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寒門首輔 >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風景
    處理奏疏要的是什麼不就是理政經驗嗎

    畢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靠拍腦袋解決的,有些事情還是要從實際出發考量許多。””每天看最新章節.天子不可能不考慮這點。

    謝慎這半年的牧守經驗看似不足一提,但在關鍵時刻卻可以幫他勝出。

    將來入閣的,必定都是東宮輔臣出身,在這一點上拉不開差距。但謝慎比其他人多出了地方主政經驗,這便是優勢所在了。

    謝慎對侯恂還是比較關心的。幾番打探之下他基本已經可以確定侯恂的政治生命提前結束了。

    雖然這明顯是胡太監設的局,但侯恂顯然大意入局了。

    就像錦衣衛千戶肖南山說的,侯恂有擅專之罪。

    不過考慮到侯恂勞苦功高,天子顯然不打算直接將侯恂貶爲庶民,而是讓侯恂自己上書請求致仕。

    按照既有慣例,天子通常會駁回乞骸骨的奏疏,再這麼往復來個三次。

    但這一次天子直接允准了侯恂的請求,連做戲都懶得做了。

    對於侯恂來說這個結果並非不能接受,至少他可以安然無恙的返回陝西養老。

    謝慎不禁有些唏噓,伴君如伴虎,雖然弘治皇帝和善寬厚,可說到底他還是那個高高在上俯瞰芸芸衆生的天子。

    他的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既然被授予了右僉都御史的職位,謝慎自然要去都察院坐班。

    在大明朝除了內閣這一特殊機構以外,部院基本是權力爭鬥的核心。

    部指的是六部,院指的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和翰林院相比明顯政治氛圍濃厚了不少,但總體來說還算清流衙門。

    雖然不少御史已經倒向朝中各大佬,但總有那不畏強權鍼砭時弊的人。

    弘治朝的政治風氣還是不錯的,故而都察院也沒有像後來嘉靖朝那樣被嚴嵩父子搞得烏煙瘴氣。

    如今都察院的正印官是左都御史閔珪。

    閔珪,字朝英,浙省烏程人。

    謝慎不得不感慨浙省科舉的強勢,隨便拉出一個高官都是同鄉啊。

    閔珪是天順八年的進士,選官直接選到了御史,這也給他日後入主蘭臺埋下了伏筆。

    謝慎印象中此人在成化年間曾經巡撫江西,兼的就是右僉都御史的職位。

    如果歷史大的走向沒有變化的話,這位大佬弘治十三年會取代白昂成爲新的刑部尚書。

    這麼一個仕途四平八穩的大佬還是值得結交的。

    當然今日謝慎去都察院報道坐班時並沒有見到閔大人,因爲閔珪告假了。

    閔珪告的是病假,一告就是三個月。

    細細想來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閔珪今年已經六十有七。

    莫說在平均壽命三四十的明朝,便是在後世這個年紀也能算高壽了。

    老爺子身子骨一向不錯,但染了風寒後便一直偏頭痛,八成也和中風有關係。

    右都御使空缺,左副都御史侯瓚致仕,故而現在實際主持蘭臺大小事務的是右副都御使張謙。

    張老大人是成化十一年的進士,比王華早兩科年歲卻相仿。

    謝慎到公署拜見這位實際蘭臺最高長官時,張謙正在看一份公文,沒有注意到謝慎走進屋了。

    “下官拜見老大人。”

    謝慎也是無奈,他十七歲的年紀官居四品,頂上的都是三品大員,哪個不比他年長。他見到個人都得喊老大人,誰叫出生晚了呢。

    由此可見當官要趕早。

    張謙這才放下公文笑聲道:“是謹修來了啊。吏部的公文剛剛發到都察院,你便來了。”

    謝慎心道原來方纔張謙看的公文就是吏部的通知文書啊。

    “老大人在蘭臺多年,下官有許多地方想向老大人請教。”

    張謙官運算不上亨通,但也是四平八穩,見慣了聲名鵲起的後進晚輩,但對眼前之人卻有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謹修過謙了。都察院不像你想的那樣事務繁瑣,多看多做便也自然而然都會了。”

    謝慎心道都察院全靠一張嘴,嘴炮黨最適合在這裏發展,功夫都用在嘴上了事務自然不算繁瑣。

    “多謝老大人提點。”

    老實講都察院這個衙門屬於閒的時候閒死,忙的時候忙死。

    平日裏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都察院的言官閒來無事,自然聊天聊地聊女人。

    一旦有大佬對決,勢必引起血雨腥風。這時都察院的御史老爺們便要各爲其主,赤膊上陣殺個昏天黑地。

    倒不是說御史們都是好鬥性格,而是在其位謀其政。

    他們就是大佬的鷹犬,神仙打架他們自然要衝在一線。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在這種時候御史們做起了縮頭烏龜,那就太沒有職業素養了。

    乾的就是噴吐沫星子的活兒還嫌什麼髒

    至於爲什麼總是御史做這出頭鳥也很好解釋,因爲大明朝只允許言官風聞上奏。

    換句話說,就是隻有御史可以捕風捉影。

    政治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都是先噴爲敬,哪裏會先拿出證據。

    再者說了,不到一錘定音的那一刻,最重要的證據是不會拿出來的。

    故而御史便憑藉這一特權成爲了大佬們幹仗的急先鋒。不管是內閣大學士,還是六部尚書侍郎大多在都察院有幾個親信,以保證在關鍵時刻有人能站出來當槍手。

    還別說,在這一點上謝慎的老丈人徐貫是個例外。徐老大人無心爭奪權柄,故而也與都察院的御史沒有什麼結交。

    “謹修先去熟悉一下環境,有何不懂的可以直接來問老夫。”

    張謙不疾不徐的說道,給人一種高人雅士的錯覺。

    實際上在都察院混的哪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即便有仙風道骨也早給世俗磨個乾淨了。

    “多謝老大人,下官先行告辭。”

    都察院很大,張謙派了一名同僚帶着謝慎先大致轉了一圈,熟悉了一番工作環境。

    謝慎隨口一問,帶他熟悉環境的同僚姓汪名侖,字崑山,如今官拜福建道監察御史。

    都察院共有十三道監察御史,每一道人數都不相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