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寒門首輔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說來也是有意思,大明歷史上那些有名的臣子大多有不少極品親戚。

    這些名臣大多一世英名,卻毀在這些拖後腿的親戚身上。

    細細想來十分有意思。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些名臣或者入閣或者成爲部院大員,再不濟也是總督巡撫這樣的方面大員,封疆大吏。

    有這樣的靠山,親戚想不膨脹都難。

    名臣對自己可以嚴格要求,但卻不能約束這些親戚,最終被牽連彈劾失掉權柄。

    縱觀大明歷史,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現在謝慎就面臨相似的情況。

    唯一的區別就是謝慎現在還不是什麼權臣。

    仕途一番風順,處於事業上升期卻遇到這樣一竿子事,實在是惱人。

    遇到這種事情,要做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絕對不能有絲毫的猶豫。

    謝慎當即回到書房,提筆研墨開始寫一封奏疏。

    這奏疏自然是檢舉大舅哥索賄的。

    媽的,在地方收常例,火耗收慣了,竟然來到京師還改不了這個臭毛病。

    京師是什麼地方那是天子腳下。

    無數雙眼睛盯着你,你不犯錯尚且會惹得一身騷,更不必說主動露出把柄給人抓了。

    最可笑的是,這個大舅哥竟然“動用”錦衣衛,真是嫌死的不夠快。

    好在謝慎發現的早可以儘早做出反應。若是等到這件事被人捅了出去鬧得滿城風雨再想大義滅親就晚了。

    當然,奏疏怎麼寫也很有講究。

    畢竟這個徐倫是謝慎的大舅哥,既不能寫的太絕情,也不能有絲毫的包庇。分寸的拿捏十分關鍵。

    這可比什麼請開海禁的奏疏難寫多了。

    謝慎反覆推敲措辭,好不容易寫出一封來讀來卻不滿意。

    只得從頭寫來,這麼反覆折騰了三四次才終於寫出一封令謝慎滿意的奏疏。

    大義滅親一定要出其不意,在都察院的這幫言官還沒聞到味道之前就出手,佔據道德制高點。

    都說兒子坑爹,這次卻是大舅哥坑妹夫,謝慎直是欲哭無淚。

    他心道大舅哥啊大舅哥,這可不能怪我,都是你自己作的。

    ......

    ......

    翌日一早,謝慎在去都察院坐班前,就派人將奏疏送到了左順門。

    按照他的估計,內閣大學士會在坐班時優先處理左順門遞送的奏疏。而通政使司遞送的奏疏則會放在稍後來處理。

    這並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只能說左順門離內閣諸位大學士辦公的地點文淵閣實在太近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

    如果內閣大學士捨近求遠纔是有鬼了。

    當然,這封奏疏呈遞上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謝慎就不知道了,也許天子會震怒,直接將徐倫革職查辦。

    也許天子會看在徐貫的面子上,只對徐倫做罷官的處理。

    劉健一派會不會就此借題發揮謝遷和李東陽會不會力挺他

    這些謝慎都不知道。

    因爲他是主動的那一方,他要做好他能做的。至於旁的事情,他控制不了。

    謝慎繼續如常去都察院坐班,正自喝茶卻聽得公署外幾個同僚在閒聊。

    “聽說了嗎,馬尚書帶着一衆臣子去左順門哭諫了。”

    “還不是爲了與韃靼人互市的事情。韃靼人那可是狼子野心啊,跟他們互市,那不是找死嗎。”

    “誰說不是呢,陛下也不知道怎麼就被那個謝御史蠱惑了。”

    他們顯然沒有注意到謝慎就在公署內,將他們的談話全部聽在耳中。

    不過謝慎現在沒有心情去和他們呈口舌之快。

    畢竟一般人是理解不了謝慎的用意的。制裁噴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置之不理。

    而御史顯然就是大明最可怕的噴子,噴起人來絲毫不講道理,直能把你噴的懷疑人生。

    讓謝慎感到憂心的是,馬文升馬黑臉帶着一衆腐儒去左順門哭諫了。

    要說這左順門也是夠慘的,有一個傳統保留節目就是哭諫。

    大臣但凡對天子的言行感到不滿了就可以組團去左順門哭諫。

    這可是真的哭諫啊,聲淚俱下,如喪考妣。

    趕上脾氣暴躁的皇帝,也會來一場保留節目,那就是廷杖。

    有時還會一百多人集體被廷杖,那場面倒也是壯觀。

    不過本朝天子似乎沒有廷杖大臣的習慣。故而向天子諫言是一個收益回報率極高的事情,可謂穩賺不賠。

    不但可以刷出一手好聲望,還不用擔心被打屁股。

    馬文升的人品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但他有時太過死板,太過因循守舊。

    這件事謝慎就是怕馬文升阻撓才直接上書天子,想不到還是被這廝揪住不放。

    哎,該來的還是要來啊。

    現在謝慎面臨一個難題。

    要不要去左順門。

    在馬文升等人眼中,謝慎肯定是矇蔽君上的佞臣。

    謝慎這個時候到左順門,恐怕會被一衆文官攻訐。一人一口吐沫,都能將謝慎淹死了。

    可如果不去,誤會只會繼續加深。

    天子畢竟是天子,不可能去一一向臣子解釋。再說了這件事也不宜大範圍的公開,不然若是傳到了韃靼人那裏,這個二桃殺三士的計謀就沒用了。

    難啊,在大明朝想做成一件事真是難。

    現在最理想的情況是,內閣首輔劉健站出來把馬尚書等人勸回去。

    這種事情天子不宜出面,最適合的就是內閣首輔了。

    可惜劉健不是那種心胸寬廣的人。

    他確實希望通過互市這件事留名青史,但面對質疑卻不會第一個出來。

    說白了這種人是標準的政客嘴臉,雙重標準。

    只要有利可圖,讓他做什麼都可以。

    而如果事情對他沒有利,叫他搖旗吶喊都跟殺了他一般。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種政客最能在官場混的風生水起。

    反倒是那些有操守有底線的容易埋沒在廝殺的官場中。

    羣臣這麼一番哭諫,謝慎上的大義滅親奏疏很可能就泥牛入海了。

    衆人注意力都集中在互市一事上,有誰會去關心一個小小六品兵部武選司主事是否索賄。

    哎,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