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寒門首輔 >第六十二章 營造一場偶遇(一)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書友布拉1,氣點書蟲的打賞~

    少年邁步上前拱了拱手道:“裴千戶,莫不是巡撫大人又從杭州府折返回來,府尊叫你去清道護衛”

    裴千戶苦笑一聲道:“這次不是巡撫大人,是提學官陳方垠陳大人。”

    聽到提學官這三個字,謝慎微微一愣。這大宗師來之前也不提前派人入城知會一聲嗎,看裴千戶的樣子似乎剛剛纔知道這個消息。

    果不其然,裴千戶的回答印證了謝慎的判斷。

    “謝公子,咱們改日再敘。提學官陳老大人已經到了城門外,某得趕快趕去。”

    謝慎心道這位陳老大人也是好大的架子,明明已經到了城門外偏偏不肯進城,硬是要裴千戶清道,一路護送入城纔可嗎

    他略作思忖,覺得此時不是拜見大宗師的好時機,便拱了拱手道:“如此便不打攪裴千戶公幹了。”

    眼看着裴千戶帶着一干兵勇浩浩蕩蕩朝南門而去,王守文有些急了:“慎賢弟,大宗師按臨紹興,我們難道不去迎接嗎”

    謝慎苦笑着搖了搖頭:“大宗師舟車勞頓,在城門外又等了多時正是心情煩悶的時候我們現在去不但不會給大宗師留下一個好印象,還會使大宗師認爲我們是刻意逢迎。”

    人心的忖度是最難的,但只要掌握了一點--換位思考,便可以最大程度的猜到對方的真實想法。

    聽到這裏,王守文撓了撓頭道:“原來如此,那確實應該找個更合適的時機拜見大宗師。”

    謝丕也道:“慎大哥是縣試、府試雙案首,大宗師對你來說自然是可見可不見的,我們二人便不同了,還是應該悉心準備一番。”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謝丕和王守文的府試成績並不算拔尖,尤其是王守文可謂是驚險過關。在這種情況下尋求外力相助也是人之常情。在院試進行前和提學官混個臉熟自然是二人的首要選擇。

    謝慎笑道:“你們便放心好了,有合適的機會我一定會讓你們去拜見大宗師的。”

    ......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這邊提學官陳方垠陳老大人被裴千戶率部從衆星捧月般的迎進城,又一路護衛到府衙,仍是面色冷峻。老大人行到府衙朱門前便停下腳步,冷哼道:“抑末怎麼不出來見我”

    裴千戶心中暗暗叫苦,卻不得不陪着笑臉道:“府尊前一日去鄰縣視察,還沒有回來。老大人還請在府衙中暫且歇息,等府尊回來,定會來拜見老大人。”

    其實這種接待貴客的活兒本不是裴千戶該攬的,但由於本府同知孫大人和姚知府不睦,誰也看不慣誰,同知大人本來兼領的一部分迎來送往貴客上官的事務也就都壓在了裴千戶身上。好在裴千戶只要保證提學官安全入駐府衙即可,若是接下來的事情還要他操心過問,他可就真是欲哭無淚了。

    至於陳方垠陳老大人動氣也不是沒有道理。

    要知道紹興知府姚務本就是陳方垠的學生,姚務本見了陳方垠可是得喊一聲恩師的。

    國朝以文教興天下,尊師重道在讀書人心中自然是第一位的。姚知府沒能親自迎接陳方垠,這讓陳老大人十分不悅。雖然事出有因,但終歸是姚知府做的不對。

    “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某便不打攪老大人休憩了。”

    裴千戶十分識趣的衝陳方垠行禮告辭,帶着一衆軍士離開了府衙。

    姚知府不在府衙,府衙中的一應接待事宜自然就落在了孫同知的身上。

    孫同知雖然對這個姚知府的恩師沒有什麼好感,但面上的工夫總歸還是要做的。

    他親自把陳老先生迎至後衙,命僕人收拾出了一個整齊的跨院,又分了四個婢女侍候老大人的起居。

    別管心中如何想的,孫同知面上的態度很好,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陳老大人面色這才稍稍和緩,與同知大人閒聊了幾句。

    乍看來同知和提學官品級相差不大,但實則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同知作爲知府的副手,只有在知府卸任離任時可以暫時處理一府的事務。一旦朝廷委任的新任知府抵達府城,同知便得乖乖的把印信交出繼續輔佐新知府。雖然也有同知直接轉正的情況,但概率極低。所以同知和許多副手一樣是個很悲催的官職。

    而提學官就不同了,其品級雖然不高卻執掌着一省學政大權。院試,科試,乃至鄉試都由其一人主持。

    本省學子一旦最後進士登科,不論是外放縣令還是到翰林院混資歷打的都是提學官的標籤。這些都是隱性資源,提學官本人即便一時用不上也可以蔭及子孫。

    提學官陳方垠陳老大人按臨紹興府的消息一傳出去,立即在府城學子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今年大宗師來的時間格外的早,這大大出乎了學子們的意料。

    那些提前準備好拜謁詩詞的學子還好,至於兩手空空的人只能臨時去找家族的前輩潤筆了。拜謁考官,這也算是大明士林圈子中一個半公開的潛規則,不足爲奇。

    可是讓這些學子頗爲失望的是,大宗師按臨紹興後便住進了府衙。除了偶爾去往學廟祭拜聖人,督導府學生員外,幾乎不怎麼露面。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對於讀書人來說取得功名是人生最爲重要的事,也是從一介白衣轉爲朝廷命官的關鍵轉折點。在大明朝,不會有人管你讀書多麼刻苦,學問多麼高深,這是個只看結果的時代......

    若是讀書人不能考取功名,只會被嘲笑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相反,若其金榜題名,哪怕獲得的只是秀才功名也會被親朋好友禮尊一聲相公老爺,享受徭役賦稅全部免除的頂級待遇。

    這其中的差別,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決定秀才功名歸屬以及鄉試資格的便是各省的提學官。

    ......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