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農門辣妻:傻夫,吹燈上榻 >第277章 擔叔
    既然齊玉珍已經做好了準備,那麼龍源縣的局勢就不會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從縣衙回來後,柳氏本想回蓉城,但是耐不住白錦荷的強留,所以又留了幾天。

    到了三月十五,牛叔過來接柳氏,白錦荷和文昱楓也不好意思再留柳氏,只好備了一些謝禮,真心的感謝柳氏,柳氏跟着牛叔,回蓉城去了。

    柳氏回去之後,家裏的事情就由文默打理,文昱楓每天得忙着外面的事情,而且天氣變暖,村裏的學堂開始動工了,陳易新來過幾次,對建造學堂的進度很滿意,趙榮生也來過幾次,好心的帶了各種書籍,先讓大家過過眼癮。

    白楊村的學堂,由於慶叔的原因,去年開始動工,但是縣裏其他村子的學堂,今年才動工,所以這些日子,陳易新也是這個村子出來,那個村子進去,忙的連喫飯睡覺的時間都不夠。縣裏的衙役也進村保障學堂的建造,防止有人心懷歹意,對新學堂下手。

    龍首鎮上也煥然一新,去年的蕭條好像隨着春風,突然逝去,一隊隊大良的商人從龍首鎮西出,然後進入蓉城,又從蓉城到達邊城。

    東來西往的商隊,讓龍首鎮的商鋪價格,翻了幾倍,但是依然止不住漲勢,這種形勢下,商鋪多的人,坐在家裏都會日進斗金,看着商鋪的價格一天一個樣,趙老爺氣的病倒在牀上,趙家的商鋪去年經營不善,再加上趙榮生的腿疾,所以賣了一大半,可是幾個月時間,商鋪的價格漲了好幾倍,更讓趙老爺氣急的是,過了年之後,商鋪開始上漲的時候,趙家又賣了幾個鋪子,趙老爺現在多麼希望商鋪的價格降下來,這樣他的心裏也好受些。

    短短几個月,龍首鎮上出現了一批新的富人,這些人抓住機會,賺得盆滿鉢滿,同樣也有些人,虧得連喫飯的錢都沒了。

    在白楊村就出現了這樣的富人,這人一直被村民稱爲“老擔”因爲老擔家裏的家當,一根扁擔就挑完了,老擔家的生活一直貧苦,他的妻子生了孩子之後,跟人跑了,老擔一根扁擔,一邊挑着家當,一邊挑着“小擔”,在外面尋找他的妻子,可是找了三年多,連個人影都沒找到,去年老擔跟着村裏逃荒的人,回到了白楊村。

    回來之後,除了一個破茅屋,什麼都沒有,老擔只能從縣裏低價買一些小玩意,然後和小擔在鎮上賣,日子過的很是辛苦,遇到大買主了,還能飽餐一頓,要是一件都賣不出去了,只好餓着肚子。

    文昱楓去年救濟過老擔,給了老擔幾百文錢,讓他買件棉衣過冬,老擔用幾十文錢,給小擔買了點衣物,他自己硬是抗過了一個冬天,留下的幾百文錢,開年之後,老擔和往常一樣,在縣裏買了些便宜貨,誰知道挑到鎮上,老擔的貨物,竟被一個商人高價買走,後來老擔又去縣裏買了些東西,沒想到又遇到了另一隊商人,貨物全被買走,如此幾番,老擔瞅準機會,買了個商鋪,沒想到剛買了,沒過幾天商鋪就漲了價格。

    以前老擔走在人面前,都是彎腰駝背,連頭都不敢擡,現在老擔走在人面前,老遠就聽到他的吆喝,老擔的暴富,吸引了一些人的眼光,他們恨不得將老擔當神一樣供奉起來,這些人也有樣學樣,跟着老擔賺了一些銀子。

    在白楊村裏,現在威望最高的就是老擔,村民們親切的稱呼“擔叔”,然後一擲千金的陳易新和德才兼備的趙榮生,緊隨老擔之後,文家沒有人關注,也沒有人仇視,這樣的結果,讓文昱楓很高興。

    就在村民追捧擔叔的間隙,仁心莊的人到了文家,按照文昱楓指定的地界,仔細的耕作,文昱楓請了黃嬸和榮華,還有巧姑一家,幫忙做飯。

    一直到四月中旬,文家的田地才播種完畢,不過對於仁心莊的人,文默一直小心翼翼的跟蹤着,這些人中有十幾個人,下盤穩重,內息勻稱,很明顯是練家子,文默擔心這十幾個人另有圖謀,所以只要這些人出門,文默便控制飛鳥監視,大半個月過去了,倒沒有發生什麼事情,這讓白錦荷鬆了一口氣,田地已經播種,即使有人心裏打定主意,也得重新打算。

    慶叔這一陣子也操碎了心,擔叔的成功,讓很多人緊隨其後,現在是春種時節,可是村裏卻沒幾家種田,都去鎮上倒賣那些小玩意,這門行當以前只有擔叔一家,還有賺頭,可是現在跟風的滿街都是,剛開始每天還能賺幾百文錢,幾天之後,很多人累死累活一整天,也賺不了幾文錢,可是不擺攤,這些小玩意就徹底賣不出去了,想想自己多年的積蓄,這些擺攤的人,只能被動的擺攤。

    留在村子裏人,大多是婦女兒童,她們只能種一些比較平整的田地,這樣白楊村去年荒蕪的田地,今年照樣荒蕪,白楊村的荒蕪與龍首鎮的繁榮形成鮮明的對比。

    文家春種的時候,榮華在文家做飯,她也和白錦荷說了村裏的事情,說的最多的人就是擔叔,榮華也羨慕擔叔,幾個月時間從一無所有,變成富甲一方,說到這裏,榮華就說起了大林,開春後只知道上山打獵,也不看看別人,每天賺那麼多錢。

    白錦荷好心的開導榮華,她說那些都是虛假的繁華,就像水燒開了,會有很多水泡浮出水面,可是要是火滅了,水面馬上就平息了。

    這個時候賺了銀子,能不能守住賺取的銀子,還很難說,因爲現在除了陳易新和趙榮生,每天不辭勞苦的來回奔走,頌王和齊玉璃什麼反應都沒有,甚至愛民如子的沐臨,在這件事情上也特別的冷靜,任由物價彪漲。

    這些外在的繁榮,發生在幾方勢力沒有插手之前,那麼在龍源縣的大勢力動手之後,能不能繼續保持這種繁榮,就更難說了,因爲很多時候,決定繁榮與衰敗的,不是人,而是這個人身後的靠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