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萬法無咎 >第二百二十八章 門中巡遊 佈道解疑
    《萬法無咎》

    歸無咎撫摸着手中玉珏,輕輕摩挲之下,亦能感受到那一絲若有若無的溫度。

    這本是秦夢霖所持之重寶,但是設妙法從權,亦能借給歸無咎來使。

    其實此寶引動心兆之法甚爲簡陋,不過是此物之熱力變化而已。若隨意講與旁人聽,說道就連歸無咎這一層次的人物亦無法輕易感知的微妙玄通之變化,卻能通過此玉珏指明端倪,那端的是匪夷所思。

    歸無咎遮掩面目形容,扮作一位普通的元嬰修士,縱遊半始宗諸山一二個時辰,細細觀覽,倒並未觀察出什麼異常來。

    說來也奇。歸無咎洞府安居於雲天小界之上,與半始宗地界本是一上一下,近在咫尺。但掐指一數,除卻首入半始宗時、煉製至寶“歸墟”之時、第一次隱宗與聖教祖庭征戰時這三次機會。竟再沒有在此地遊覽過了。

    雖在近處,卻又彷彿十分遙遠。

    可一旦起了巡遊觀覽之心,百年之前所見又近在目前,宛然如恆,生機盎然,並不至於輕易生出傷春悲秋之感。

    這或許是因爲門下弟子代不乏人,時見時新,不易見人事代謝也。

    隨意看了一陣,歸無咎只覺頗爲無趣,亦無所獲。暗忖所周遊之地,皆是元嬰境修士之洞府。

    元嬰修士,固然是如今半始宗衆弟子之枝幹。但或許唯有再下沉下去,方能尋得端倪。

    於是將遁光一轉,往外山五池七峯去了。

    金丹境以下衆弟子,皆居於此處。

    遊蕩十餘息後,忽望見五池之一的“啓梁湖”畔,有兩個年輕修士,修爲不過築基境,低首相對,面色變幻不定,竊竊私語。

    這兩人看着都甚爲年輕,一個脣紅齒白,約莫十七八歲年紀,一襲華袍加身;另一個休看面色有幾分黝黑,身量亦矮小一些;但是看雙目滾圓,肌膚精緻細膩,其實反倒較那白袍少年更加顯得幼態。

    這兩人嘀咕一陣,忽地那白衣少年笑逐顏開,自袖中掏出兩隻玉盒,交到那黑麪少年手中。

    黑麪少年亦容顏大悅,將兩枚玉盒收起,藏之於袖中,旋即取出一冊發黃古卷,低聲道:“與你一刻鐘時間。快速記下之後還我。”

    歸無咎目光微凝。

    近百餘年來,隱宗在蒐羅人才、培育精英弟子之上,素不曾放鬆。傳道受業之法,亦經歷了一場大變革。

    各宗最上乘的祕訣,皆是觀你能否修煉至金丹境中的“衝盈境”——亦即九宗道傳之中的“金丹四重境”境界;然後再依據潛力重點培養,授之以本門祕術。

    在“衝盈境”大關之前,門中並無“祕典”可言。哪怕是“八部經典”之中練氣、築基、結丹的部分,亦早已挑揀出來,明文刊錄,以示有教無類之精義。

    所以,對於金丹四重之前的修士而言,絕無甚藏私“祕籍”之說。

    方纔所見,大爲蹊蹺。

    唯恐低輩弟子之中有邪說傳佈,歸無咎自然不可坐視不理,當即起了遁光靠近。

    那白衣少年展開書冊之後隨意翻閱,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掌心一空。恍然發覺,簿冊已被人奪走。

    轉身一望,見是一位陌生老者,鶴髮童顏,氣息深不可測。雖度量不出深淺,但是單那一重嘉祥和瑞之意,至少便是元嬰境的修爲。白衣少年與那黑麪同伴,一怔之下交換了一個眼色,連忙行禮道:“拜見前輩。”

    二人心中卻暗暗忖度,這是哪一院哪一部的長老,爲何竟從未謀面。

    歸無咎緩聲言道:“若有疑難,自可隨時請門中上師指點。豈可如此盲人摸象?”

    原來。這冊卷簿之中所載,乃是三百年前一人的筆記心得,記載了其築基境和金丹境修行時所遇的諸般疑難。當中所舉諸問,着實不淺。歸無咎一望便知,憑藉如此之道行穎悟,書此筆記之人今日至少有元嬰境的修爲。

    白衣少年一愕,撫了撫額頭,目光閃爍不定。

    黑麪少年重重嘆息一聲,道:“盧師兄何必侷促?不妨對長老明言便是。那位上師的奇聞,門中諸長老皆有聽聞,顯然都默許了的。”

    又轉身對歸無咎言道:“啓稟前輩。修行之中所遇疑難,我等本不敢擅作臆斷。今日盧師兄且尋我家傳《會疑集》一觀,正是爲了‘叩門’是也。”

    歸無咎聞言一奇,道:“何謂‘叩門’?”

    兩少年對視一眼,一五一十將原委對歸無咎說了。

    原來,最近三五載之中,門中多出一位“上師”,修爲年齒俱甚年輕。但每逢每月初一、十五二日,便在五湖之西的“華巖亭”講法,爲金丹境以下的年輕弟子解釋疑難。

    此人講解之透徹,一語道斷,明悟大本,就算是門中各部閣之上師,亦遠遠不及。前後講法數次,便已名聲大振,引得門中低輩弟子蜂擁而至。

    或許是因爲求問之人過多的緣故。未過多久,這位“上師”身畔忽地多出一位“護法”。言道人數益多,魚龍混雜,所提問題亦甚爲粗陋。明明本部本院之上師足堪解答,卻偏偏跟風來問,平白擠佔了旁人的時間。

    於是但凡有來提問者,須得先將其疑難告知於這位“護法”。若是他認爲你所提之問着實不堪,便會將你擋下。

    這位白衣少年名爲盧尋,自感修行中有一疑難。此疑難看似十分簡易;但請教於本院上師,並未得到圓滿解答。所以他卻把主意打到了“華巖亭”的這位神祕上師身上。只是唯恐被那護法拒之門外,這才挖空心思借黑麪少年家傳《會疑集》一觀,欲尋上一個看上去艱深些的問題,取打發了那“護法”,權作敲門磚之用爾。

    歸無咎聞之,頷首不語。

    少頃,問明方位,把身一晃,直往五湖之西的“華巖亭”去了。

    “華巖亭”位處大小湖泊之間,當中僅餘一條窄道。道中立着一人,身着藍色短衫,身形雖稱不上魁偉,但卻果有三分“一夫當關”的味道,迎面攔住熙熙攘攘百餘人,依次發問。

    一番對答之後,十人中往往只得一二位允其入亭;其餘諸人,無不垂頭喪氣,但是又不甘貿然離開。

    但就算你空自流連,亦是無用。因身着瀾衫的這位攔路“護法”明顯已有金丹境的修爲,卻非這一羣築基境弟子可比。

    歸無咎走近一觀,不由啞然。

    這位攔路“護法”不是旁人,正是自黃陽界中追隨自己、一直隨侍遠近的年輕後輩北門雲錚是也。歸無咎量才而授,作爲黃希音初入道時演法、試法的探路之人。如今黃希音成丹之後,正隨她聽用。


章節報錯(免登陸)