東漢桓帝末年167年前後從月氏來到洛陽,從事佛經翻譯。他是第一個將大乘佛法傳入中國的僧人,也曾跟東漢僧人嚴佛調一起翻譯過佛經。

    支讖與弟子支亮字覺光,支亮弟子支謙字恭明,佛教史上合稱“三支”,時人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謙後來在東吳政權擔任博士,輔佐太子孫登。但此時支謙還沒出生,支亮與百餘月氏浮屠隨侍左右。

    來自天竺的僧人以竺爲姓,稱竺佛某,或者竺某佛。爲首僧人叫竺佛朔,法號海夢,於靈帝初年來到東漢洛陽,並定居於此翻譯佛經,曾與支讖合譯大量經典。

    這些僧人在中國生活期間翻譯大量佛經,對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翻譯家。可惜的是,進入漢末三國戰亂之後,他們大都失去記錄,只有支讖後來在東吳出仕,其餘人皆不知所蹤。

    原來,他們都受蔽於笮融手下。笮融是漢末軍閥中唯一好佛的人,這些僧人和浮屠,恐怕也只有投靠他才能在這亂世正常生存下去。只是諷刺的是,好佛的笮融,卻是一個十分嗜殺,殘忍的人。

    當然,袁耀前世沒聽說過這些人物,根本不知道他們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袁耀發現這羣人,之所以欣喜若狂,是因爲他們都來自西域的主要國家,袁耀將來出海,需要有大批翻譯人員,才能在各國之間暢通無阻,如今這羣人不正是很好的外語教師嗎。

    新港法庭經過調查,這羣人雖然受蔽於笮融,但確實嚴守清規戒律,不曾參與笮融燒殺搶劫諸等惡事,因此沒有加罪。

    衆人獲釋後,袁耀親自用齋飯宴請了安玄、支讖和竺佛朔三位宗教領袖。三人年紀皆在五十以上,其中支讖最爲年長,已過六旬,鬚髮皆白。

    見禮畢,支讖代表衆浮屠感謝袁耀道:“多謝公子用心調查,公正判決,還我等清白。”

    袁耀道:“圓悟大師不必謝我,新港的法庭是公正的,即便是我犯法,一樣要受懲處。既然法庭判決大家無罪,只能說明衆位心中有佛,不做諸惡,與我毫無關係。”

    支讖讚道:“公子居功不傲,位高不驕,老朽更覺欽佩。”

    袁耀道:“三位大師博通東西絕學,卻不幸生逢亂世,弟子深感遺憾。如果三位大師願意,滾滾集團打算在蕪湖縣白馬山上修建寺廟屋宇,在山下開闢良田百頃,安置三位大師與衆浮屠定居、禮佛,三位大師以爲如何”

    三人大喜,同聲應道:“多謝公子照顧,我等有了安居之所,定當潛心禮佛,安心弘法,普度衆生,祈願大漢王朝早日迎來太平盛世。”

    “那就如此說定了,明日我派人與三位大師商議建寺具體事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